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紊乱的特点。孙志广教授擅长用中医药治疗IBS,认为1BS的主要病因病机有:脾虚为本,内湿为因;肝脾同病,肝郁为标;久病及肾,夹痰夹瘀;心胃相关,脾虚及肺。临床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治疗多选轻清平和之药,少用温燥滋腻之品。临床分脾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四型辨治IBS。  相似文献   

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其中以腹泻型最多见。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与肾亦有一定关系。中医药在成方、验方、基本方、单味药、针灸推拿、中药外治、中西医结合以及中成药治疗腹泻型IBS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综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徐进康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5-84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与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伴有排便紊乱的特点。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仍不能明确,尚无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且药物只能解决患者的部分症状。中医中药从整体观角度辨证治疗IBS,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已经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详细论述了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平调肝脾、寒热并用法如何运用于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以期从理论上阐明"平调肝脾、寒热并用法治疗混合型肠易激综合症"现点。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失调、慢性低度炎症、脑肠互动异常等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参与IBS发病的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其分泌的组胺、类胰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影响IBS的发生与发展;靶向肥大细胞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中医药调控IBS的机制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肥大细胞在IBS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肥大细胞在中医药治疗IB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方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且无器质性疾病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泄型、便秘型、腹泄便秘交替型.腹泄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腹痛"、"泄泻"、"滞下"等范畴,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2005-06- 2006-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仲景乌梅丸汤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6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亦农  窦志芳 《光明中医》2014,(10):2027-202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从中医学角度而言,肠易激综合征病机在于肝郁脾虚,病位在脾、肝,治疗以疏肝健脾为大法。本文从肝、脾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张爱军  朱叶珊  陈彤君  石志敏 《河北中医》2010,32(11):1613-1615
目的观察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予聚乙二醇4000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单项症状改善率,统计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形状异常、排便通过异常、黏液便、排便时腹胀或胃胀单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IBS,可明显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使用方便,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1],在南方地区以便秘型IBS最为常见.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IBS的发病率约为5%~25%[2-3].临床上多采用改变胃动力的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易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使便秘进行性加重[4].中药在治疗便秘型IBS方面有较大优势,且不良反应少.笔者整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IBS的文献,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胀伴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近年来,中医治疗IBS的疗效已被临床实践证实[1],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IBS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内治法调和肝脾。汪正芳等[2]认为IBS的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在调肝理脾立论的基础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7例。治疗组予自拟调肝理脾汤(党参、白术、八月札、白芍、陈皮、绿萼梅、白扁豆、芡实、防风、甘草)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可改善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西方国家IBS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发病率为5.6%[3]。1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等范畴。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11.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论治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病证结合论治方法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目前病证结合论治方法整理归纳为:西医诊病,中医治证;中医疾病的病证结合论治;用中医理论辨西医疾病之基本病机论治;西医疾病分期论治;专病专方治疗;专病专药治疗;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并对每种形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文霞 《河南中医》2011,31(5):483-48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区分脂肪肝的病因,对其进行分级判断,可行肝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纤维化分期情况.治疗方面,可分别给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纠正心理认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的病因治疗;结合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辨病治疗和不同证型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5.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16.
辨病与辨证结合诊治小儿自主神经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自主神经性癫痫是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不伴躯体抽搐发作的癫痫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以辨病与辨症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89-291,313
赵玲教授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特点将其病程分为甲亢期和甲减期,并将甲亢期分为风热外袭、痰瘀互结型,肝火旺盛、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和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型四型;将甲减期分为气阴两虚和脾肾亏虚两型,分期结合分型辨证论治,同时配合中医药外敷法,内治外治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之祖,适用范围之广,本文以六经辨证为基础探析肾脏病的传变过程,及六经辨证方法在肾脏病中的辨证思路和具体应用,初步掌握肾脏病的六经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证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情况进行整理和介绍。通过对中国知网27篇近期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传统按三消辩证论治;按阴阳气血失调分型论治,脏脏病机分型论治,以主要病邘分型论治等)、专方治疗以及治疗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证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必须遵从的根本原则,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法,切不可仅见消渴就投以滋阴清热之品,糖尿病程长,并发症多,其病机需以整体观念动态把握,在以燥热、痰湿、瘀血标实为主要矛盾时,应先解决主要矛盾,既要辨病更要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