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HDCP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确诊的HDCP孕妇为HDCP组,同时随机选取260例未发生HDCP的孕妇为非HDCP组,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影响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563)、孕前超重或肥胖(OR=3.550)、高血压疾病家族史(OR=4.088)、妊娠期糖尿病(OR=3.271)、孕期不良情绪(OR=4.216)、胰岛素抵抗(OR=4.865)以及无规律产检(OR=3.777)等。HDCP组的胎儿窘迫、子痫前期或子痫、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非HDCP组(P0.05)。结论影响HDCP孕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HDCP的发生率,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HDCP与非HDCP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423例HDCP孕妇中患妊娠期高血压占65.01%,年龄在35~39岁占20.71%,40~42岁占35.71%;孕前体重指数(BMI)28 kg/m~2占18.04%;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占5.22%;多胎妊娠占17.00%;有高血压家族史占7.31%;产前未定期检查占9.56%;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情绪分别占7.70%、28.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C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孕前BMI高、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不良情绪,保护因子为产前定期检查;HDCP孕妇与非HDCP孕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及低出生体重儿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DCP易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其危险因素为年龄、孕前BMI、高血压家族史等,需从加强孕期管理、心理调节、定期产检等多方面着手预防HDCP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余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收集同期进行常规产检的健康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产次、流产史等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结局间的差异,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低出生体重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27、4.277,均P<0.05),但两组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前BMI>24kg/m^2以及孕期不良情绪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2.465(1.332~4.561)、2.004(1.307~3.072)、3.636(1.603~8.251)和2.305(1.250~4.248),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妊娠结局带来显著不利影响。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孕前BMI以及孕期不良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制妊高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以148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以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调查表调查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033)、孕前BMI(OR=3.773)、妊高征家族史(OR=6.821)、未规律产检(OR=4.646)、不良情绪(OR=2.535)、缺乏锻炼(OR=2.239)等因素均为妊高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应针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预防不良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妊娠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 9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妊娠孕妇2 517例(A组)、GDM孕妇287例(B组)、HDCP孕妇126例(C组)和GDM合并HDCP孕妇53例(D组),对各组孕产妇孕10周、孕30周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4组孕妇年龄、孕10周、孕30周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孕10周、孕30周BMI及BMI变化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C、D组上述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P均0.05),D组孕10周、孕30周BMI均分别显著高于B、C组(P均0.05);4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D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早期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GDM和HDCP使得孕产妇与婴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大,因此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增长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建册、正规产检、住院分娩的孕妇260例,按孕前BMI分为3组(消瘦组、适宜组、超重组),比较各组出现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此外,根据孕期BMI增幅(△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3组(不足组、适宜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不同的母婴结局。结果超重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重组的发生率均高于消瘦组及适宜组。孕前BMI适宜组的孕妇,其孕期BMI控制效果最差,增幅超标的比例最高。孕期△BMI过多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及适宜组(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孕期△BMI过高组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孕前BMI过高及孕期BMI增长超幅的孕妇,其母婴结局往往不如人意。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的快慢及程度可以作为母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7-2016年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了解西宁地区该疾病发病趋势,为临床进行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24 599例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分析HDCP发病情况、HDCP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DCP发病率为3.61%,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近10年无明显变化(P>0.05)。对孕妇年龄、BMI、月收入、产次、流产史、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面情绪、不良生活方式及双胎或多胎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月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面情绪为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及负面情绪为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发生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孕妇(P<0.05)。结论西宁地区近10年HDCP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程度加重。妊娠期肥胖、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及有负面情绪为发生HDCP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可影响妊娠结局,应重视对HDCP的预防及保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该院12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9例,轻度子痫前期42例,重度子痫前期35例;另选取88例正常妊娠者作为正常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统计产妇临床资料、产妇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并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正常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早产、胎盘早剥、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正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正常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孕次、产次、睡眠时间、孕期并发症、高血压史、高血压家族史方面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相关,另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产次、妊娠高血压史、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影响极大,而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年龄、BMI、产次、高血压史、高血压家族史等,应对以上危险因素的产妇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WHR、孕前BMI和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2014年1-12月458例于红桥区铃铛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进行孕期检查有妊娠结局,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的单胎孕妇的资料,分析孕期并发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WHR0.85,孕前BMI≥24kg/m2,孕期BMI△≥6kg/m2时,对孕期的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均有影响。大大提高了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窘迫、胎儿畸形等的发生率(均P0.05)。母婴并发症均高于孕前期体重正常者和孕期体重增长正常者[1]。