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内侧穿刺减压同时注射骨水泥支撑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膝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102名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实验组52例(减压联合骨水泥组),对照组50例(减压组)。两组手术前后,分别行膝关节KSS评分,并观察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膝骨关节炎膝痛患者经骨水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缓解,膝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KSS临床评分明显提高,术后6~18个月复查,其影像学显示骨内侧水肿明显消失。结论胫骨平台内侧穿刺减压联合注射骨水泥支撑能显著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膝痛。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吴志宏  包飞 《中国骨伤》2008,21(3):170-172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0±9.23)岁,平均病程(9.85±8.17)年,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5±6.75)岁,平均病程(8.60±6.89)年,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电针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与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疼痛度及交锁、膝软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及VAS和LK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2.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胫骨上端穿刺减压术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250031)刘晓平,于秀淳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经皮胫骨上端穿刺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55例(345膝),随访225例(305膝),效果良好。病人与方法本组255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7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KO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局麻下行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等治疗,对照组予中药热敷及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Lysholm评分为(89.95±0.87)分,对照组为(76.37±1.28)分,(P〈0.05)。结论:局麻下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单独中药热敷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方面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单纯性肾囊肿病例共97例,46例采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51例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并随访6~12个月,比较其手术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与穿刺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9.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0.37±6.31)min、(15.75±1.41)min,治愈率分别为100%、78.43%,住院天数分别为(13.87±0.91)天、(7.73±0.75)天,住院费用分别为(13970±1390)元、(6087±666)元,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术因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可以门诊治疗,可作为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当此方法治疗失败时,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85例骨关节炎患者,用膝关节X射线检测和Kellgren/Lawrence(K/L)评分法则分为轻度(28例)、中度(37例)和重度(20例)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血液中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T—TEST比较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关节炎病程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三组患者血清中IL-1β的浓度分别为(6.95±3.75)pg/ml、(8.63±3.30)pg/ml、(13.53±9.2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08±1.84)pg/ml,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分级逐渐加重而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同时,轻、中、重三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量分别为(41.72±18.29)pg/ml、(54.41±26.14)pg/ml、(74.28±18.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04±10.39)pg/ml,表达水平随病程加重而逐渐增高(P〈0.01)。回归分析表明,IL-113和IL-6都是膝骨关节炎病程发展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2和1.07,P〈0.001)。结论IL—1β和IL-6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膝骨关节炎临床病情和预后的免疫学指标;对IL-1β和IL-6的研究将有助于进-步在分子水平阐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应用解剖钢板及LISS钢板治疗的IJ缶床效果。方法人选我院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实施LISS钢板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解剖钢板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解剖钢板相比,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负重早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但两者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146名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经皮穿刺乙醇硬化法治疗的患者为A组,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患者囊肿大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经连续置换法治疗后,囊肿直径的变化优于经皮穿刺乙醇硬化法,囊肿直径分别由治疗前的(8.76±3.05、9.00±3.09)cm减小至治疗后3个月的(4.45±1.50、4.97±1.60)cm、6个月的(2.47±0.270、2.95±0.56)cm、12个月的(1.39±0.23、1.76±0.42)cm以及〉12个月的(0.65±0.14、1.02±0.29)c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4.3%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简单、安全,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对痔急性发作症状的I临床疗效,将146例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痔速宁片治疗,对照观察两组药物对疼痛、便血、水肿、黏膜改变的时效和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5.0±1.21)h和(25.0±2.33)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3.7±1.2)d和(4.4±1.5)d,对照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2.0±0.84)h和(36.0±1.57)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5.1±1.2)d和(5.6±1.2)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d后便血、黏膜改变的分值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6%和48.1%(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治疗痔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胫骨截骨组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腓骨截骨组1例腓深神经牵拉伤,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VAS评分:术后1周胫骨截骨组高于腓骨截骨组(P 0. 05);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SS评分: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PTA:术后24个月胫骨截骨组优于腓骨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有效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两种截骨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超声和CT引导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超声联合CT引导下经皮冷冻治疗的胰腺癌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不可切除胰腺癌67例,拒绝手术治疗的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18例,共计86个瘤灶接受121次经皮冷冻治疗。