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领召 《河南中医》2005,25(11):65-66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方由熟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各9g,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各6g,薄荷5~7叶,生姜5片,大枣1枚组成。原为治疗下元虚损,虚阳上浮,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的痦痱证。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治疗下元虚损,虚阳上浮所致的多种疾病,获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药:熟地黄、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各20g,红参12g,龟版20g,珍珠粉3g,制首乌20g,五味子10g.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上用茯苓枸杞子加味汤治疗老年人哮喘疗效较好,简介如下。 1方药用法 茯苓枸杞子加味药用茯苓20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8g,丹皮、泽泻、五味子各12g,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g,胡桃肉12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h温服200raL,1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受凉。  相似文献   

4.
八仙长寿膏(《寿世保元》) 原料:麦门冬90g,五味子60g,熟地黄240g,山萸肉、干山药各1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0g,炼蜜适量。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1980年以来,运用滋阴清热养血法于临床,治疗滑胎、消渴、腰痛、眩晕、淋症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基本方:北枸杞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精各12g 丹皮肉苁蓉泽泻当归五味子黄芩各10g。血虚甚者加驴胶;气虚者加黄芪;血淤者加牛膝。兹举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加减地黄饮子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优选加减地黄饮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毛蕊花糖苷及石斛总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提和醇提过程中的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优选研究,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根据收油率考查加水量和提取时间.结果:本方最佳提取工艺为肉苁蓉、麦门冬、人参、远志、五味子、山茱萸等用8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生姜、薄荷、石菖蒲加10倍量水6h提取挥发油:方中熟地黄、茯苓、巴戟天、石斛、大枣与醇提取后的药渣及挥发油提取后药渣一同加16倍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血竭等原粉入药.结论: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此方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李慧平  年莉 《河南中医》2013,33(4):594-595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最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8.
张国珍 《新中医》2008,40(5):94-94
断梦止遗丹出自<石室秘录>,由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茯苓、茯神、酸枣仁、当归、白芍、薏苡仁、白术、白芥子、黄连、肉桂组成.具有兼补心、肝、脾、肺、肾之功效,并能交通心肾,原方用于治疗梦遗症.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多种杂病,每获良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公百岁药酒(祖传秘方)配方:黄芪(蜜炙)、茯神各60g,潞党参、麦门冬、茯苓、白术、枣皮、川芎、龟甲胶、阿胶、防风、广皮、枸杞子各30g,当归、熟地黄、生地黄各36g,桂心18g,五味子、羌活24g,红枣1000g,冰糖1500g,高梁酒1500mL。  相似文献   

10.
浅议虚渴     
从"虚渴"的相关原文可看出,"虚渴"或因劳伤脏腑,或因大病后未复,或因产后血虚内亡津液而致,临床应注重行气利水、益气生津,常用人参配黄芪、木香配槟榔、黄芪配茯苓等利水渗湿、益气生津;温补肾阳、化气止渴,用地黄丸方,配附子温肾阳散寒,加强利水湿之力,同时用熟干地黄配山茱萸滋阴益精,大补元气,肾气足,则蒸腾水气上潮与口;滋阴养血、清热生津,常用药对有麦门冬配半夏、人参配麦门冬、生地黄配芍药、芦根配麦门冬等,同时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等养血药贯穿其中。还应结合其他兼症随证变方,同时,可结合食疗进行治疗。对于渴欲饮水者,当徐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易传变诸疾,百脉不安,不可不预度也。  相似文献   

11.
产后便秘的发生一是因产时失血,汗出过多,失血伤津,不能濡润肠道;二是阴虚火盛,灼伤津液,肠道失濡;三是气虚肠道传送无力所致. 中医治疗内服方:当归16 g,白芍12 g,太子参15 g,桃仁10 g,麦门冬12 g,肉苁蓉10 g,麻子仁9 g,天门冬12 g,红花6 g,甘草6 g,苏子9 g,川芎9 g,熟地黄12 g,枳壳12 g,白蜜10 g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2.
温补法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敏华 《河北中医》1998,20(2):78-78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多以攻邪治标,祛痰利气为原则.然笔者在老年人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中,常用温阳补肾、纳气平喘之法,屡见效验,现将52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均为本院门疹病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61.5岁;其中男35例,女17例;病程在21年以上者35例,11~20年者11例,10年以下者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8年中华医学会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中药治疗,基本方:肉桂6g,淫羊藿12g,熟地黄12g,当归15g,五味子6g,杏仁0g,苏子20g,炙麻黄6g,细辛3g,法半夏12g,橘红12g,炙甘草6g.加减:咳嗽痰多者加白前、枇杷叶、莱菔子;咯痰黄稠者加黄芩、浙贝母、鱼腥草;口干渴伴无苔或少苔者加生地黄、麦门冬、白芍药;倚息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下肢浮肿者加泽泻、茯苓;大便溏者去熟地黄,加山药、炒白术、炒薏苡仁.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一疗程,无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地黄饮子在老年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饮子原出于金·刘完素《宣明论方》,由于地黄、巴戟天、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麦门冬、石斛、茯苓、附片、桂枝、石菖蒲、远志、生姜、大黄、薄荷等药组成,为治疗。肾虚名方。笔者用以加减治疗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等老年脑病,疗效卓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方药:酸枣仁、天麻、葛根、合欢皮、夜交藤各30g,茯神、白芍各15g,木瓜20g,桂枝10g,甘草6g。加减:肝肾阴虚加山茱萸、枸杞子、早莲草;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熟地黄;有瘀血证加鸡血藤  相似文献   

