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病毒颗粒包装、浓缩及对脐带血CD34^+细胞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慢病毒包装、浓缩及感染脐带血CD34+细胞的条件方法。方法:采用第3代慢病毒系统包装病毒上清,结合超滤和超速离心两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浓缩。联合应用体外扩增培养,促进静止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感染过程中促进细胞黏附和固定及重复感染等方法促进病毒感染。结果:CD34+细胞体外培养48h,细胞表面CD34标志物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通过两步法浓缩后,病毒滴度可达5.06×10^7/ml,对脐带血CD34+细胞的感染效率可达37.7%。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获得滴度为107/ml以上的慢病毒上清,实现对脐带血CD34+细胞的有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无血清培养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方法。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及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瑞氏、过碘酸雪夫(PAS)、非特异性酯酶(NAE)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种培养条件下MSC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及细胞周期。结果有血清培养第3天出现较多贴壁细胞,8天有细胞丛生长,12~18天细胞融合成片,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无血清培养第5天出现较多贴壁细胞,8天有细胞丛生长,14~20天细胞融合成片。单层融合的脐血MSC消化传代培养1周左右达融合,可继续传代扩增。最终有血清培养获得(3.45±0.28)×108个细胞,无血清培养获得(2.97±0.26)×108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血清与有血清培养21天,贴壁细胞PAS和ALP染色阳性,以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为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脐血MSC均不表达CD34、CD13和CD45,而强表达CD166、CD29、CD105,较强表达CD54;无血清培养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有血清培养组(P<0.05)。结论利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基添加一些辅助因子能较好地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PO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CD34+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定向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TPO cDNA构建到pBabe/pura中,通过"乒乓转染法"获得产高滴度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利用所获的病毒上清转染基质细胞HFCL,用Northern blot检测细胞中TPO基因的表达,并利用TPO依赖株检测上清中的TPO活性;以未转基因的HFCL为对照,将CD34+造血细胞在TPO基因修饰的HFCL支持下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细胞中表型为CD34+CD41+和表型为CD41-CD61+细胞的比例.结果基质细胞HFCL能够有效表达外源性TPO基因,在HFCL/TPO培养上清中有0 75 ng/ml水平的TPO活性;并且在HFCL/TPO支持下,CD34+造血细胞经过7 d扩增后,CD34+CD41+细胞的比例为(13.7±2.0)%,HFCL为(6.5±1.8)%(P<0.01);CD41+CD61+细胞的比例为(11.9±0.7)%,略高于HFCL的(10.6±1.5)%(P>0.05).结论基质细胞能够有效表达外源性TPO基因和其蛋白,而且TPO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能显著促进CD34+CD41+巨核祖细胞的扩增,但对较成熟的CD41+CD61+巨核细胞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Delta-like-1(Dll-1)是Notch的配体之一,本研究观察了重组人Dll-1胞外区(hDll-1^ext)对细胞因子扩增脐带血造血祖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RT-PCR用于检测Notch-1及其配体在脐带血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磁性分离(MACS)的方法分离人脐带血CD34 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hDll-1^ext分别和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联合培养CD34^ 细胞,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DLl-1^ext对造血祖细胞的扩增作用。结果:RT-PCR方法检测到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表达Notch-1和它的配体Dll-1,Jagged-1,表明在生理条件下,脐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可能受到Notch信号的调控。hDll-1^ext“能促进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HPP-CFC的扩增,其中hDll-1^ext和SCF,IL-3,IL-6联合的扩增作用最强,无血清培养8,12d后,HPP-CFC分别增加为培养前的9.7和43倍。结论:重组hDll-1^ext能促进细胞因子对脐带血原始造血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转化为汗腺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汗腺细胞(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别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MSCs和汗腺细胞。将培养的MSCs和经47℃高温处理造成热休克的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MSCs的表型改变,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结果 MSCs和SGCs均呈克隆样生长,MSCs表达CD44、CD105和CD29,不表达CD34、CEA、CK19和CK7;SGCs表达CEA、CK19、CK8和CK7。MSCs与经高温损伤后的SGCs共培养1周后,部分MSCs呈汗腺细胞表型,间接共培养结果示各组MSCs均表达水平相当的ERK,但pERK水平表达不同。结论 成人MSCs和热休克的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均可诱导MSCs向SGCs表型转化,pERK途径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多。结论 ①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分前体DC、未成熟DC、移行DC和成熟DC等几个阶段。成熟DC能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能激活纯真T淋巴细胞。CD34(+)造血前体细胞、CD14(+)单核细胞和一些白血病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为成熟DC。体外制备DC疫苗的方法有多种。DC与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测定基因转移效率的可行性 ,并比较相同实验条件下脐带血和骨髓CD34 细胞中基因转移效率的差别 ,为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方便、有效的靶细胞及基因转移方法。方法 :用细胞因子刺激靶细胞 ,以携带GFP和Neo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GPXSN实施基因转移 ,流式细胞仪测定基因转移效率。结果 :病毒上清滴度为 1.9× 10 5CFU·ml-1,各实验组实施基因转移 48h后 ,骨髓CD34 细胞中的转移效率分别为 2 .97% ,4.75 % ,7.80 %。脐带血CD34 细胞中的转移效率分别为 12 .70 % ,15 .5 0 % ,17.0 0 %。两者相比P <0 .0 5。各实验组实施基因转移 96h后 ,骨髓CD34 细胞中的转移效率分别为 2 3 .30 % ,5 0 .5 0 % ,35 .90 %。脐带血CD34 细胞中的转移效率分别为 43.5 0 % ,76 .10 % ,6 3.30 %。两者相比P <0 .0 1。