结论对孕前体重异常人群早期干预,指导孕期合理增重,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为母婴获得良好妊娠结局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缩短产程,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该院建卡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检,观察组孕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进行体重管理,持续至分娩前。对比两组孕妇分娩前BMI值,分娩产程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分娩前BMI值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不良结局,胎膜早破、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可有效抑制孕妇BMI值的过度增加,缩短初产妇产程并优化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正常孕妇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前正常的孕妇通过孕妇学校或门诊定时查体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中晚期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孕16周前在该院产科门诊建档的单胎初产孕妇40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组(A组)和单纯定期门诊检查指导组(B组),对比观察自孕20周起每妊娠月体重指数(BMI)变化与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MI两组孕妇孕前、孕20周时相近(P>0.05);A组孕24周开始即显著低于B组(P<0.05),孕28周至孕38周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正常产、阴道助产、过期妊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虽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儿等高危妊娠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中HDCPA组极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动态孕期健康教育进行体重指数调控有助于降低孕期疾病发生,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的各种检查指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3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HDCP情况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产检并分娩)5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9例,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68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孕期血清学(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唐氏筛查)、超声学指标(子宫动脉血流)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3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分娩孕周早于正常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足月分娩率较正常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孕期并发症比例、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0~4分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孕中期血清学及超声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切迹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CP发病时间与病情、妊娠结局呈正相关,超声出现子宫动脉切迹是子痫前期发病的确切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4为①组、4≤BMI≤6为②组、﹥6为③组分组,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剖宫产、孕期BMI增幅﹥6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了解孕妇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与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130例基层医院建档产检的子痫前期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9例;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30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2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49例。分析四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及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发生率均增加。无论孕前BMI是否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均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高危人群,孕前进行干预,重视合理控制体重,孕期规律产检,控制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孕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衣原体属感染孕妇在孕期不同时间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衣原体属感染孕妇188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奇霉素口服为主的治疗方案。根据阿奇霉素应用时间,将患者划分为3组,A组(54例)均于孕13+6周接受治疗,B组(74例)均于孕14~27+6周接受治疗,C组(60例)均于孕≥28周接受治疗,对比3组妊娠并发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活产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14 d内均痊愈。A组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少于B、C组,A组胎盘前置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流产或引产、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产褥感染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治疗妊娠期衣原体属感染,且在孕早期开展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婴妊娠结局,临床需重视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子痫前期(PE)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84例单纯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单胎妊娠,分娩孕周≥3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孕期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年龄、孕次、孕期增重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观察组产次、孕前BMI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转NICU、FG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GDM合并PE的病情严重,孕前BMI较高是重要危险因素,且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临床应加强孕前BMI干预和孕期血糖、血压监测,有助于降低GDM合并PE风险,在发病早期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4-146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5例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与12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分析其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8.01±3.82)周和(3017.63±428.82)g,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的(38.93±4.36)周和(3782.64±486.29)g(P<0.05)。观察组(HDCP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盘早剥和产妇并发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病情越重,母婴预后越差,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孕妇孕期血糖控制相关行为情况及其母婴结局情况,并分析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3家医院建立产检档案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产检随访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母婴结局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3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共263例,占25.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5)、孕前BMI≥28.0 kg/m2(OR=2.431)、孕期增重低于推荐标准(OR=2.485)、孕期增重高于推荐标准(OR=2.330)、OGTT 2项异常指标(OR=1.673)、OGTT 3项异常指标(OR=4.869)、采用饮食控制(OR=0.302)、采用运动疗法(OR=0.583)、采用药物治疗(OR=0.453)、控制血糖不达标(OR=3.68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901)及合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OR=2.346)均是妊娠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孕期血脂水平和围生结局的相关性,为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早期干预HDCP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5 29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HDCP的348例孕妇为研究组,无HDCP的4 942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孕期血脂水平,分析两组围生结局。结果研究组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DCP组TG水平显著高于轻度H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DCP组和轻度HDCP组TC、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TG、TC、HDL、LDL是预测HDCP的重要指标,TG是判断HDCP程度的重要指标,孕期密切监测血脂水平,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孕前BMI及孕期体质量可降低HDCP发生率,减少不良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