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加针刺治疗(头针+肢体穴位电针)。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评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早期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针刺、功能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适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结果经过1个月的肩关节保护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60.0%),有效9例,无效3例,与对照组显效10例(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同时配合针刺、功能电刺激能从根本上降低脑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偏瘫的疗效。方法: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治疗比传统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26例临床疗效观察陆永辉指导闫润茗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100091)主题词中风(中医),/并发症,偏瘫/针灸疗法,少阳经,太阴经我们于1991年1月~1992年12月对病房收住的中风偏瘫患者76例,分别采用针刺少阳经穴肘膝关节伸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治疗)、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每组21例。分别于入组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峰值(surface electromyogram signal,sEMG)、踝关节活动度(ankel range of motion, AROM)和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limbs,FMA-L)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功能、AROM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sEMG、AROM和FMA-L评分差值均高于针刺组及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有一定效果,将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针刺治疗介入的时机及选穴特点。方法:回顾近2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刺早期介入的时机及临床处方选穴经验进行总结及评述。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刺越早介入疗效越好。结论:针刺选穴应紧扣本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特点,头穴、体穴相伍,注重调衡理论,阴阳相配,补泻相宜。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董文毅(第二临床学院中医科)关键词针刺,中风偏瘫,CT扫描,β-内啡肽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为明显已被公认。作者以5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象进行了针刺即刻疗效观察,同时观察了即刻疗效与CT扫描病灶、病情程度、血浆β-内啡肽(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和针刺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和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2组治疗后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1999年8月,笔者通过对临床上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脑卒中患者均系1996年8月~1999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诊断接WHO标准,经临床和颅脑CT(MRI)确认。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7岁,平均57.5岁;脑出血16例,脑梗塞24例;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17例;伴运动性失语11例。发病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为5~180d,其中< 30d(早期组)20例, 30~ 180d(非早期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70例和晚期组56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48h~7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 晚期组于发病后3周~4周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显著降低,FMA评分、ADL评分比入院时显著提高。组间比较,早期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晚期康复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晚期康复组。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改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秉柱 《当代医学》2013,(34):41-4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运动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疗法,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PT)介入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残程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上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经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海口医院就诊的121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针刺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针刺组6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脑血管阻力值包括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血管外周阻力(R)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影响量表(SI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以及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5%(58/62),对照组为79.66%(47/59)。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相似文献   

16.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治疗过程中F—wave(F波)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3例,22例为治疗组,21例作为对照组;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利用肌电图分析脑卒中偏瘫治疗过程中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波幅的变化。结果21~30d脑卒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侧肢体F波的波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1~30d对照组患侧肢体F波波幅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F波波幅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并普鲁卡因颈动脉注射治疗中风失语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并普鲁卡因颈动脉注射治疗中风失语35例刘红石(青岛市中医院266012)关键词中风失语,针刺,普鲁卡因,颈动脉注射中风偏瘫及失语是近几年来有关学科着重研究的课题,我们利用针刺并颈动脉药物注射的方法治疗3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黄书通 《河北医学》1996,2(1):82-82
针刺治疗偏瘫99例疗效观察(067000)中国人民解放军51406部队卫生队黄书通我队自1987年以来,采用阴阳补泻手法为主,配合皮针、推拿按摩治疗偏瘫99例。病程均在30d以上,其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9例中,男性78例,女性2...  相似文献   

19.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选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非综合康复组,二组均在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值与BI值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记录入组后3个月时二组的残疾率(BI≤60)。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值和BI值均有提高,二组间增加值比较,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非综合康复组(P<0.05);二组的残疾率比较,综合康复组也优于非综合康复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