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微量清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筛选2009年9月—201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04例,其中伴MAU阳性者95例(MAU组),MAU阴性者109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凝血功能、MAU水平。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测定中心动脉相关指标: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泵血时间(ED)和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分析其与MAU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家族史及纤维蛋白原、尿素、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U与CSP、CPP、AP呈正相关(r=0.32,P<0.01;r=0.189,P<0.01;r=0.149,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SP、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CSP、CPP、AP是MAU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升高可导致MAU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汉族缺乏组154例、汉族非缺乏组93例、维吾尔族缺乏组92例、维吾尔族非缺乏组61例。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及CAP指标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结果 汉族缺乏组IMT大于汉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HDL-C低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IMT大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CSP、CPP均高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34,P<0.001);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CSP、CPP呈负相关(r=-0.432、-0.171、-0.29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3.160)、年龄(t=3.274)、1,25二羟维生素D(t=-9.633)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t=2.519)、1,25二羟维生素D(t=-5.990)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是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SP、CPP增加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AP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78-148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18例,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单元,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0.9mm为正常组102例,≥0.9mm为增厚组116例;按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伴随肥厚组101例和不伴随肥厚组117例,检测并分析两个研究单元中肱四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x)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aPWV、CSP、CPP、AP和AIix水平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随心肌肥厚组CSP、CPP、AP、AIx、BaPWV水平均明显大于不伴随心肌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心肌肥厚具有相关性,其相关参数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心肌肥厚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变化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尿蛋白阴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结果 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应用导管法测定主动脉根部压力并对其波形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主动脉输出压(PI)、脉压(PP)、反射波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和起始时间(IT);并对所有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CDP显著降低、PP增大、AP增高、AI增大、起始时间提早;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CSP、CDP、PP、AP、AI及IT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增大、反射波增强压力增高、压力增强指数增大及反射波提早出现与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彪  郑亚西 《重庆医学》2015,(25):3550-355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 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特点及其与心肌缺血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 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各时段舒张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24 h 和白昼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4 h 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别为 r=0.409,P =0.000;r=-0.306,P =0.008;r=0.615,P =0.000);白昼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17,P =0.000;r=0.402,P =0.001);夜间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1,P =0.000;r=0.596,P =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脉压差大,夜间收缩压的水平较高,舒张压及24 h、白昼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的特点,并且与 TIB 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hsCRP浓度及其他其生化指标,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 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导管术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患者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52例)和非高血压组(32例),用导管测定两组患者升主动脉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和中心动脉舒张压(CDP);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结果:①两组对象CSP均明显高于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收缩压(P<0.05);CDP与肱动脉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1);高血压组CSP及CDP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②高血压组IVST、LVPW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LVDd、LVEF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③随着心功能的降低,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反射波增强,压力增高,压力增强指数比值增大(P<0.05).结论:袖带法测量的肱动脉血压不能完全代表中心动脉血压,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改变可以反映患者左心功能情况,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增强指数增加可能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关系,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控制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68例)、1级高血压组(63例)、2级高血压组(79例)、3级高血压组(48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4组纤维蛋白原血浆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促使血压显著升高的影响因素.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纤维蛋白原与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级高血压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3组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升高(OR=2.746,P=0.004)、胆固醇升高(OR =2.169,P=0.037)、肌酐升高(OR =2.711,P=0.011)以及尿酸升高(OR=2.975,P=0.002)是3级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与血糖、胆固醇及尿酸无相关性(P>0.05),仅与血肌酐呈弱相关(r=0.173,P=0.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血压升高的促进因素.血糖、胆固醇、肌酐及尿酸水平的升高对于极高危高血压(3级高血压)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62例健康人和2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检测,并分析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脉压(PP)、体重指数、年龄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CFPWV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高血压病患者CFPWV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并与年龄、SBP、DBP、MBP、PP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明显降低,检测CFPWV可观察动脉早期功能改变,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动态心电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HOLTER and 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的动脉脉搏波速度(PwV)、24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PWV与24 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动态脉压、年龄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0.001).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动脉弹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心肌缺血和年龄的关系密切,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