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期瑜伽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天津市南开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孕期保健的初产孕妇5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8例。两组孕妇均进行常规孕检,参加孕期宣教,观察组孕妇从孕16周开始参加孕期瑜伽课程,每节课60 min,包括瑜伽调息、孕期瑜伽体式锻炼、孕期抚触按摩,3次/周,孕36周结束锻炼。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BMI、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瑜伽有助于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早产率,有益于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王大顺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32-2435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对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孕周以及一分钟Apgar评分的影响并研究孕妇血红蛋白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血清铁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12月~2009年8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孕妇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妊娠结局资料.结果 孕妇妊娠晚期血红蛋白含量与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孕周呈线性相关,中、重度贫血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小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出生身长.随着孕妇贫血程度加重,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对新生儿妊娠结局可能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对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结束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孕妇1 490名,比较营养干预组(n=711)与对照组(n=779)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及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38.0%vs.53.7%;11.7%vs.15.9%;7.5%vs.13.5%;1.5%vs.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结局: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71±0.64 vs.9.53±0.94);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5.0%;4.4%vs.8.3%;8.7%vs.13.4%;4.8%vs.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给予妊娠期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孕妇孕妇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8年在本院分娩符合标准的孕妇1 897例,根据不同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大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的剖宫产率(36.04% vs 28.03%)、巨大儿发生率(10.41% vs 6.83%)、新生儿窒息率(8.63% vs 2.89%)、早产(5.33% vs 2.09%)、低出生体重(4.82% vs 2.49%)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消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6.59% vs 2.09%,5.43% vs 2.49%,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者增重不足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增重合适组(P<0.05).增重过多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约为增重合适组的2倍[OR分别为1.82(95%CI 1.47~2.26),2.34(95%CI 1.43~3.84),2.20(95%CI 1.25~3.86)1.92(95%CI 1.06~3.47),均P<0.05].结论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增幅对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保持正常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重孕妇有针对性地进行孕期体质量干预和管理,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超重孕妇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正规产检并分娩的超重孕妇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追踪妊娠结局。分析比较两组孕期增重、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情况,探索超重孕妇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干预组增重(11.01±4.34)kg,对照组增重(13.59±5.01)kg,两组孕期总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早产、过期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高于对照组(P<0.05)。推荐超重孕妇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的孕期适宜体质量增长7.40~14.00 kg。结论对超重孕妇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有利于新生儿以及孕妇健康,孕期应体质量控制,尤其以孕晚期更为关键。推荐适合该地区超重孕妇的适宜增重范围7.40~14.00 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孕期贫血是否会改变妊娠结局及增加婴幼儿贫血的概率并且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孕期贫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资料,追踪记录婴幼儿6、12月龄和24月龄时的身长、体重,计算Z评分,并对其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和评价,依此探讨孕期贫血对新生儿出生结局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孕期总体贫血患病率为18.9%,阴道分娩率为57.7%,早产儿发生率为5.5%,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4.2%和9.2%,婴幼儿贫血率6月龄时最高为8.2%,随月龄增加贫血率逐渐降低,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及超重发生率均低于1%。孕期贫血组与不贫血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孕龄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月龄,婴幼儿贫血情况及生长发育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贫血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以及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建档的440名孕6~8周孕妇,根据糖耐量检测结果把患妊娠期糖尿病的116名孕妇纳入营养干预组,其余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体重增长以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年龄(P=0.08)、学历(P=0.83)、月收入(P=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干预后,干预组孕期体重增加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1)。干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与对照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7),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P=0.29)和5分钟Apgar评分(P=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概率,使新生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徐慧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3):340-342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被动吸烟情况调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的孕产妇2 2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获取孕妇的一般信息和被动吸烟情况,记录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被动吸烟占比为33.96%。暴露组(被动吸烟)孕妇家庭月收入、孕次、流产史(率)、配偶吸烟史(率)均高于对照组(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暴露组孕妇配偶文化程度低于对照组(χ2=12.895,P<0.05)。暴露组(50.46%)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38%)(χ2=30.022,P<0.05)。暴露组流产、早产、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对照组活产婴儿孕周、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均高于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 241例孕妇中,被动吸烟率为33.96%,孕期被动吸烟导致孕妇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控烟规定,保障妊娠期妇女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妊娠和自然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行ART助孕妊娠的早产孕妇223例和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早产孕妇5 6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RT妊娠早产孕妇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近期出生结局等情况。结果 ART早产孕妇中高龄产妇比例(单胎妊娠者39.8%,双胎妊娠者26.2%)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单胎妊娠者14.8%,双胎妊娠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早产者中双胎比例(58.3%)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9.55%),胎膜早破、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孕妇主要妊娠期并发症。