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4~2013年沈阳市市内五区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为日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沈阳市2004~2013年城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伤害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性别死亡专率及变化趋势,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沈阳市城市居民2004~2013年伤害总死亡率为22.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1/10万,占全死因的2.99%;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体上伤害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50岁达高峰)。城市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男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女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由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88257.5,其中运输事故和自杀所致的PYLL占伤害所致PYLL总量的54.5%以上。全年龄段伤害所致PYLL总体上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45~50岁达高峰)。结论伤害对人群的死亡威胁男性高于女性,且在5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伤害造成的“早死”疾病负担以运输事故和自杀最为严重,总体负担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7-2012年平罗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平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12年死亡原因年报表,将死因按照ICD-10编码,计算6年间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07-2012年平罗县居民意外伤害平均死亡率为76.42/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45/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7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9,P<0.005).居民意外死亡顺位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跌落、溺水、被害、火灾,占全部意外死亡人数的86.88%.结论 6年间意外死亡始终居平罗县居民死因的第3位,男性意外死亡率高于女性.提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中,驾驶人员交通事故、中青年人和老年人自杀、青少年溺水等原因引起高度关注,以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特征、分布规律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订伤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研究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区1988-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2009年居民因意外伤害导致死亡23 161人,年平均死亡率为34.52/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29.66/10万,男性居民意外伤害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女性居民的2.24倍和2.19倍.男性居民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被杀;女性前三位死因则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中毒.0~14岁、15~64岁和≥65岁居民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1.25/10万、35.65/10万、69.84/10万,3组不同年龄居民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99-2009年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比1988-1998年分别下降了25.55%和33.95%.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分别由1988-1998年的39.92/10万、36.08/10万下降至1999-2009年的29.72/10万、23.83/10万.结论 哈尔滨市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率在全死因中位居第四位,而在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男性居民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除溺水和被杀外,其他主要意外死因≥65岁老年人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意外伤害是哈尔滨市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予以重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05至2009年苏州市沧浪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沧浪区2005至2009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构成比、顺位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沧浪区居民伤害年均粗死亡率37.01/10万,占全死因6.53%,位居死因谱顺位第五.在伤害死亡的外部原因中,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该五类外部原因占72.50%.15岁以下少年儿童伤害死亡中以淹溺、交通事故居多,15~60岁人群中则以交通事故居多,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尽管男女伤害死亡的顺位都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但是经过分析,意外跌落死亡女性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死亡男女无显著差别.结论 伤害是沧浪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伤害死亡水平和演变过程.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05年唐河县居民伤害死亡率波动在42.12/10万~83.28/10万之间;自杀死亡和交通事故死亡,占伤害死亡50%以上.男性自杀死亡率从46.8/10万下降到16.67/10万,女性自杀死亡率从58.2/10万下降到9.31/10万.结论 居民伤害死亡以自杀和交通事故为主.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自杀死亡率大幅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赤峰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情况.方法 利用赤峰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数据,对伤害死亡的死亡率和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赤峰市居民伤害死亡率41.81/10万,男性62.25/10万,女性20.30/10万;各年龄段具体死因不同,5岁以下以运输事故和机械性窒息为主,5~14岁以运输事故和溺水为主,15~64岁以运输事故和自杀为主,65岁以上以自杀和运输事故为主;除意外中毒呈下降趋势外,其它死因无明显时间趋势.结论 伤害严重威胁着赤峰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已成为赤峰市居民平均减寿年数第一的死因,而运输事故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邵永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8-1370
目的 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趋势,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来源于2003-2007年温州市卫生监测区上报的常住人口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以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分析.结果 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7/10~52.65/10万,平均(50.66/10±2.83/10)万,占死亡总数的9.41%,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伤害居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9.41‰,平均减寿年数为18.58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男性为62.68/10万,女性为37.86/10万.伤害是1~34岁的主要死亡原因.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合计占72.83%.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近年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为我市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降低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方法 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并按照卫生部编制的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做疾病分类后,输入Death Reg 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意外死亡年均死亡率40.70/10万,居前3位意外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中毒、自杀,共占全部意外死亡的71.83%.