结论 :流式细胞仪可方便准确地测定基因转移效率 ,脐血CD34 细胞的基因转移效率高于骨髓CD34 细胞基因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旭  牛广华 《人民军医》2008,51(2):91-92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MG30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4^+、CD25^+ T淋巴细胞亚群等表达进行检测,以CD2。抗原荧光强度10的细胞定义为CD25^high细胞,分析其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CD25^+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但CD4^++细胞数较正常增高(P〈0.05);经类固醇激素或经胸腺切除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CD/CD25^high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免疫治疗后的M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比例的CD4^+CD25^+表达,可能与病情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支持体外造血和造血干/祖细胞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 ,HUVEC)对体外造血和造血干 /祖细胞扩增的支持作用 ,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新的实验资料。方法 :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情况 ,采用HUVEC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的方法观察HUVEC对体外造血和造血干 /祖细胞扩增的支持作用。结果 :HUVEC上清具有集落刺激活性。将HUVEC与脐血单个核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 ,结果表明HUVEC能维持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存活至少 4周。将脐血CD34+细胞与HUVEC直接接触共培养 ,动态地观察有核细胞扩增倍数、CD34+细胞扩增倍数、CD4 1a+细胞百分比和CFU GM扩增倍数的变化。结果发现 ,有核细胞扩增倍数、CD34+细胞扩增倍数和CD4 1a+细胞百分率均在第 3周达最高 ,分别为 (6 8.1± 14.8)倍、(6 .6± 1.4 )倍和 15.6 % ,而CFU GM扩增倍数则于第 2周达最高 ,为 (5.7± 2 .1)倍。结论 :HUVEC能支持体外造血和造血干 /祖细胞扩增并具有促进巨核系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质”“量”作出评估,使其更广泛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法、FACS分析与分选、体外液体培养,铺展贴壁等方法对脐带血CD34^+造血干、粗细胞及其的数量、体外增殖分化性能、生长因子扩增效应,植入成人骨髓基质效率等进行研究,数据经t检验。结果 脐带血有核细胞、CFCs、CD34^+细胞及其亚群等的绝对数量明显低于常规骨髓移植所需的细胞数量,但脐带血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人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软骨和软骨损伤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采用微团细胞培养在软骨诱导液中向软骨细胞分化,阿尔辛蓝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RT-PCR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聚集蛋白聚糖(ACAN)基因情况。结果人脐带全层来源的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漩涡状贴壁生长,细胞高表达HLA-I类分子、CD73、CD90、CD166及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CD31、CD80、CD86及HLA-DR。细胞诱导分化21d后,阿尔辛兰及甲苯胺蓝染色阳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ACAN,而对照组无表达。结论人脐带全层为成体MSCs提供一种新而方便的来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D34^+细胞体外扩增时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的变化。方法:利用mini-MACS分离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细胞纯度(86%~95%)。应用含rhSCF、rhIL-3、rhIL-6和rlGM-CSF的培养体系扩增CD34^+细胞。分别于培养的第1,2和4周收取细胞进行HHP-CFC测定,测试体系为含重组人SCF、GM-CSF、IL-3、EPO等细胞因子的半固体甲基纤维素。结果:测试体系中加入单个细胞因子不能产生HPP-CFC,含rhIL-3和rhGM-CSF体系产生的集落小且主要为巨噬细胞集落,由所有因子组成的体系产生的集落大而致密,包含粒系3种类型。此外,尽管细胞总数量显著增加,扩增的CD34^+细胞HPP-CFC形成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本方  相似文献   

15.
脐血在放射病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在脐血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某些方面进行分析,以展望其在放射病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国内在脐血方面研究的成果资料进行综述。结果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低,在适宜条件下有很强的体外扩增能力,具有来源易得,采集方便等优点。结论鉴于脐血诸多优点,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放射病临床应用将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染B7同系物3(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并探讨抗B7-H3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和转染B7-H3基因RM1的同种细胞(RM1-B7-H3)培养后0.5、1、2、3、4和5d的吸光度(A)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种细胞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糖浓度(0、5.5和11.0mmol/L)、不同细胞数(每孔5×10^4~5×10^6)、不同摄取时间(20~120min)的条件下,测定2种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并在细胞数为1×10^6、反应时间为100min的条件下行^18F-FLT细胞摄取实验。最后测定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数据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RM1-B7-H3细胞培养1、2和3d时的A值分别为1.59±0.23、2.26±0.15和2.01±0.60,较RM1细胞(1.22±0.14、1.10±0.09和1.04±0.15)高(t=3.923、19.228和4.467,均P〈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0.858、2.000,均P〉0.05)。RM1-B7-H3细胞的G1、S、G2/M期比例分别为(32.96±2.56)%、(39.11±2.57)%和(27.94±0.21)%,S期比例较RM1细胞(32.76±1.90)%高(t=3.442,P〈0.05)。2种细胞^18F—FDG摄取率均随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细胞数和摄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1.0×10^6细胞、摄取100min时,RM1-B7-H3和RM1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分别为(55.07±3.99)%和(44.16±3.60)%,^18F—FLT摄取率分别为(5.25±0.81)%和(3.33±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7和4.567,均P〈0.01)。给予4H7单抗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为(45.36±2.92)%,较未加单抗组^18F—FDG细胞摄取率低(F=10.001,P〈0.01)。结论转染B7-H3基因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活性,并提高细胞对^18F—FDG和^18F-FLT的摄取;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