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分级及机械通气风险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59例COPD患者营养指标,记录肺功能FEV1/FVC、FEV1pred%、近一年内急性发作次数、m MRC分级及机械通气情况,并进行分组。结果 COPD患者BMI、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1.9%、42.8%和48.4%。营养指标中BMI、白蛋白、前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与FEV1/FVC、FEV1pred%均有相关性,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球蛋白与FEV1/FVC及FEV1pred%无相关性。急性加重高风险组营养较低风险组差(P0.05)。机械通气组营养差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营养状态与肺功能进展、急性加重及机械通气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状况腹膜透析(PD)患者握力、karnofsky活动指数(KPS)评分、饮食摄入和生化及营养指标与其营养不良的关系,探寻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及预后的最佳指标。方法 根据改良主观定量整体性营养评估法(MQ-SGA)评分将130例PD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10分,110例)和营养不良组(≥10分,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握力、KPS评分、饮食摄入指标及综合营养风险因素数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PD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因素。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结果营养良好组年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均低于营养不良组,血肌酐、血白蛋白、血镁、前白蛋白水平及握力、KPS评分、每日能量摄入(DEI)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男性患者握力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男性,营养良好组男性患者握力明显高于同组女性,营养良好组男性和女性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2年6月—12月因AHF住院的患者512例,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323)和死亡组(n=189)。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对出院患者进行中位随访时间20.2月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内全因死亡率为36.9%。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2~1.95,P<0.05)、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2,P<0.05)、脑钠肽升高(HR 1.78,95%CI 1.05~3.01,P<0.05)、低白蛋白(HR 0.94,95%CI 0.92~0.97,P<0.001)、低血钠(HR 0.97,95%CI 0.94~1.00,P<0.05)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6~1.88,P=0.018)、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1,P=0.024)、低白蛋白(HR 0.96,95%CI 0.94~0.99,P=0.003)、低血钠(HR 0.97,95%CI 0.94~0.99,P=0.010)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HF病史、心率增快、低白蛋白、低血钠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图评分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FrEF患者169例。将心电图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高风险组(n=93),心电图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低风险组(n=76)。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不良结局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HFrEF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心电图评分对HFrEF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风险组红细胞计数高于高风险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高风险组(P<0.05)。低风险组累积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高风险组(χ2=46.39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升高、心电图评分>2分是HFrEF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评分预测HFrEF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AUC为0.774[95%CI(0...  相似文献   

5.
《中华消化杂志》2022,(5):321-327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 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 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结核病并发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诊断为结核病并发糖尿病的住院患者179例,排除并发恶性肿瘤9例、妊娠1例,最终纳入169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结核病诊断类型、患者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情况、病程、抗结核治疗时间、住院天数、营养风险筛查 表2002(NRS 2002)评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G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体质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NRS 2002评分结果, 35例患者评分≥3分被纳入有营养风险组,134例评分<3分被纳入无营养风险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71%(35/169)。影响营养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个月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6.003(1.662~21.688)];而白蛋白是营养风险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0.876(0.815~0.942)],即白蛋白越高,营养风险发生率越低。结论 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71%。营养风险的发生与病程和白蛋白相关,病程≥1个月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升高,而白蛋白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辽宁省金秋医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216例,依照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划分为发生组(n=33)和未发生组(n=183)。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后用药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C反应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发生组NLR、PLR、CAR、CHR水平及Gensini评分、血小板聚集率(PAR)明显较未发生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未发生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LVEF、PAR、NLR、PLR、CAR、CHR是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模型较为接近,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 [结论]NLR、PLR、CAR、CHR是影响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发布营养不良筛查指南(NRS-2002)调查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探讨NRS-2002营养评价结果与体格检查指标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COPD患者218例,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计算对应指标,测定血生化指标,分析NRS-2002营养评价结果与体格检查指标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18例住院COPD患者营养不良(NRS-2002≥3分)发生率31.7%,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RS-2002营养评价结果与2个体格检查指标[体质指数(BMI)和去脂体重指数(FFMI)]和2个生化指标[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住院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尤甚。NRS-2002适合作为住院COPD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但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体格检查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比(HR)1.04,95%可信区间(CI)0.98~1.08,第2组HR 1.16,95%CI 1.08~1.20,第3组HR 1.27,95%CI 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且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病人1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观察并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149例病人中60例发生了POD,POD发生率为40.27%。