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江苏省南京市12~16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5月,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南京市2 339名12~16岁儿童进行调查,应用逻辑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行为因素。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7.6%,其中男生为18.5%,女生为16.8%;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暴力型家庭教养方式(OR=3.776,95%CI=1.436~9.930)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型喂养方式(OR=0.611,95%CI=0.448~0.833)、较同龄儿发育无差别(OR=0.446,95%CI=0.268~0.743)或发育好(OR=0.511,95%CI=0.285~0.917)、学习成绩非常好(OR=0.261,95%CI=0.073~0.935)、民主型教养方式(OR=0.485,95%CI=0.371~0.633)为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行为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2.
周平  陈丹  沈洁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3):376-378
了解儿童学习困难环境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1986-2014年涉及儿童学习困难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文献,从中提取有关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的数据;按照纽卡斯-渥太华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儿童学习困难病例l 852例,对照17 7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儿童(OR=2.02,95%CI=1.79~2.28)、父亲职业为无业人员(OR=9.51,95%CI=4.68~ 19.30)、母亲职业为无业人员(OR=4.99,95%CI=2.51~9.91)、家庭经济条件差(OR=1.72,95%CI=1.45~2.04)、教育态度不一致(OR=2.60,95%CI=2.25~3.01)、偶尔讲故事(OR=4.52,95%CI=2.45~8.34)、偶尔鼓励儿童看课外书(OR=2.65,95%CI=1.53~4.60)是儿童学习困难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与性别、父亲职业、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态度、偶尔讲故事、偶尔鼓励儿童看课外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1岁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 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线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共5 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2年的随访, 最终纳入学生3 315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生命早期因素, 并测量基线和随访中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6~11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8.7%。校正混杂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母亲孕前消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母亲孕前正常体重的儿童降低了46%(OR=0.54, 95%CI=0.38~0.76);母亲孕期增重过多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增加了55%(OR=1.55, 95%CI=1.14~2.10);与自然分娩儿童相比, 剖宫产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了30%(OR=1.30, 95%CI=1.00~1.68)(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孕期增重过多和剖宫产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前消瘦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持续状态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8807名研究对象(男童4376名,女童4431名)纳入本研究,基线年龄(11.1±3.3)岁。调整混杂因素后,尿酸第三、四分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39倍(95%CI:1.11~1.75)和1.56倍(95%CI:1.19~1.81),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发生高LDL-C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88倍(95%CI:1.16~3.05)、1.98倍(95%CI:1.23~3.17)和2.25倍(95%CI:1.42~3.57);尿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和高LDL-C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1.97~1.27)和27%(OR=1.27,95%CI:1.11~1.45);尿酸水平每增加10μmol/L,高血压和高LDL-C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OR=1.021,95%CI:1.011~1.030)和2.9%(OR=1.029,95%CI:1.013~1.046);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童之间结果基本一致。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新发组和持续异常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32倍(95%CI:1.09~1.60)和1.50倍(95%CI:1.05~2.16),高T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90倍(95%CI:1.38~2.60)和2.96倍(95%CI:1.58~5.52),高LDL-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78倍(95%CI:1.26~2.51)和2.84倍(95%CI:1.60~5.03)。结论儿童高尿酸水平及持续高尿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高TC及高LDL-C的发生风险。保持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郫县及简阳市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根据有无缺铁性贫血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留守儿童年龄增加(OR=0.636,95%CI=0.436~0.929)、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OR=0.671,95%CI=0.467~0.964)、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686,95%CI=0.498~0.944)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主要照顾者年龄增加(OR=1.456,95%CI=1.034~2.052)、挑食(OR=1.520,95%CI=1.037~2.228)、近6个月内有腹泻(OR=1.446,95%CI=1.030~2.030)、肉类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517,95%CI=1.044~2.206)、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486,95%CI=1.012~2.182)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留守儿童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6~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睡眠现状,探索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睡眠之间的关系,为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的参与者开展线上调查。由家长完成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父母教养压力问卷(PSI-SF),纳入同时完成两份问卷且父母教养压力问卷由母亲回答的1 136对小学一年级学龄儿童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睡眠之间的关联。  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8.52%,有睡眠问题儿童的母亲教养压力问卷得分(86.66±17.31)高于无睡眠问题儿童的母亲(78.59±17.75)(t=6.42,P < 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没有教养压力的母亲相比,母亲有教养压力时儿童存在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2.52,95%CI=1.55~4.11,P < 0.01);在以PSI-SF中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一步分析时,结果显示, 相比母亲在育儿压力、困难儿童2个维度没有压力的小学生,母亲有压力的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66,1.76,P值均 < 0.05)。  结论  小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为母亲提供心理支持以减少母亲教养压力的发生,可以减少儿童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8.
