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MCP-1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例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无MODS的SAP、2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MCP-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263.34±23.78)比较,MAP组(315.53±28.36)(P〈0.05)sAP组(396.57±31.25)(P〈0.05)MOSD组(510.65±35.68)(P〈0.05)血清MCP-1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比MAP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高于S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结论血清MCP-1水平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的预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药三联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三联疗法能否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消化道功能,以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共46例,男32例,女14例,分为两组。甲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乙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三联方法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失败率及MODS评分方面的变化。结果乙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治疗失败率低于甲组(P〉0.05),治疗后MODS评分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联疗法能改善SAP患者胃肠功能,并在阻止MODS的进展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BISAP评分与Ranson评分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死亡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BISAP(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评分与Ranson评分对124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评分差异,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BISAP及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Ranson高分组(≥3分)和低分组(〈3分)患者SAP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ISAP高分组(≥3分)与低分组(〈3分)的SAP及病死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SAP评分与Ranson评分对于判断AP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BISAP简便易行,能够早期对AP患者进行死亡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 136例SAP患者分为手术组70例和非手术组60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部分SAP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护理应重视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可使SAP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指端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治愈12例,死亡11例,病死率47.8%。结论及时液体复苏、缓解腹腔高压,预防呼吸机并发症是确保救治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EEN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ALB、Hb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对辅助治疗SAP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但需把握EEN开通时机。  相似文献   

7.
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荔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64-146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SAP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7例(合并感染组)和非感染患者18例(非感染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电泳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体温(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标准评分(APACHE-Ⅱ)等.结果 SAP合并感染组PCT水平(4.58±1.20)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72±0.53)μg/L(t=3.01,P<0.05);两组CRP、WBC、T和A-PACHE-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SAP患者并发感染有关,是SAP并发感染的一个较好的诊断和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1年01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EN),与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8例SAP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APACHEII评分及CT评分较TPN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且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为临床保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原  余亮科  曹克勇 《中国医药》2008,3(5):280-281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的变化,探讨持续高血糖状态(CHS)与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2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81例,监测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1~3天空腹血糖,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38例和非高血糖组43例;测定2组患者入院第1~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是否在发病后10d内施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39例与非手术组42例,比较2组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高血糖组APACHE-Ⅱ评分在入院第2、3天均高于非高血糖组(均P〈0.01);高血糖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均P〈0.05);非手术组其平均病程及病死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和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是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将血糖控制在一个适宜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应采取非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若发现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程正文  胡余敏  葛建军 《海峡药学》2009,21(11):164-166
目的探讨炎性递质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对AP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36例,监测两组血清,IL-2、IL-6、TNF-α、CRP、内毒素和APACHEⅡ评分。结果内毒素、TNF-α、IL-6、IL-2、C反应蛋白在SAP组、MAP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AP组在APACEⅡ评分和MODS患病率明显高于MAP组。结论动态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2、IL-6、TNF-α、内毒素、CRP的水平对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早期预警MODS和判断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情况、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当天APACH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夏佳,但肠内营养不适于发病初期,因而临床应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32例(对照组),甲泼尼龙治疗组30例(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水消退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以评价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水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的主要并发症如ARDS,MODS,胰腺假性囊肿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合并胰周脓肿及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临床疗效,能够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的作用。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7天两组患者检测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统计两组的MODS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好转,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MODS发病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MOD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传统方法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16例SAP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监测CBP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CBP治疗后患者发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淀粉酶、尿素氮、肌酐、脂肪酶水平降低,酸中毒、低氧血症纠正,APACHEⅡ、MODS评分改善,血TNF-α、CRP水平下降(P<0.05)。16例患者中12例痊愈,存活率为75%。结论传统方法治疗SAP的同时行CBP,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保护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分别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采用EN方式,对照组给予PN方式。观察2组在血清学指标、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层螺旋CT(Balthazar CT)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淀粉酶、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进行EN较PN更可靠、有效,可作为SAP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124例确诊为SA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SAP组和SAP组患者中,BISAP评分〈3分的患者分别为79例(95.2%)和3例(7.3%),BISAP评分≥3分的患者分别为4例(4.8%)和38例(92.7%),BISAP评分分别为(1.4±0.2)分和(3.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AP组和SAP组的住院死亡率(1.2%vs46.3%)、总住院天数(14.6±3.7vs30.4±6.3)、ICU监护需要率(18.1%vs80.5%)、ICU监护天数(3.0±0.8vs17.4±3.9)、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30.1%vs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P新分型有助于病情评估,并能早期准确识别危重症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评估,并分析2种评分方法对AP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将195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41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54例。通过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评分系统对2组AP患者SIRS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法对A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病死率和SIRS发生率均低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为2例(1.42%)少于SAP组的15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IRS评分将AP患者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组间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均可用于评估AP患者的预后,且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对评估AP预后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容量与常规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选择MODS患者38例,随机分为高容量CBP组(治疗组)18例、常规容量CBP组(对照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24、48 h平均动脉压(MAP)、多巴胺剂量、PaO2/FiO2、APACHEⅡ评分、血乳酸、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4、48 h,治疗组MAP、PaO2/FiO2升高,多巴胺剂量、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CU住院时间缩短[ (8.54±4.15)d与(11.82±5.76)d]、ICU病死率明显降低(22.5%与35.0%)(均P<0.05).结论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较常规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MODS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各9例,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5.4±1.6)、(39.1±1.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分别为(25.9±1.8)、(79.2±1.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发生腹胀3例(33.3%),腹腔内出血1例(11.1%),肠瘘1例(11.1%),肺部感染4例(44.4%);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发生腹胀5例(55.6%),腹腔内出血2例(22.2%),肠瘘 1例(11.1%),肺部感染5例(55.6%).2组患者腹胀、腹腔内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