儿童少年(0~14岁)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和溺水,分别占该年龄组意外死亡的49.26%和15.44%;青年(15~44岁)主要意外死因是交通事故和触电,分别占该年龄组意外死亡的61.48%和5.88%;中年(45~64岁)主要意外死因是交通事故、中毒和自杀,分别占该年龄组意外死亡的59.47%、8.76%和7.20%;老年(65岁及以上)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中毒和自杀,分别占该年龄组意外死亡的47.83%、13.77%和8.70%.在意外死亡中,男性的前3位死因是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而女性的前3位死因是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男性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外死亡率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减少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意外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男性人群是今后干预措施实施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满洲里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 2012年满洲里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3.12%.5年间伤害导致死亡440例,居5年间总死因顺位的第3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2.00/10万,标化率51.00/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39.68/10万,标化率90.7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12.60/10万,标化率27.7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是女性的3.15倍.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为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故意自害、意外中毒、加害.各年龄组均以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且60岁以上组最为明显,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61.39%.结论:伤害已经成为满洲里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居民2011年伤害死亡情况,为全省伤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2011年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的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进行分类,应用SPSS13.0和Excel 2003软件对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居民因伤害死亡813例,占总死亡数的11.02%,伤害粗死亡率为39.54/10万,居全死因第4位;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机动车事故、意外跌落、自杀、中毒、溺水;男性伤害死亡率59.22/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18.5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害是危害我省不同地区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isk of suicide and drug overdose death among recently released prisoners.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85 203 adult offenders who had spent some time in full-time custody in prisons in New South Wales between 1 January 1988 and 31 December 2002. MAIN OUTCOME MEASURES: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after release and risk of suicide and overdose death. RESULTS: Of 844 suicides (795 men, 49 women), 724 (86%) occurred after release. Men had a higher rate of suicide than women both in prison (129 v 56 per 100,000 person-years) and after release (135 v 82 per 100,000 person-years). The suicide rate in men in the 2 weeks after release was 3.87 (95% CI, 2.26-6.65) times higher than the rate after 6 months. Male prisoners admitted to the prison psychiatric hospital had a threefold higher risk than non-admitted men both in prison and after release. No suicides among women were observed in the 2 weeks after release. No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e was observed among Aboriginal Australians in the first 2 weeks after release. Of 1674 deaths due to overdose, 1627 (97%) occurred after release. Drug-related mortality in men was 9.30 (95% CI, 7.80-11.10) times higher, and in women was 6.42 (95% CI, 3.88-10.62) times higher, in the 2 weeks after release than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S: Prisoners are at a heightened risk of suicide and overdose death in the immediate post-release period. After 6 months post-release, the suicide rate approaches the rate observed in custody.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2000~2004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0~2004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0~2004年两个疾病监测点年均死亡率309.07/l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174.38/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34.69/10万,城市年均死亡率223.45/10万,农村年均死亡率514.85/10万.居民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血管病(420.00/10万)、肿瘤(335.70/10万)、脑血管病(197.69/10万)、意外死亡(135.77/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999.96/10万).结论2000~200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分析重庆币九龙坡区意外伤害的外因及分布情况。选用该区1990~1997年意外伤害住院患者出院登记资料,按ICD9编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类疾病中,意外伤害约占10.6%。意外伤害主要外因依次为:意外跌伤、交通事故、他杀、机器事故、自杀、坠物砸伤和意外中毒。交通事故伤主要为乡村男性(占40.8%)。意外跌伤、坠物砸伤和机器事故伤主要为城镇男性。他杀和意外中毒主要为乡村青年男性。自杀主要为乡村青年女性(占50.9%)。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近12年死亡原因及死亡儿童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0-2011年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2011年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共539例,男:女约为2.12:1,农村:城市约为1.72:l。在所有年龄段中,〈1岁儿童死亡比例最高。各年龄段死亡原因不同,新生儿死因顺位前3位为:先天畸形、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窒息;29d~1岁死因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肺炎、败血症;~3岁死因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意外中毒损伤、传染病;~7岁死因顺位为意外损伤、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15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损伤、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家长健康宣教,强化安全意识,防治环境污染,预防感染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谷城县0~14岁儿童意外死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谷城县 0~ 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全死因中的构成。方法 :对湖北省谷城县1990~ 1992年 6月间 0~ 14岁儿童死因进行全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谷城县 0~ 14岁儿童全死因死亡率为2 0 7.0 5 / 10万 ,意外伤害死亡率为 81.84/ 10万 ,占全死因的 39.5 % (2 83/ 716 ) ,为 0~ 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男、女儿童意外死亡的前 3位死因均为溺死 (男 5 0 .6 % ,女 5 1.2 % )、机械窒息 (男 2 1.6 % ,女 2 5 .6 % )和车祸 (男 8.6 % ,女 9.1% )。结论 :意外伤害是谷城县 0~ 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