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对脂肪的摄取、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胆固醇的生成,磷脂及脂蛋白的合成以及脂蛋白的分泌等均起着中枢作用.甘油三醋在外周脂肪组织和肝脏之间不断循环保持平衡,任何轻微的改变都可使此平衡失衡,导致脂肪肝.1.脂肪肝的概念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含2~4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固醇约占7%,余为胆固醇醋等.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仅有少数咛脂,肝细胞内有脂滴(TG),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主要是由TG在肝细胞蓄积过多所致,除以TG增加为主外,其它脂类成分,糖元含量,羟脯氨酸,肝脏的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改变,脂类改变因病因而异[2].  相似文献   

2.
庞关义 《河北医学》2013,19(10):1572-157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k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消化内科常见的,以与乙醇摄入无关、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质蓄积为临床特点的肝脏脂肪变性。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体内脂质代谢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脂类物质肝脏过度贮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当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的5%即可定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王济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94-2294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B超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日趋增多.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类物质动态失衡,脂肪在肝组织或细胞内过多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 %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 %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本文通过病例分析,探讨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及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参与脂类吸收、蛋白质、中性脂肪和磷脂合成、分解和代谢等,正常的肝脏能维持体内脂类代谢的相对平衡。当肝脏出现轻度损害时,肝脏由于代偿作用而维持体内脂类代谢的相对平衡。重型肝炎是在多数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肝衰竭的一种综合症。当肝细胞大量坏死,超过肝脏代偿能力时,表现为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化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一般来说正常肝脏中脂肪占肝脏湿重的3%~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是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是指脂类在肝细胞内过多堆积。正常人肝的总脂量,占肝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如果总脂量超过肝重量的5%,即称为脂肪肝。通常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如果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占到肝脏总重量的10%,就属于轻度脂肪肝;占到10%~25%,为中度脂肪肝;如果在25%~50%,那就属于重度脂肪肝了。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中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在脂质储存和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正常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2%~4%.各种因素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肝细胞脂变>1/3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脂肪肝可分为轻型(脂肪含量占肝湿重5%~10%)、中型(含脂肪10%~25%)和重型(含脂肪>25%)三型.据流行病学调查,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5%,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占50%,嗜酒者高达70%.防治脂肪肝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也获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40岁以上的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10%。脂肪肝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诱发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包括饮酒、肥胖、糖尿病、中毒、营养过剩、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等。脂肪肝是指脂类特别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正常人肝脏中的总脂量占肝脏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若总脂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即称为脂肪肝,超过的越多,病情越重。◆根据不同的病因,脂肪肝如何分类脂肪肝有很多类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肝…  相似文献   

9.
龚玉佩 《肝博士》2013,(5):50-50
脂肪肝是指由于人体的脂类代谢障碍,使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含量超过了肝脏重量的5%以上,脂肪肝除了与一些疾病如内分泌障碍、糖尿病并甲亢、长期贫血等原因相关外,还与人的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表现.现代人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因素使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目前的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脂肪肝并无特效,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无痛无创无副作用的"绿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2 0世纪 5 0年代从病理学角度提出。其最常见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 ;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 ,发病率不断升高。虽然脂肪肝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但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 2 5 % ,且约 1 .5 %~ 8.0 %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 。因此防治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超越正常分布界限的脂肪堆积.现代医学认为肝脏与脂质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营养失衡、肝细胞中毒损伤、代谢及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脂质的动态平衡失调.一般认为脂肪肝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瘀血”、"胁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现将脂肪肝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常肝脏脂肪约占重量的3%~5%.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超过肝脏比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酯类主要是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脂肪肝(Fatty Liver,FL)是指脂肪在肝细胞中过度蓄积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正常为3%~5%),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化.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依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胁痛"、"癥瘕"、"积聚"、"痞满"、"痰浊"等范畴.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志达  李瑜 《医学综述》2000,6(5):213-214
<正>1 脂肪肝的概念 正常人每100g肝湿重含4~5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仅少数贮脂细胞(Ito细胞)有脂滴。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除以TG增加为主外,其他脂类成分、糖含量、羟脯氨酸、肝脏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改变。50%的肝重增加可能来自肝脏蛋白质,脂类改变因病因而异,在酒精性可见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下降。由于脂代谢酶的遗传性缺陷而导致脂酸、胆固醇或脂复合物在肝脏等处沉积的脂沉积症,不属于脂肪肝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156例脂肪肝的病因学及血脂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B超检查的普及 ,脂肪肝的检出率日趋增多。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代谢紊乱 ,导致脂类物质动态失衡 ,脂肪在肝组织或细胞内过多储积 ,其储积量超过肝脏重量的 5 %以上 ,或在组织学上有 5 %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 ,即称为脂肪肝。本文通过病例分析 ,探讨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及血脂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脂肪肝患者 15 6例 ,男 136例 ,女 2 0例 ,男女比例 6 .8∶1。年龄分布 :≤ 30岁 11例 (7.1% ) ,31岁~ 4 0岁 30例 (19.2 % ) ,4 1岁~ 5 0岁 5 1例 (32 .7% ) ,5 1岁~ 6 0岁 5 8例(37.1% ) ,6 1岁~ …  相似文献   

17.
肝脂肪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脂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整体脂肪、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一是肝细胞本身的病理损伤和代谢障碍。但临床上由于肝脏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的特定位置,两者常互为因果,共同存在,有时难以将脂肪肝的病机和结果加以区分。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饮酒及家族性遗传等因素。本文结合这些诱发因素就近年来有关肝脂肪化病理机制研究的热点和进展进行综述。1脂肪肝的病…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酒对肝脏来说是一种毒品 ,饮酒后 ,酒精在胃肠道很快被吸收 ,除极小部分从肾和肺排泄外 ,90 %以上的酒精在体内代谢。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 ,而肝脏又是人体内酒精代谢的惟一器官。因而长期过度饮酒 ,直接刺激肝细胞 ,使肝细胞发生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大量饮酒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酒精急性中毒症状 ;乙醇的毒性常影响肝脏对糖、蛋白、脂肪的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 ,从而使脂肪氧化减弱 ,肝内脂肪酸合成增多 ,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 ,而形成脂肪肝 ,严重的脂肪肝最终…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正常人每100g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三分之一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学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主要是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