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周后族 《华西医学》2009,(10):2654-265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7d的营养支持治疗,EN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PN组,胃肠功能较PN组更快恢复。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雷替曲塞经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使用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经肿瘤滋养动脉行灌注化疗。术后观察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中2例出现Ⅱ一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25%,29例出现Ⅰ-Ⅱ度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Ⅲ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13%,1例出现轻度腹泻。其他I度以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未在本组病例中出现。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次经动脉灌注化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1例,病变稳定(SD)17例,病变进展(PD)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雷替曲塞用于动脉灌注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隋超  高杰  王明 《大医生》2023,(8):64-66
目的 探究雷替曲塞联合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7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其中予以35例患者雷替曲塞联合西妥昔单抗(作为A组),予以35例患者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作为B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化疗后,A组患者CD8+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其中雷替曲塞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腹腔灌注化疗+静脉化疗组,35例)及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1年生存率及腹腔外脏器转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3年、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化疗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部隐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降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增加腹腔外器官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局部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9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对照组采用常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化疗及巩固性放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系统指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采用ANOVA方差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髓抑制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稍增高,而对照组术后白细胞计数稍有下降,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术后4周的血小板计数稍有增高外,其余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稍有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未见异常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稍有增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肾功能水平术后较术前均稍有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重度骨髓抑制。 结论中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化疗是可行且安全的,其操作简单且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肿瘤完整切除后一组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患者行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灌注+TACE(治疗组),观察两组肿瘤患者的疗效,包括比较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前后血清ALT、AST、尿素氮、肌酐及白细胞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微,能自行缓解或者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对于肝癌患者,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01-1203
目的探究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清远市人民医院7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推行肿瘤切除联合单纯静脉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vs 62.16%)(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3778-3779
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实行腹腔镜手术,B组实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 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B组好。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住院时间短,产生并发症低,当患者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医生可以推荐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来治疗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55-3556
将近年来收治的30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化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早期化疗组于术后96h,对照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辅助化疗,两组均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FOLFOX方案,分别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远处转移及3年生存率等。结果两组在化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无明显术后或化疗后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内各对应时间点内的白细胞减少数量、血小板减少数量和神经毒性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早期化疗组、对照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比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患者术后尽早采用FOLFOX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肠功能的影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 A组43例术中术后联合腹腔灌注化疗;B组37例行静脉全身化疗,探讨腹腔灌注化疗的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学习曲线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不同学习曲线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 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 32例(A组)和2009年1月~10月收治的35例(B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不同学习曲线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疗效.所有患者按照D2 根治术式,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将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23例,B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33例. A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B组;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P〈0.05).结论 不同学习曲线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具有明显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行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45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胃近端大部切除15例,全胃切除21例,分析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情况。结果不同术式胃切除手术后胃肠减压引流胃液量、术后腹胀、留置胃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胃切除术后行胃肠减压应选择高危病例作为减压对象,并且在留置胃管的时间上要合适,以减少或避免术后不适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贲门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中晚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行根治术;B组在根治手术同时行术中全身化疗,癌床局部化疗及胸腹腔温热化疗,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3年生存率远高于A组(P〈0.01),而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明显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机体应激指标变化.[方法]8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三组,A组25例行左胸单切口手术,B组28例行右胸+上腹部切口手术,C组27例行左颈部、右胸、腹正中切口手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结果]B组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CRP和皮质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三组患者WBC、FT3、FT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三种食管癌切除术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自身条件来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作为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低于B组[(416.66±232.73)ml vs(964.16±445.73)ml,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14.93±2.72)d vs(19.50±3.16)d,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观察指标,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在手术效果方面与开放手术相似,但其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更多病例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85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 41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 45例) ;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A组为457min,B组为39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534 ml,B组831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组3.56d,B组4.32 d,两组手术组织切缘均无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 A 组2. 4% ( 1 例) , B 组6. 8% (3例) 。住院期间并发症(近期并发症): 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 5%; 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7. 3%。A组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使用保温干预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充气加温毯组)、C组(液体加温+充气保温毯组),记录三组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的核心体温变化。结果:3组患者核心体温变化趋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温效果欠佳;B组能有效保护围手术期患者体温,但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稳定性差;C能有效的保持患者体温稳定。结论:充气保温毯+液体加温可有效地防止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进展期胃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新辅助组(30例)、手术组(30例);新辅助组术前实施1个疗程的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4周行胃癌根治术,手术组直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新辅助组的病人接受5个疗程FOLFOX4方案化疗,手术组接受6个疗程FOLFOX4方案化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及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45、4.02,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2年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和精氨酸的不平衡氨基酸EN联合5-Fu对大鼠Walker-256癌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空肠造瘘,皮下接种Walker-256癌肉瘤,36只接种成功之大鼠随机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NS组)、B组(平衡氨基酸 + 5-Fu组)、C组(富含亮氨酸及精氨酸的不平衡氨基酸 + 5-Fu组)。测定各组治疗后肿瘤重量、抑瘤率、PCNA指数、凋亡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及大鼠生存时间。结果: A、B、C组G0/G1期比例依次增高(P<0.01);凋亡指数依次增高(P<0.05或P<0.01);生存时间依次延长(P<0.05或P<0.01);S期比例依次下降(P<0.01);PCNA指数依次下降(P<0.01);瘤重依次下降(P<0.01)。结论:富含亮氨酸及精氨酸的不平衡氨基酸EN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能增强5-Fu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