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老年人牙周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方法对深圳福田区60岁以上患口腔疾病在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42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其中,近1年内有80%以上的人发生刷牙出血、83%以上牙垢多、56%牙龈肿痛、80%牙根暴露及食物嵌塞症状,而就诊率及牙周保健知识认知率较低。结论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以重视,加强牙周病的预防,做好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们抽样调查了本省7、9、12、15、17岁5个年龄组共6000名学生的牙周疾病发情况(调查方法和标准参照《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案》)。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中、小学生牙周疾病  相似文献   

3.
据最新的一项权威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50年,我国>65岁老年人将占25%[1]。衰弱(frailty)是一种老年综合征,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结构及各项生理机能老化,多种器官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抵抗力降低、修复能力下降。老年人群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口腔健康问题也达到高峰,存在由牙齿脱落、口腔疼痛、牙周疾病引起的咀嚼、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口腔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心理问题、社会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牙周治疗对糖尿病牙周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已办理糖尿病门诊类专病的患者74例确定为研究对象,干预之前需检测全部患者的情况,检测的内容既包括血脂四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包括空腹血糖与相关牙周检测,最后得出的结果要记载于健康档案。观察组实施口腔健康内容宣教,对照组患者进行自我口腔清洁。结果干预之后,观察组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与探诊深度、甘油三酯数值都明显低于干预之前;观察组干预之前与之后的牙周状况与甘油三酯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牙周病患者选择牙周非手术疗法,正确的口腔治疗维护干预,能使其牙周状况得到好转,牙周干预对于大部分特别是糖尿病且伴有较严重牙周炎患者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对口腔及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分为慢性牙周炎组120例与牙周健康组80例,检测两组口腔和胃Hp的感染率,分析组内口腔及胃Hp感染率的相关性,同时比较组间口腔及胃Hp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组内口腔与胃Hp的感染率均存在关联(P<0.05),且慢性牙周炎组口腔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两组胃Hp的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Hp感染率与胃Hp感染率存在密切关联,慢性牙周炎可提高口腔Hp的感染率,不良的牙周状况为口腔Hp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牙龈疾病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联。口腔健康与心脏疾病两者间的联系似乎可能不存在。但是适当地保护牙齿和牙龈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牙龈疾病会导致炎症——免疫系统会尝试治疗损伤。由牙龈炎症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会进入血液。当它们抵达心脏的时候,那些化学物质会增加心脏动脉内粥  相似文献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85-488
正牙周炎和高血压均为常见慢性疾病,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包括牙周炎和牙龈炎),超过10%的人为重度牙周炎[1]。2017年9月20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35~44岁居民中,牙周健康率仅为9.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与调查的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而牙周袋深度≥4 mm检出率高达52.7%[2]。我国年龄≥18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23.2%,并呈逐年增高趋势[3]。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牙体及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并发症预防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口腔健康护理)与观察组(口腔健康护理+牙体牙周基础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时,为其实施牙体及牙周的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正畸治疗是临床治疗多种口腔疾病的有效方式,但极易对患者口腔自结功能造成影响,引发牙龈炎、牙齿龋坏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牙周健康~([1-3])。因此,做好口腔清洁非常重要。氟斑牙作为口腔科常见病,也是影响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对于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更需做好口腔清洁。本研究以品管圈方式对氟斑牙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较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对于2型糖尿病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其口腔健康的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有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调查分析,统计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指标等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病知识水平均得到提升,口腔健康行动力更强,患者的空腹血糖与HbA1c数值均明显的降低,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其口腔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其日常生活、饮食,口腔问题及其不利健康,患者需要提高对牙周健康治疗的认知及提高牙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口腔专项干预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牙周疾病患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ACS合并中、重度慢性牙周疾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ACS治疗,观察组另接受口腔专项干预,且分别在入选后3天内及干预6个月时进行疗效指标检测:①口腔及牙周健康指标;②外周血及龈沟液(GCF)处炎性标识指标(IL-1β、IL-6和TNF-α);③心绞痛疗效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类口腔及牙周相关指标接近,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M)、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好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0.01);干预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及GCF处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表达水平分布接近,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上述各项炎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 0.01);干预前两组首次心绞痛疗效比较中,SAQ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和SAQ总分分布接近,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多数因子评分及SAQ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0.05).结论 口腔专项干预可以明确改善ACS合并牙周疾病患者口腔及牙周健康指标、外周血与GCF处炎性标识指标及心绞痛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千万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同属于血管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消除两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同时,确诊肾病时最好查查心脏,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心脏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部分临床研究均表明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到患者口腔和牙周健康,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症与牙周炎、口腔感染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很多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牙周感染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患者传统危险因素和先天遗传特性相互影响,从而会加重患者心血管病情。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口腔护理干预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借鉴,减少患者口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慢性口腔感染尤其是慢性牙周炎可能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检测牙周炎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部分血清危险因子,探讨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临床资料:2008年10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8~73岁。患者均因严重牙周炎曾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牙周探诊深度超过4 mm,至少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疾病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鼠龄12周的8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3个牙周炎动物模型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A0给正常饲料。实验A1、B1、B2组均给予高蔗糖饲料,其中B1组下切牙缺损,B2组丝线结扎刺激牙周。各组分批于10、11、12、14周处死送病理。结果A0组牙周及心脏无异常,仅4只有增龄性心肌局灶性脂肪变性。A1、B1、B2组均有牙周病损和心肌有局灶性脂肪变性,心肌间质内心外膜、心内膜炎细胞浸润.外膜下细胞间小血管微血栓形成伴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二组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统计检验,P<0.01。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提示牙周炎等口腔感染性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口腔健康与口腔卫生是分不开的,而洗牙就是保持口腔卫生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糖友来说,口腔卫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它不仅能保持口腔的健康,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糖友稳定血糖。所以科学的口腔护理,是糖友的一门必修课。口腔健康与糖尿病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内患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的部位有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链球菌。牙周  相似文献   

17.
正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指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感染性牙周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破坏,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严重时甚至出现牙齿松动脱位~([1])。它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我国65~74岁人群中牙周袋检出率高达64. 6%,但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最新研究表明,miRNAs与牙周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认证的糖尿病教育者(CDE)对提供口腔健康知识的糖尿病教育课程的看法。方法问卷调查某市130位CDEs,调查工具为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经预实验测试有较高信效度。结果 130位CDEs,其中50%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热情接待频繁的牙科就诊者,告知每日刷牙、使用牙线以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的重要性。76.9%的受访者报告他们的课程并不包括口腔健康模块,理由主要有:时间不充足(61.0);不知晓口腔健康与糖尿病的关系。因此,不太可能提供全面的口腔健康信息(P=0.008),尤其是关于牙周疾病对糖尿病影响的信息(P=0.016)。结论 CDEs没有定期向糖尿病人提供全面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由于缺乏时间和相关的口腔健康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CDEs应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糖尿病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于19~24岁青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目前还缺乏相关性的调查及完整数据。为此,笔者20l5年10月在石家庄市某医学专科院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 030人进行牙周状况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石家庄市某医学专科院校2030名大学生,男866人,占42.7%;女1 164人,占57.3%。城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成人心脏移植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伴放线放线杆菌(Aa)及直肠弯曲菌(Cr)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例HT患者和35例牙周健康对照者,选取16,26为受检牙位,进行牙周检查并采集龈上菌斑样本,应用以16S 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龈上菌斑中5种牙周病原微生物。结果:两组Fn、Cr、Pi检出率均高于Pn和A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Fn,Cr,Pi的检出率较高,这些细菌的共同定植可能增加了心脏移植患者感染牙周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