ART早产组与自然妊娠早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分别为单胎妊娠者64.5%,双胎妊娠者68.1%和单胎妊娠者57.1%,双胎妊娠者73.1%)、出生结局(以平安为主,分别为单胎妊娠者97.8%,双胎妊娠者95.4%和单胎妊娠者93.6%,双胎妊娠者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其中ART早产者的剖宫产率(单胎妊娠者79.6%,双胎妊娠者94.6%)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单胎妊娠者55.0%,双胎妊娠者79.7%),以双胎的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臀位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不良出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及早产儿出生结局与妊娠方式无关,与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9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参与研究的孕妇分为3组:孕前体重过轻组167例,孕前体重正常组631例以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05例。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孕前体重过轻组孕妇分为2个亚组:增重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正常组孕妇分为3个亚组:增重<10 kg、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超重和肥胖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增重<5 kg、5~9.99 kg、10~14.99 kg和≥15 kg。记录孕妇姓名、年龄、孕周基本信息,记录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和巨大儿]。结果903例孕妇中,孕期增重<10 kg 70例,占7.8%,孕期增重10~14.99 kg 285例,占31.6%,孕期增重≥15 kg 548例,占60.7%。孕前体重过轻组2个亚组孕妇GDM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正常组3个亚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和肥胖各亚组孕妇FGR发生率较低,但各组间高血压发生率、GDM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者肥胖孕妇剖宫产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孕前体重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少或者过多也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孕期孕妇增重合适范围为10~15 kg。  相似文献   

13.
贺杉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5-5687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重管理对产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正常孕周分娩的孕产妇172例,在孕妇初次到医院进行产检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检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期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前体重增加为(11.9±2.1)kg,△BMI≥6比例为2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危新生儿比例、巨大儿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比例、胎儿宫内窘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对孕产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孕期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妇职业暴露化工毒物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化工企业578名孕妇,根据孕妇工作中是否接触低浓度混苯,分为职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妊娠结局和胎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暴露组的孕妇,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月产率、早产率、死胎死产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子代有智力低下3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缺陷率为2.04%(6/294),对照组子代未发现有出生缺陷.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职业暴露化工毒物对胚胎及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育龄妇女孕前、孕期及产后保健提供依据,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并为新生儿的健康管理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基础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暴露组84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9例、子痫前期45例,按1∶1比例分层随机选择对照组(健康孕妇),使其在分娩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次、产次五方面成组匹配,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别,进一步按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对暴露组分层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暴露组在分娩方式、早产、宫内缺氧、低出生体重儿、转新生儿科或转院、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子痫前期导致的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更严重。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了不良影响,应当加强育龄妇女的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实现优生。  相似文献   

16.
妊娠晚期贫血对妊娠结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贫血与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等妊娠结局及脐血清铁的关系.方法 以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某院参加孕期保健的52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孕妇孕前、孕期保健和妊娠结局资料.结果 孕妇妊娠晚期贫血患病率为42.95%,其中轻度贫血患病率为22.25%,中度贫血患病率为19.60%,重度贫血患病率为1.10%.中/重度贫血组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和孕龄均小于非贫血组.孕妇妊娠晚期血红蛋白含量与新生儿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和孕龄呈线性相关.孕妇妊娠晚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脐血清铁含量无线性相关关系(r=-0.012,P>0.05).结论 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对妊娠结局存在负面影响,脐血清铁水平可能与妊娠晚期孕妇贫血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62例胎膜早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孕期生殖道感染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相应治疗,统计有效率,并对比两组孕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46.43%,有效率为94.05%;观察组胎膜早破时间及分娩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妊娠延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感染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感染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以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孕前肥胖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妇的孕前体重和增长状况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肥胖组与正常各50例,比较两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病率等基本情况。结果孕前不同体重及怀孕期间体重增长不同分组见孕妇发生孕期疾病、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妇的孕前肥胖状况以及孕期的体重过度增长对孕妇和新生儿均具有不利影响,较大程度的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加强孕妇孕期的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进行分娩的72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D-二聚体值≥0.91 mg/L的36例孕妇作为异常升高组,将D-二聚体值0.91 mg/L的689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异常升高组孕妇的妊高症、胎盘早剥、早产、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和出现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升高组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使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临床中应针对妊娠晚期孕妇制订特定的D-二聚体参考范围,以进行早期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涂红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58-266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 120例体重指数(BMI)≥24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孕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在3~3.5 kg新生儿其母体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孕妇采取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在3~3.5 kg内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