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盆底功能和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200例,根据产程标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将研究组产妇分为第二产程≥3 h组和2 h≤第二产程3 h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旧产程标准管理,研究组产妇采用新产程标准管理。比较3组盆底肌力、POP-Q分度、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Ⅰ类肌纤维≤3级比例及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分别为(71.90±20.02)cm H_2O、(89.27±21.30)cm H_2O、45.00%及38.00%;2 h≤第二产程3 h组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Ⅰ类肌纤维≤3级比例及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分别为(60.42±19.18)cm H_2O、(72.35±18.95)cm H_2O、40.00%及42.00%;第二产程≥3 h组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Ⅰ类肌纤维≤3级比例及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分别为(56.24±8.95)cm H_2O、(66.42±10.60)cm H_2O、64.00%及66.00%。3组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Ⅰ类肌纤维≤3级比例及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01,P0.05;F=10.721,P0.05;F=6.750,P0.05;F=10.950,P0.05)。对照组Aa、Ba及C点POP-Q分度分别为(-1.25±0.41)cm、(-1.32±0.43)cm及(-6.15±0.67)cm; 2 h≤第二产程3 h组Aa、Ba及C点POP-Q分度分别为(-1.16±0.25)cm、(-1.24±0.35)cm及(-6.01±0.48)cm;第二产程≥3 h组Aa、Ba及C点POP-Q分度分别为(-0.83±0.19)cm、(-0.88±0.27)cm及(-5.31±1.66)cm。3组Aa、Ba及C点POP-Q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313,P0.05;F=9.911,P0.05;F=6.606,P0.05)。对照组、第二产程≥3 h组及2 h≤第二产程3 h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00%(3例)、30.00%(15例)及40.00%(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90,P0.05)。第二产程≥3 h组、2 h≤第二产程3 h组及对照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0.00%、78.00%及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0,P0.05)。第二产程≥3 h组、2 h≤第二产程3 h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8.00%、24.00%及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0,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会对产妇盆底功能产生影响,第二产程时长≥3 h会影响产程,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增加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初产妇825例为研究对象,将第二产程持续时长<2 h的产妇分为对照组(n=410),第二产程时长>3 h的产妇分为观察组(n=415),比较两组盆底肌张力及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Aa点、Bb点距离均大于对照组,C点、Ap点、Bp点、D点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长越长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越差,盆底器官脱垂程度越明显,因此产妇分娩时,应严密监测,合理控制第二产生时长,以降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对新产程下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北京和美妇儿医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新产程标准下分娩,其中第二产程2 h的产妇为对照组,≥2 h为观察组。在观察组中第二产程时限在2~3 h的为观察组A,≥3 h的为观察组B。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A、B母婴结局差异。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观察组A和B,产钳助产率低于观察组A和B,分娩镇痛率低于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分娩镇痛率低于观察组B,自然分娩率高于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的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软产道裂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产后发热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当第二产程时间3 h时会影响初产妇的母婴结局,应适当给予非创伤性干预控制第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程中适当补充能量的效果。方法:将32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让产妇进食高能量食品,如巧克力;对照组则不给产妇做任何处理,当产妇口渴时喂少量温开水。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活跃期平均缩短1h31min,宫口扩张率增快1.6cm/h,第二产程缩短0.21min,产后出血明显降低(P<0.01),新生儿窒息率下降(P<0.05)。结论:在产程中有效的补充能量可以缩短产妇的产程,并且此方法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乙肝病毒载量区间内,第二产程时长与乙型肝炎病毒产时传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经历第二产程充分试产的HBsAg阳性初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各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乙肝病毒载量及第二产程时长分别进行分组,以第二产程时长2 h为对照组,以第二产程时长≥2 h为观察组,统计研究对象中阳性新生儿例数,并根据阳性新生儿回顾其对应的产妇第二产程用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生儿HBsAg和(或)HBV-DNA阳性21例,对照组中第二产程用时2 h所占比例为23.8%,观察组中第二产程用时≥2 h所占比例为7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载量10~6时,第二产程时长与新生儿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无相关性,而乙肝病毒载量106时,各组新生儿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随着第二产程时长而增加。结论第二产程时长与乙肝病毒产时传播在低、中度病毒载量产妇中无相关性,在高病毒载量的产妇中呈现正相关趋势。通过控制产程可达到减少乙肝病毒产时传播,从而提高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新产程模式管理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自愿行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单胎初产足月妊娠产妇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新产程模式管理无痛分娩,对照组产妇应用新产程模式管理产程无痛分娩。观察两种产程管理模式管理产程对母婴结局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潜伏期、加速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2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产程模式管理的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产程时限明显缩短,阴道助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2比例明显降低,因此改良新产程模式管理产程,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第二产程时间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与分娩结局的关系,对提高产科质量、改善分娩结局有指导性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313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二产程时间1h,1~2h、2h分为Ⅰ组、Ⅱ组、Ⅲ组,统计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室监护情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污染情况等。结果:①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室监护率依次是Ⅲ组Ⅱ组Ⅰ组;新生儿Apgar’s评分依次是Ⅰ组Ⅱ组Ⅲ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52,P0.01);③羊水污染程度依次是Ⅲ组Ⅱ组Ⅰ组(χ2=29.61,P0.01)。