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美兰 《药物与人》2014,(12):313-3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采取左卡尼汀治疗.主要从心电图、临床症状、血清指标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来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左卡尼汀,适合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程淑兰 《现代保健》2010,(25):100-101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休息、抗病毒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C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勋  陈智  王野峰  杨舟  向金星  曾闵  邓荣  王祥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61-2162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可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尊磊 《现代保健》2012,(15):123-124
目的:观察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 年1月-2011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对比两组心肌酶谱的改变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ST、LDH、CK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AST、LDH、CK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68.6%,观察组有效率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西药单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温春鸣 《现代保健》2013,(10):24-2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1次/d静脉滴注10d,观察用药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左卡尼汀组治疗心力衰竭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9%)(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34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202例,在常规治疗(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的基础上加用自己研制的参芪健心冲剂治疗;对照组140例,单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联合1,6-二磷酸果糖(1,6-diphosphate,1,6-Di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ediatric viral myocarditis,PVM)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3月年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在常规治疗(休息、维生素)基础上联合1,6-Dip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联合1,6-Dip及左卡尼汀组36例作为试验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均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冰梅 《现代保健》2010,(36):65-66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对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方法 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常规组)及常规疗法+胸腺肽组(胸腺肽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炎性细胞因子IL-18和TNF-α,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健康儿童比较.结果 胸腺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VMC患儿治疗前急性期TNF-α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8恢复较慢;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和IL-1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VMC患儿,能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左卡尼汀,观察组(29例)采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儿17例为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8例和9例,年龄1至14岁。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并与综合干预组年龄、性别和疾病等相匹配的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0.5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7,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4,P<0.05)。结论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儿家属的重点健康教育,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5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对照组(n=50)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系统及3个月后Glasgow颅脑损伤转归分级(GO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至第7天,患者脑水肿达高峰期,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少至(2.63±1.02)c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醒率(4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20.4%)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苷肌肽能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和脑水肿,改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肌炎(PMC)的特点,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P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PMC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3% (25/28)比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4,P< 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钙蛋白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8比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2,P< 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27/28)比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6,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PMC,临床疗效较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生理指标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患者,每组45例,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静滴利巴韦林0.2g+0.9%葡萄糖250mL,1次/d。结果:治疗1疗程(5d),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5d),两组体温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5d),退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性较高,对于患者病症改善效果极其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宝兰 《现代保健》2014,(12):89-9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复发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复发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而且提升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2例和5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及其他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对症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K—MB和LDH水平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联合运用左卡尼汀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标准化治疗联合左卡尼汀)和对照组(单纯标准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左卡尼汀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日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作业疗法进行合理情绪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疗效,1年后随访。结果治疗42天后,两组的HAMD量表评分自治疗1周后均有有显著性差异,至6周差异最为显著,P0.05,CGI-GI评分比较自第4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为78.6%和5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22.5%(χ2=3.8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业疗法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