15.
《外台秘要》、《圣济总录》、《伤寒总病论》、《医方类聚》、《证治准绳》、《医林纂要》等典籍中分别记载了大约9首地黄饮子同名方。现选《圣济总录》卷五十一"地黄饮"方: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方中以熟干地黄、山茱萸滋  相似文献   

16.
5本方配伍的现代研究朱氏等对本方单味药、熟地黄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茯苓及全方水煎剂的水溶性总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了观察,并从化学成分方面对本方的组方原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全方的PH值为酸性,而单味药中除熟地黄、山茱萸液为酸性外,其余均为碱性,各组配伍中只有山药加茯苓组为碱性,说明全方的主药应为熟地黄、山茱萸。在上述配伍的水溶性总浸出物、醇溶液浸出物的分析中也以地黄、山茱萸的浸出率最高,且地黄高于山茱萸。对以上配伍及单味药进行薄层层析及扫描发现全方的化学成分不是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组和,…  相似文献   

17.
肾虚证的临床表现有:遗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神疲怠倦、畏寒肢冷、小便频数、早泄等肾虚病的基本症状表现之外,还会出现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便溏、女人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治疗肾虚方剂组成:熟地黄15g,山药9g,山茱萸9g,莲子9g,五味子12g,覆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6味酸性中药对STZ致糖尿病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及病理状态改变的作用评价。方法以五味子,金樱子,乌梅,山楂,山茱萸,白芍6味酸性中药为研究对象,以链尿佐菌素(STZ)致小鼠高血糖(11.1 mmoL·L-1)为糖尿病动物模型。以盐酸二甲双胍组(250 mg·kg-1)为阳性对照、各个药物组(10 g·kg-1)给药21 d,考察酸性中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肝糖原、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脏器系数及肝脏病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均能降低STZ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量,升高肝糖原含量及肝匀浆中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其中盐酸二甲双胍组、五味子组、金樱子组、山茱萸组对STZ致急性糖尿病小鼠肝脏病理状态作用明显。结论酸性药物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能明显改善肝脏氧化应激及肝病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谢瑶  SUGIMOTO KAZUO  严冬  高颖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84-1288
[目的] 旨在总结高颖教授防治多发性硬化复发与残疾的用药规律以及治疗思路。[方法] 针对复发与残疾具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处方,采用python、Gephi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同时针对核心中药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52个有效处方的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共162个节点,3 883条边,平均节点度为47.94。其中核心节点为熟地黄、郁金、山茱萸、茯苓等。在矩阵列表中,共生成3 884组相互关联的配伍,其中权重最高为熟地黄与山茱萸。[结论] 核心方药为熟地黄、郁金、山茱萸、茯苓、豨莶草、知母、女贞子、萆薢、威灵仙、黄芩等,常用的配伍为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茯苓、山茱萸与茯苓等,主要治法以补益肝肾为主,兼清热化湿、解毒通络,蕴涵动态变化、阴阳协调、攻补权衡的灵活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古代方剂中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并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搜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平台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含熟地黄的方剂,并对药物名称规范化处理,分别在SPSS、Weka、Pajek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可视化处理。结果共搜集到487首熟地黄方,累计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中药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甘草、人参等24种,以益气补血为主;熟地黄的使用剂量多集中在2两以内,而以1两以内为多,其中1两以内又以1~2钱,3~4钱,5~6钱为主;关联规则中二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熟地黄、延胡索—当归等;三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茯苓—川芎、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等;四项药物关联置信度较高的是川芎—白芍—熟地黄—当归、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白术—茯苓—熟地黄—人参等。关联规则可视化处理显示,熟地黄常以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汤的形式被遣用。结论运用熟地黄益气补血与填精益髓并重防治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重要的或有效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