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基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为主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4个区4所小学的8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长版)和父母教养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关联.结果 在过去6个月,有79.5%的小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轻度心理虐待;小学生重度心理虐待发生率男生(25.4%)高于女生(17.4%)(x2=8.0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62,95%CI=0.42~0.91)、父母敌意教养(OR=1.89,95%CI=1.61~2.21)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OR=1.30,95%CI=1.09~1.54)是儿童重度心理虐待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父母敌意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显著影响小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应重视未来开展以改善父母教养行为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社区失能老人照顾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维护照顾者心理健康,保证失能老人照顾质量。方法对北京市6个社区的失能老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老人、照顾者一般情况,老人失能程度和照顾者焦虑、抑郁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照顾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的358份问卷中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6.54%和4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照顾者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有照顾者年龄大(OR=1.246, 95%CI:1.004~1.547)和照顾者自评健康状况差(OR=1.574, 95%CI:1.193~2.078),保护因素有老人个人收入高(OR=0.744, 95%CI:0.602~0.920)和辅助具应用多(OR=0.756, 95%CI:0.573~0.998);照顾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与老人为亲属关系(OR=2.339, 95%CI:1.298~4.215)、失能程度严重(OR=1.567, 95%CI:1.202~2.042)及照顾年限长(OR=1.312, 95%CI:1.059~1.626),保护因素有辅助具应用多(OR=0.761, 95%CI:0.592~0.979)和老人文化程度高(OR=0.804, 95%CI:0.675~0.958)。结论关注失能老人病情的同时也要关注有焦虑或抑郁危险因素的照顾者心理问题,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和家庭的多方面支持来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6~13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由主要喂养人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吸烟情况、产时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在"母亲吸烟、教养方式不良、非双亲抚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偏食/挑食、父母关系不良、非母乳喂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2.304,均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不良(OR=1.251,95%CI=1.026~1.439)、情绪不稳定(OR=1.562,95%CI=1.238~1.971)、学习困难(OR=2.029,95%CI=1.193~3.451)、偏食/挑食(OR=3.522,95%CI=1.220~10.168)、父母关系不良(OR=2.029,95%CI=1.093~3.767)、非母乳喂养(OR=1.942,95%CI=1.023~15.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2.301,95%CI=1.093~4.844)均是儿童发生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学龄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五所幼儿园中2~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性访谈结果采用关键词提取,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85%为超重或肥胖]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及饮食和运动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儿童高出生体重(≥4 000g)(OR=31.55;95%CI:1.78~4.17,P0.001);母亲选择剖宫产(OR=4.89;95%CI:1.42~16.89,P=0.01);混合喂养(OR=25.90;95%CI:3.07~218.39,P0.001),人工喂养(OR=11.15;95%CI:1.686~73.7121,P=0.01)。保护因素包括: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OR=0.32;95%CI:0.12~0.89,P=0.03)、每天吃粗粮的次数多(OR=0.43;95%CI:0.21~0,87,P=0.02)、家人一起吃饭的次数多(OR=0.86;95%CI:0.75~0.98,P=0.02)。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肥胖的认知及儿童的饮食运动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行镇学生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可针对性地进行儿童肥胖防治的普及教育。方法 2013年5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五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慢病筛查,并要求家长填写调查问卷。2 047名数据填写完整及体格指标测量完整的对象纳入研究。结果 家长对儿童肥胖及其相关慢病知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性早熟,血糖异常,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最后为骨关节疼痛;家长对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的知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少,遗传因素,疾病及其它,最后为心理因素。超过一半(n=313/595)的超重肥胖儿家长认为其体型正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儿家长与肥胖儿家长相比,超重儿家长更易评价其子代体重是正常的(OR=5.44;95%CI:3.75~7.90,P<0.001);子代不患慢病的家长与子代患有慢病的家长相比,更易相信子代体重是正常的(OR=2.03;95%CI:1.40~2.97,P<0.001)。父母不患慢病的家长错分子代体型的可能性是父母至少一方患慢病的家长的1.80倍(95%CI:1.20~7.90,P=0.004)。结论 目前家长对儿童肥胖及其慢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容易低估了超重肥胖儿的体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为控制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收集关于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2000年1月-2014年11月。