依据肿瘤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分别选用1~8根探针。胰头癌采用经腹穿刺,胰体尾癌经腹或经背穿刺的方法。采用两个冷冻一复温循环,冷冻温度为(-160±10)℃,复温温度(25±5)℃,均持续5~10min。于冷冻前后检查CT,评估状态(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观察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全组121例次经皮冷冻治疗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出院时KPS较治疗前提高(P〈0.叭)。冷冻后1~3个月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4.7±0.3)VS.(4.1±0.4),P〈0.01],所有瘤灶冷冻区活性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8.0±0.6)d。结论超声联合CT引导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准确、适形等特点,为临床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患者体重指数与下肢力线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琦  段王平  曹晓明  郭恒  王磊  卫小春 《中国骨伤》2011,24(11):911-91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体重指数与双下肢力线的关系。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集因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内翻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41-85岁,平均68.1岁。体重指数采用普通成年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组,BMI〈24.0,男3例,女11例,14例28膝,平均年龄(69.5±4.7)岁;超重组,24.0≤BMI〈28.0,男4例,女25例,共29例58膝,平均年龄(66.4±7.9)岁;肥胖组,BMI≥28.0,男10例,女25例,共35例70膝,平均年龄(69.1±8.3)岁。采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测量平卧位和负重位的双下肢力线角度。结果:正常组与超重组患者,平卧位及负重住下肢力线膝内翻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平卧位膝内翻角度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膝内翻角度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与平卧位和负重位膝内翻角无明显相关性。3组负重位膝内翻角度均大于平卧位。结论:肥胖骨关节炎患者负重位时膝内翻角度增大,提示肥胖是导致下肢力线内翻角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58例(治疗组),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38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Wexner评分分别为(1.80±0.77)和(1.00±0.64),与对照组的(2.50±0.62)和(1.60±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更有效,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ewertⅡ、H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SiewertⅡ、llI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组),30例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生命质量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32例、R,切除1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22例、R,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28例、B级根治3例、c级根治2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15例、B级根治5例、c级根治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7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4.1±1.4)em和(3.9±1.6)e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05);而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8.1±2.6)cm和(4.2±2.6)e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5±4)枚和(21±4)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1±3)枚和(8±4)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3,4.300,3.274,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3±0.5)d和(1.6±0.5)d;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1±0.7)d和(3.5±0.7)d;进食时间分别为(4.7±1.0)d和(5.3±1.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0)d和(12.0±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3,-2.059,-2.078,-4.03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第6天胃液TBil分别为(13±10)txmol/L和(414-18)Ixmol/L;IBil分别为(7±6)Ixmol/L和(26±15)txmol/L;胆汁酸分别为(20±12)ixmol/L和(204±88)ixmol/L;术后6个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分别为(14±3)分和(19±5)分;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分别为(9.7±2.3)分和(12.0±2.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4,-6.251,-11.379,-4.765,-3.882,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CEA水平为(3.8±2.6)¨∥L和(5.4±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胃食管反流和肿瘤复发等方面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实施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38例47膝。所有患者均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其中男13例15膝,女25例32膝;年龄36~58岁,平均48.5岁;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获随访,随访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膝内翻复发、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膝胫骨角术前平均为(102.1±4.3)°,术后平均为(91.5±4.1)°,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膝,良16膝,中5膝,差2膝,优良率85.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创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关节镜协助下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改良Fulkerson截骨(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20例(25膝),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6~28岁,平均21岁。术前术后进行Lysholm评分及Tegner活动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脱位。术后Lysholm评分为(87.7±9.6)分,较术前(54.4±12.1)分明显提高(t=2.33,P〈0.05)。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5.1±1.3)分,较术前(2.8±0.8)分明显提高(t=4.36,P〈0.01)。结论: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属伸膝装置的远近端联合重排手术,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mm(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胫骨上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骨关节炎性膝内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胫骨上端截骨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对10例(12膝)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采用胫骨上端截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内翻矫正角度、症状及X线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优良率为83.3%。结论胫骨上端截骨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骨关节炎并膝内翻,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