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骼肌桥接神经缺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战伤或创伤引起的周围神经断裂性损伤,当缺损的长度过大时,一般不宜采用直接拉拢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因为过份勉强的拉拢缝合,对神经牵拉的张力增大,容易出现神经干内的血循环障碍,再生神经在血供不良的环境中通过不顺利。超长段的神经缺损,两个断端无法接触,如果不用移植体进行桥接,近端神经发出的再生神经纤维到达缺损部位时,受阻于疤痕结缔组织,形成断端神经瘤,不能到达神经的远端,不能恢复神经通路的连续性,神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损伤后的有效修复是减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临床上治疗单纯横断伤或微小缺损的神经损伤多采用显微外科对位缝合方式吻合神经断端,但临床修复效果难达到预期。基于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学说,研究者发现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因此,研发一种用来桥接周围神经断端的周围神经套接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为达到更好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效果,专家组研发并制作了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免疫毒性的周围神经套接管。该套接管的应用可以减少操作难度及手术时间,有效促进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再生。然而关于可降解神经套接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科研应用流程还缺乏统一的定论和共识,为了规范周围神经套接管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本共识专家组结合周围神经损伤特点并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了此共识。本共识为临床医师研发和使用周围神经套接管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对下列部位的肢体创伤要特别注意并发周围神经损伤。①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②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③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④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⑤髋关节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⑥腓骨小头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状态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每延误6d就丧失1%的功能,且神经再生速度依然停留在1mm/d的范围内Ⅲ。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始终是一个综合性治疗,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一旦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就应思考是手术、药物还是康复治疗。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依据是Seddon和Sunderland分类 ,而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模拟损伤后再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需消除张力 ,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 ;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 ;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 ,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 ;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神经修复技术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利用神经导管桥接神经断端以实现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综述了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历史,分析比较了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效果,讨论了导管的形态及导管内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有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后,对治疗的最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功能恢复率。但迄今为止,周围神经断裂性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不如人意,伤残率的比例仍较高。近年来结合临床进行的研究,重点放在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面。现将与周围神经有关的形态学基础研究部分,简介如下。一、神经缝合术式有关的研究神经断裂性损伤,传统用的是神经外膜缝合法。此种术式由于再生神经纤维,易受阻于神经干内的结缔组织或功能束对接错位,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较低,仅达50~60%。Smith(1964)借助显镜外科的技术,创用了神经束膜缝合术,提高了神经断端精确度,已将术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周围神经损伤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寻找理想的人工神经移植替代物、神经导管和种子细胞。神经导管有非降解或可降解两种 ,神经移植物有自体神经、同种异体神经及异种神经移植物 ,作为桥接神经缺损的支架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同时 ,培养、种植一定数量与高纯化度的具有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施万细胞也是提高修复神经损伤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断裂缺损过大时,不宜直接拉拢缝合,否则,由于增加神经干张力,将导致神经干内的血液循环障碍而不利于神经再生。神经缺损超过10mm时,尽管远段神经的趋向性导引,但神经再生失败;这时需用移植物来桥接、促进和引导神经再生。桥接物大体分为抻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后包括问皮管、硅胶管、自体静脉、变性骨骼肌…等。自体抻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神经再生效果和机能恢复相对而言较为理想,但自体神经来源有限,且引起供区感觉、运动的障碍,限制了临床应用自体抻经移植物来桥接神经缺损。因免疫排斥反应之故,异体神经移植必须借助于免疫抑制剂方能应用于临床。根据近年来有关献报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机制,本就异体神经移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神经电生理改变,总结经验,寻找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66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为手术误伤、压迫伤、牵拉伤、注射性损伤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损伤神经的部位及损伤程度。结论: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引起;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实的解剖知识基础和熟练细致的操作是预防的关键;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化神经替代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成功构建的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缺损10mm的大鼠坐骨神经。通过术后行为学、神经功能指数分析(SFI)、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查和HRP逆行追踪,以及对移植至支架的标记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形态学观察,综合评价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SFI及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查显示,NTCSCs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能明显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2)HRP逆行追踪结果显示NTCSCs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能明显促进神经纤维再生。(3)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移植到体内的NTCSCs,从4周到12周,其细胞数显著增加,体内的NTCSCs细胞能分化成少量NSE阳性细胞,但大部分分化成S-100阳性细胞。结论:该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性组织工程化神经能够有效的促进损伤坐骨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雪旺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雪旺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雪旺细胞的增殖情况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就尤为重要。其增殖速度的提高可大大改善神经桥接体移植的存活率,为临床神经移植术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本文从雪旺细胞的功能、增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入手,为雪旺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雪旺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雪旺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雪旺细胞的增殖情况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就尤为重要。其增殖速度的提高可大大改善神经桥接体移植的存活率,为临床神经移植术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本从雪旺细胞的功能、增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入手,为雪旺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是神经组织损伤康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新技术很多,随着激光对生物作用机制研究的发展,低照度激光辐射周围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再生方法被应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主要围绕弱激光照射神经组织修复机制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组织部位瘢痕抑制进行论述,并对激光照射神经损伤治疗和修复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 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 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冷冻保存胎兔周围神经异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 ,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 (维持温度值 - 4 0℃ )为供体 ,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 ,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空白缺损比较 ,16周后作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断面图像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不如自体神经好 ,但优于新鲜异体神经组。结论 :冷冻保存胎神经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可以促进和引到轴突再生 ,有可能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改良Allens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12周后,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12周,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术后4、8及12周分别对两组动物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实验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脊髓诱发电位检查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为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基础研究涉及到诸多因素: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胞体的保护;神经再生微环境的重建;桥接物与神经缺损的修复与再生;神经末梢及效应器的再生与重建等。为进一步探讨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现综述如下。 一、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神经元胞体的保护 周围神经损伤虽然局限于神经元轴突的部位,但作为基础研究应分为对神经元胞体、神经轴突、神经末梢和效应器四个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抻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自体神经和异体神经移植存在的较大缺陷,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应用于周围神经再生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就是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神经损伤处,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被机体吸收降解过程中促进、引导轴突再生形成新的具行形态和功能的周围神经组织,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神经细胞联合移植能够在移植后存活并有效促进脊髓横断后脊髓的功能恢复,但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在脊髓受损部位发挥功能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损伤局部的基因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在T9水平进行脊髓半切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受损脊髓内植入细胞培养液、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另取10只仅行椎板切除设置为空白对照。移植后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价脊髓功能的恢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部位神经营养因子3和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行为学测试结果最好,移植细胞培养液组行为学测试最差。与移植细胞培养液组相比,移植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和髓鞘碱性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在蛋白水平也有类似的结果,且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效果更明显。提示移植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受损部位出现更多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细胞,并能更强的表达神经营养因子3。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周围神经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周围神经走行长、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损伤后其自身和靶器官会发生改变,而且是动态的、有时间效应的改变,因此以整体统一的理念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是今后研究重点。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最终实现成果转化服务于患者,是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国内外学者对自体神经损伤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从未间断过。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同种异体神经和人工神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去细胞神经移植物也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背景:以拉伸力学指标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制备10 mm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20周,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坐骨神经单向拉伸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波幅值、运动传导速度值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②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③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ORCID: 0000-0002-1029-8117(吴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