2组在年龄、BMI、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使用镇痛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BMI<20、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评分<7分、MMSE评分<27分及血清白蛋白<30 g/L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病人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老年病人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POD发生率较高,其与病人的年龄、BMI、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镇痛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肾功能水平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肾科住院的患者189例。依据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评分结果分为3组:营养正常组(12~14分)、营养不良危险组(8~11分)和营养不良组(0~7分)。比较各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营养不良组10例,占5.3%;营养不良风险组58例,占30.7%;营养正常组121例,占64.0%。与营养正常组相比,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中性细胞计数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年龄分布、肾功能及贫血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06,95%CI 1.00~1.12)、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95%CI 0.94~1.00)、低BMI(OR=0.76,95%CI0.65~0.87)、低ALB(OR=0.93,95%CI 0.86~0.99)和贫血(OR=2.46,95%CI 1.60~3.32)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增龄与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且营养不良也与患者的BMI、ALB水平及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反映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方法对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进行体重、身高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抽血化验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值。对比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COPD患者20.69%存在低体重,48.28%存在低白蛋白血症,79.31%存在低前白蛋白血症,与VBI患者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大多数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针对营养不良的各种成因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NPR)、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C)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13例,根据患者28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8)和死亡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PR和MPV/PC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2组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NPR和MPV/P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风险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高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高NPR、高MPV/PC及低血小板计数(PLT)是影响老年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PR及MPV/PC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及0.657,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17(P=0.009)及0.07(P=0.00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PR与APACHEⅡ评分(r=0.268,P=0.004)、SOFA评分(r=0.417,P=0.000)呈显著正相关;MPV/PC与SOFA评分(r=0.435,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PR及MPV/PC值对老年染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且该检测项目易于获得,适合早期辅助初诊及急诊检查。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疾病,与肺部、体循环免疫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有继发性加重风险,再入院治疗可能性大,是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目的探讨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86例AECOPD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患者出院30 d内是否再入院治疗分为再入院亚组(n=128)及未再入院亚组(n=286);采用相同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AECOPD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及出院30内再入院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相关变量对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采用R版3.5.2中的"rms"软件包构建预测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结果再入院亚组患者年龄大于非再入院亚组,有吸烟史者占比、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30分者占比、冠心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高于非再入院亚组,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低于非再入院亚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Hb、RDW、WBC、ESR、CRP、NLR、PLR、LMR、AGR预测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岁、12 g/L、19.7%、9×10~9/L、19.9 mm/1 h、2.2 mg/dl、3.5、146.9、2.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T评分≥30分、糖尿病、CRP≥2.2 mg/dl、NLR≥3.5、PLR≥146.9、ACR1.4是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CAT评分≥30分、糖尿病、CRP≥2.2 mg/dl、NLR≥3.5、PLR≥146.9、AGR1.4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Nomogram模型预测因子,外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CI为0.772[95%CI(0.659,0.863)]。结论 CAT评分≥30分、糖尿病、CRP≥2.2 mg/dl、NLR≥3.5、PLR≥146.9、AGR1.4是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整合该指标构建Nomogram模型对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拟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COPD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预测COPD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目的探讨COP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6-10/2021-10我院400例COPD患者,其中240例作为建模组,统计建模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比发生与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另160例作为验证组,用于验证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建模组240例COPD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9.58%(47/240);出血患者年龄≥60岁者占比、COPD病情严重程度、病程、萎缩性胃炎者占比、消化道溃疡者占比、冠心病者占比、严重感染者占比、肺性脑病者占比、ALB占比均高于非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COPD病情Ⅲ级、病程≥4.3年、伴有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CVE对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5家教学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入选患者按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和无CVE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当天肺炎严重性指数(PSI)/CURB-65评分、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以及入院后30 d死亡人数。