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约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约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期间非计划拔管情况、约束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皮肤完整性差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末梢血运不良、约束带挣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吸、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导管、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约束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出院时,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误吸、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改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个普通精神科病房,于2008年8-12月及2009年1-5月期间入住并于入院第1个月内经历首次保护性约束的患者443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研究组采用制定的,临床路径,应用自制评定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时间、约束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约束程序,提高约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ICU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基础操作、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创口感染、坠床、意外拔管、药物污染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来说,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的实施可改善其心理情绪,提高其舒适度,还可以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后家属的心理反应。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保护性约束心理反应进行调查。结果:74.00%的家属对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21.00%的家属持不理解态度;19.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是不人道的,是在惩罚患者;37.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会更刺激患者不健康的心理,会加重病情;17%的家属害怕患者受到意外伤害;36.00%的家属担心患者在保护期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79.50%的家属认为约束患者必须要征得家属同意。结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用的一项行为治疗,但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前要对患者或家属做到知情告知,严格掌握应用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并取得其理解,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云仙  温爱玉 《护理与康复》2011,10(10):846-847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护理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71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中,83.09%对精神病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有心理准备、87.32%对精神病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持支持态度,大部分患者家属有陪护需求。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有一定认识,大部分家属的护理需求合理。  相似文献   

6.
侯明如  蔡燕  徐慧鸣  王静  高秋寅 《护理研究》2013,(28):3165-3167
[目的]建立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标准化操作规程(SOP),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业小组,建立保护性约束SOP。选择268例住院被约束的精神病病人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执行保护性约束SOP,对照组执行传统约束流程,比较两组病人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后依从性和危险行为次数、约束期间的不良事件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后危险行为次数及不良事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束后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护性约束是一项特殊的护理技术,通过SOP的建立,这项技术更加规范、标准、合法,降低约束危险,提高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心理干预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符合调查对象的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属存在的对保护性约束的不理解方面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态度的变化。结果部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持不理解、不接受态度,部分家属甚至认为保护性约束是在惩罚病人。当患者家属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后,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增强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及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配合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对15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48.7%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接受的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初诊患者家属比复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目的认识更为不足(P<0.01);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越高,对精神病患者约束期间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护理需求越多(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规范约束护理,满足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在IC U行保护性约束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6例IC 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在每日探视时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入住IC U前或入住时发放宣教卡片进行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家属的顾虑进行心理疏导。比较2组患者家属对行保护性约束的心理接受程度。结果观察组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98.7%)明显高于对照组(73.1%)。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可使患者家属能正确对待保护性约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精神障碍患者与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与家属各150名进行关于保护性约束接受程度的调查。结果《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患者对保护性约束拒绝反抗的占93.33%,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占94.67%,有对立情绪的占92.00%;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有心理准备的占32.00%,可以理解的占26.67%,可以接受的占32.00%。《精神卫生法》实施后,患者对保护性约束拒绝反抗的占53.33%,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占52.00%,有对立情绪的占36.00%;与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有心理准备的占85.33%,可以理解的占82.67%,可以接受的占90.67%;与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障碍患者与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元化阶段式宣教模式对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12月初次入住ICU且入住时间48h以上的250例非清醒患者的授权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的家属为对照组,7-12月的家属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口头入院宣教和探视时的健康宣教,研究组按患者住院进程采用视听看结合的方式实行多元化阶段式健康宣教。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对ICU宣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探视制度遵守率及总投诉率低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元化阶段式宣教模式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增加其对ICU护士的信任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家属的心理反应。方法采用自拟精神病患者受保护性约束家属心理反应调查表对93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结果80.95%的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持接受态度,14.28%认为是对患者的惩罚.19.05%认为会加重患者的病情,28.57%担心患者会受到意外伤害,47.62%认为约束患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4.70%的家属对凋查内容不发表意见。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掌握适应证,规范保护性约束操作,防止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家属对身体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CU患者家属对身体约束的态度及护理要求,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护惠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患者入住ICU时对260例家属进行调查。结果75%的患者家属对患者住ICU期间可能接受身体约束不理解,患者被约束期间,宋属最担心其受到心理伤害的占57.3%,认为护士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占65%。结论ICU患者家属时身体约束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应的护理知识,规范身体约束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对ICU转出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ICU收治的重症SLE患者81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按照ICU常规护理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实施前后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采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FRSS)]、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家属照顾能力[采用家属照顾能力量表(FCTI)]。结果:实施后,两组患者家属FRSS评分优于实施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研究组ESCA、FCT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知信行护理模式能促进ICU转出重症SLE患者和家属积极地参与疾病的管理及治疗,从而有助于降低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最终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78例具有精神疾病,并且需要保护性约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保护性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良好,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下降(P〈0.05)。结论:人性化措施在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更符合现代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科学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和意义。方法将70例在精神科男科住院治疗、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约束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约束前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讲究约束技巧,加强约束期间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满足其合理要求,并做好解除约束后的心理安抚工作)。对2组患者实施约束后自伤及他伤、心理反应状态、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护患纠纷及投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约束后躯体影响、自伤及他伤、护患纠纷及投诉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实施科学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了护士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责任心,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护患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科病人及家属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态度,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96例精神科病人及87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51.3%的病人和47.1%的家属能接受保护性约束;37.9%家属担心保护性约束会造成病人心理伤害;分别有27.1%病人和33.3%家属认为输液时进行保护会使病人感到不适;68.7%病人和55.1%家属认为进行保护性约束需要经过他们同意.结论 病人和家属对输液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时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与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CU患者在保护性约束期间的心理体验,为更人性化的护理身体约束患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位有保护性约束经历的ICU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主题分析法,归纳出4个主题:自尊心和自主性受到威胁;焦虑与烦躁;恐惧与逃避;希望获得帮助。结论: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ICU患者,护士要准确评估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做好宣教与沟通,尽可能促进患者身体约束期间身心舒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改良保护性衣具在认知障碍老年约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科4个病区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8年2-7月)和观察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手帕式约束工具和改良保护性衣具进行约束,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家属约束用具使用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改良保护性衣具的总体满意率为97.5%。结论改良保护性衣具制作简单,穿着舒适,患者依从性高,约束效果良好,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约束护理单在神经外科ICU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约束护理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入住本科并使用保护性约束患者97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入住本科并使用保护性约束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2组约束方法相同,对照组按照特级护理要求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约束护理单,按照约束护理单的评估项目和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和记录。比较2组患者约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平均约束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约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神经外科ICU使用约束护理单,能降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约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约束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