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研究,共17 44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高出生体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危险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1.90~2.30,P0.000 01];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低出生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41~2.06,P=0.84]。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18~35个月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61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1人,对照组30人。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家庭语言指导。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筛查评估,由家长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家庭语言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生育年龄、住址、喂养方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带养人与儿童互动时间以及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语言问题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带养人每天与孩子互动时间越长(2~4 h/d OR=0.542, 95%CI:0.352~0.866;≥4 h/d OR=0.211,95%CI:0.105~0.402)、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高中 OR=0.685, 95%CI: 0.495~0.947; 大学及以上OR=0.468, 95%CI:0.157~0.785)和母乳喂养(OR=0.702, 95%CI:0.538~0.886)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接触电子产品≥1 h/d(OR=3.582,95%CI:2.314~5.761)则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A、B及总量表分数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与家庭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住院患者主要的照顾者负担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145名,采用照料者负担量表(ZBI)调查照顾者负担现状,用潜在类别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照顾者负担的潜在类分别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住院患者主要照料者照顾者负担分为低负担组(29.86%)、高个人负担组(38.19%)、个人负担合并责任负担组(31.94%)三个潜类别。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月经济收入≤1 000(OR=0.05,95%CI=0.01~0.62)、1 001~3 000(OR=0.07,95%CI=0.02~0.86)、单独照顾患者(OR=0.01,95%CI=0.01~0.07)、无娱乐活动(OR=0.16,95%CI=0.03~4.72)是高个人负担组的危险因素; 照顾者是女性(OR=2.68,95%CI=0.86~8.38)是合并个人及责任负担组的保护因素、月经济收入≤1 000(OR=0.05,95%CI=0.01~0.55)、1 001~3 000(OR=0.08,95%CI=0.01~0.87)、单独照顾患者(OR=0.02,95%CI=0.02~0.247)是合并个人及责任负担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住院患者主要照料者的照顾者负担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性,月经济收入水平低、单独照顾患者、缺乏娱乐活动的照顾者存在较高的个人负担, 除上述三个因素外,男性照顾者更易同时存在个人负担和角色负担,这两类照顾者是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婴儿贫血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项目社区新生儿进行随访,直至其6~8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为止。数据归纳整理后,运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区16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243名儿童在6~8月龄时进行血色素测定,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9.6%(446/2 243)。Logistic回归显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是农业户籍(OR=1.568,95%CI:1.164~2.112),家庭孩子数较多(OR=1.490,95%CI:1.150~1.929),出生时父亲年龄≤25岁(OR=1.660, 95%CI:1.119~2.464),母亲孕前未服用铁剂(OR=1.440,95%CI:1.071~1.936),二级机构出生(OR=1.465,95%CI:1.112~1.931),低出生体重(OR=3.340,95%CI:1.398~7.980),性别为男性(OR=1.285,95%CI:1.025~1.611)以及母乳喂养(OR=2.217,95%CI:1.584~3.102)的6~8月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较高。结论 1)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2)影响婴儿铁水平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均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排除已知的孕母疾病和产科危险因素, 分析孕期营养和被动吸烟等因素对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 SGA)的影响。方法 以550例小于胎龄儿和720例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 自制问卷调查母亲身高、体重、被动吸烟和不良孕产史等内容, 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 kg/m2(OR=2.16, 95%CI:1.53~3.16)、身高<155 cm(OR=2.46, 95%CI:1.78~3.48)、孕期增重<9 kg(OR=1.92, 95%CI:1.56~2.58)和孕期被动吸烟(OR=2.24, 95%CI:1.65~2.98)是SGA的危险因素, 孕前BMI>24(OR=0.59, 95%CI:0.42~0.86)和孕期增重>18 kg(OR=0.62, 95%CI=0.43~0.86)是SGA的保护因素。结论 除已知的临床危险因素外, 应通过增加孕前和孕期营养, 减少被动吸烟环境等措施, 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中西部8县1~59月龄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并探讨其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和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调查中国中西部地区8个县的1 927名1~59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评价其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被调查地区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率为9.8%(95%CI:8.4%~11.1%)。控制了儿童性别、月龄、民族、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等因素后,早产、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孩次≥3是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9(95%CI:1.37~5.29)、1.87(95%CI:1.24~2.83)、1.74(95%CI:1.05~2.90)。结论 被调查地区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需要关注,早产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