研究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发生急性CVE,次要研究终点为入院后30 d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发生和未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30 d的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VE对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3561例住院CAP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210例(5.9%)发生了CVE(CVE组),3351例(94.1%)未发生CVE(无CVE组)。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吸入因素、长期卧床者比例较高(P均<0.001),CURB-65评分3~5分和PSI分级Ⅳ~Ⅴ级者比例较高(P均<0.001)。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腋温<36℃、呼吸频率≥30次/min、意识改变、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300×10^9/L、血白蛋白<35 g/L、血尿素氮>7 mmol/L、空腹血糖>11 mmol/L、血C反应蛋白>100 mg/L、血降钙素原≥2μg/L、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及胸部X线或CT显示多肺叶浸润和胸水者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后30 d病死率也较高(P<0.001)。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CVE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13.9%(150/1079)比2.4%(60/2482),χ2=178.737,P<0.001)]。PSI分级Ⅰ/Ⅱ级的患者CVE发生率为1.7%(22/1273),Ⅲ级的患者为7.8%(40/512),Ⅳ/Ⅴ级的患者为16.9%(72/426),依次升高(χ2=228.350,P<0.001)。CURB-65评分0~1分的患者CVE发生率为3.8%(110/2924),2分的患者为17.1%(78/457),3~5分的患者为18.9%(14/74),依次升高(χ2=387.15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95%CI 1.02~1.09,P=0.002)、基础疾病为冠心病(HR=1.88,95%CI 1.01~3.51,P=0.048)和慢性心衰(HR=4.25,95%CI 1.89~9.52,P<0.001)、PSI分级(HR=1.66,95%CI 1.50~2.62,P=0.029)以及血降钙素原≥2μg/L(HR=3.72,95%CI 1.60~8.66,P=0.002)是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累计30 d生存率低于未发生CVE的CAP患者(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CURB-65评分和PSI分级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CVE增加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HR=6.05,95%CI 3.11~11.76,P<0.001)。结论虽然CVE在我国CAP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不高,但在重症肺炎和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则较为常见。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和PSI分级以及血降钙素原是住院CAP患者发生CVE的重要危险因素。CVE可增加CAP住院患者30 d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120 d内)病死率,探究影响透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提高MHD患者生存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成人MHD患者4885例,分为预测模型组(3603例)和验证模型组(1282例)。对预测模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4885例MHD患者120 d内累积病死率为20.97/100人年,365 d为12.25/100人年。预测模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60岁(OR=1.792)、非慢性肾小球肾炎(OR=2.21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695)、血白蛋白<35 g/L(OR=1.358)、血小板计数<120×109/L(OR=2.194)、血肌酐<600μmol/L(OR=1.652)、尿素氮>30 mmol/L(OR=1.887)、血磷<1.13 mmol/L(OR=1.783)、脉压差>55 mmHg(1 mmHg=0.133 kPa)(OR=1.656)、低密度脂蛋白<1.5 mmol/L(OR=1.873)、血钙>2.5 mmol/L(OR=1.876)为MHD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2.5%。结论:成人MHD患者透析后120 d内病死率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白细胞参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入选本院收治的年龄≥65岁的AMI患者1299例,将随访中因心血管死亡的307例为事件组,无事件存活的992例为无事件组。入院后患者均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和淋巴细胞(LYM)水平,计算NEU/LYM比值(NLR)、MON/LYM比值(MLR)和(MON+NEU)/LYM比值(NMLR)。平均随访2.2年,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与无事件组比较,事件组WBC、NEU、NLR、MLR及NMLR水平显著升高(P0.01)。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EU、LYM、NMLR和NLR对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具有独立预测价值(HR=1.65,95%CI:1.17~2.33;HR=0.58,95%CI:0.42~0.80;HR=1.97,95%CI:1.37~2.83;HR=2.05,95%CI:1.40~2.99,P0.01)。结论 NEU、LYM、NLR及NMLR对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危重肾脏病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前瞻性研究短期营养支持后危重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对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ICU的患者进行筛查.对NRS2002评分≥3分患者行营养支持,同时测量和检测营养评价指标. 结果:466例患者完成NRS2002筛查,其中营养风险发生率87.3%,营养不良发生率25.1%.137(33.7%)例患者进入营养支持研究,其中男性76例(55.4%),女性61例(44.6%),平均年龄(40.0±17.3)岁.营养支持方式包括食物添加营养素23例(16.8%),肠内营养97例(70.8%),肠外营养2例(1.5%),肠内营养+肠外营养15例(10.9%).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摄入热卡分别为15.4±7.3 kcal/kg、20.9±8.2 kcal/kg、22.3±8.5 kcal/kg(P =0.001);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0.5±0.2g、0.6±0.3g、0.7±0.3g(P =0.001).入院第7天与第1天相比,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明显(P=0.00l);男性及女性患者细胞内水/细胞外水比值(I/E)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危重肾脏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87.3%,营养不良发生率25.1%.短期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体内水分分布异常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对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急性STEMI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诊入院后首管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与ALB,并计算出hs-CRP/ALB比值。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3年,观察并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WBC)、B型利钠肽(BN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s-CRP/ALB、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多项因素与急性STEMI患者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hsCRP/ALB预测急性STEMI患者随访期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5%CI:0.598~0.90,P0.001),最佳截点为0.38,灵敏度为68.1%、特异度为84.7%,hs-CRP/ALB≥0.38组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hs-CRP/ALB0.38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ALB≥0.38是急性STEMI患者随访期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s-CRP/ALB≥0.38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ALB0.38组(log-rank=5.68,P=0.017)。结论:hs-CRP/ALB对急性STEMI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此类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