结论: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儿围产预后密切相关,严密观察产程进程,积极处理缩短第二产程,可望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荆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81-3682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中静脉注射安定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排除早产、宫口接近开全或已开全、胎位异常及胎盘功能下降等产妇,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0例在产程中使用安定(观察组),80例在产程中不使用安定(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程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为(5.18±1.35)h、第一产程活跃期为(2.83±1.20)h、总产程为(8.18±2.23)h;对照组产妇分别为(7.52±1.48)h、(5.11±1.18)h、(12.38±1.98)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25%(轻度窒息),对照组产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8.75%,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20.50±100.30)ml,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1.20±110.80)ml,两组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中静脉注射安定可以促使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而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长对阴道分娩初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3月阴道分娩的512例初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力复查,按照第二产程时长为1 h、1~2 h、2 h将产妇分为A组136例、B组349例、C组27例,统计其产后42 d盆底肌力评估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产妇的Ⅰ类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9.28%、48.71%和48.18%,Ⅱ类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8.53%、48.99%和48.15%,3组产妇间两类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长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下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10~2018-10期间共收治有70例初产妇,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35例,对照组应用Friedman产程标准,观察组应用新产程标准,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继而探究其对产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42.8%,观察组新生儿窘迫、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分娩不良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提升自然分娩率,相较于Friedman产程标准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站立位用力与接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78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站立位用力及接产,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仰卧截石位用力和接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为(207.89±42.31)ml,对照组为(235.00±53.86)ml,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256.44±45.63)ml,对照组为(362.31±211.88)ml,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为(254.89±45.54)ml,对照组为(422.38±237.44)ml, 3个出血量指标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6.46±36.56)min,对照组为(69.10±51.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脐带绕颈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方法 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46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无胎儿脐带绕颈的正常分娩产妇2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分别为9.12 h及7.06 h,第二产程分别为2.2 h及1.6 h,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60.2%与85.0%(P< 0.005),2组阴道助产胎吸率分别为7.7%与3.2%(P<0.05),产钳助产分别为2.0%及0.9%(P>0.05),剖宫产2组分别为30.1%与1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0.2%与3.2,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2.0%与1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绕颈虽然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导致产程延长,增加阴道胎吸及剖宫产率,导致胎儿预后不良,需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处理分娩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2 406例产检正常并选择阴道试产的单胎初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用时较对照组长,产后2 h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0.36%、29.18%,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发生率为1.37%、0.61%,羊水胎粪污染Ⅱ度、Ⅲ度发生率为0.30%、0.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时间,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延长减速(prolonged deceleration,PD)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3 977例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PD的874例作为观察组;胎心监护无PD的3 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脐带缠绕和羊水过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06%、2.75%、27.0%、5.26%)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8%、1.06%、13.99%、1.22%)(P0.05);观察组应用缩宫素比例、第二产程时限、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率[(分别为53.55%、(46.6±25.5)min、16.93%、21.97%、10.5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40%、(64.5±38.7)min、11.99%、13.02%、2.42%](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现PD至分娩时间超过1 h,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P0.05),而新生儿转入NICU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PD的发生率较高。在发生PD 1 h内结束分娩,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行自由体位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450例,其中225例孕期条件许可、且自愿在第二产程行自由体位为观察组;另选取225例第二产程行膀胱截石位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产后出血情况、产妇阴道助产及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NPRS评分、产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4.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3%;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第二产程行自由体位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会阴损伤以及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间苯三酚在加速产程进展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6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产妇予以静脉推注间苯三酚协助分娩进程。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情况、宫颈扩张及阴道分娩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及宫颈口扩张速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使用间苯三酚解除宫颈痉挛有利于加速分娩进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屈髋屈膝位、自由体位及膀胱截石位在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中对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无合并其他产科疾病,且为单胎头位的初次分娩临产妇5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屈髋屈膝位组、自由体位组和膀胱截石位组,每组各180例。3组产妇均采取新产程标准进行管理,屈髋屈膝位组产妇于第二产程采用屈髋屈膝位,自由体位组于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膀胱截石位组产妇则采取膀胱截石位。比较3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屈髋屈膝位组产妇剖宫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 05);屈髋屈膝位组和自由体位组第二产程时长均明显低于膀胱截石位组(P0. 05);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自由体位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 05)。结论屈髋屈膝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自然生产。屈髋屈膝位和自由体位均能降低产妇第二产程时长。自由体位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保护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中新产程时限管理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的方式生产。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产程管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产程时限管理,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产程干预效果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新产程时限管理应用于常规阴道分娩过程中,不仅能缩短产程时间,还能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