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子  李彩萍 《农垦医学》2001,23(3):172-173
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包括韦氏环恶性淋巴瘤和鼻腔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国内有资料显示韦氏环NHL占结外NHL的第一位,鼻腔NHL占第三位。由于结外NHL在病理形态、临床表现和自然病史方面与原发于淋巴结的NHL有很大的差别,使诊断有一定的难度。现结合我们1989-1999年确诊的32例鼻咽部NH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小平  苗重昌 《河北医学》2009,15(9):1046-1048
目的: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累及鼻咽部的18例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资料。结果: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12例,软组织增厚6例,淋巴结肿大13例,12例鼻咽部肿块轻中度强化。病变可浸润鼻腔、口咽、舌根及扁桃体,与头长肌可分界。结论: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MR I能够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浸润的程度,并与鼻咽部炎症及鼻咽癌鉴别。  相似文献   

3.
余琼 《重庆医学》2003,32(6):649-649,677
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limqhoma,ML)在口腔颌面外科较少见 ,诊断也很困难 ,但目前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 1996~ 2 0 0 2年 6年收治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患者被误诊 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本文收集的 5例误诊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的 2 1岁 ,最大的 6 8岁。1 2 误诊情况 右侧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 5例 ,其中 3例病理检查报告为淋巴结核 ,1例为慢性炎症增生 ,有 3例病人是因复发右侧颌下包块来院复查发现 ,再次病检确诊为早期恶性淋巴瘤 ,1例为上级医生分析临床与病检不符合 ,将病理片送全国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始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本院2002~2012年收治的始发于口腔颌面部的36例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首诊都不能明确诊断,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分型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论恶性淋巴瘤首发症状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初期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病理分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12例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云珍  钱林荣 《嘉兴医学》2003,19(3):171-172
目的:提高对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病人首次病理活检确诊4例,首次活检误诊率达66.67%。误诊原因:(1)对该病认识不足;(2)病理误诊;(3)活检取材不当;(4)检查不仔细。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确诊主要靠病理,一次性病理确诊率不高,需结合临床及体征提高确诊率,对疑似患应多次活检,必要时应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误诊的病例,提高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间住院治疗的160例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儿童恶性淋巴瘤被误诊,分别被误诊为结核病6例,白血病4例,慢性扁桃体炎2例,淋巴结炎3例,肠套叠、脊髓炎、睾丸炎、慢性鼻炎、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过敏症各1例,误诊率高达13.3%。结论恶性淋巴瘤易发生临床误诊,重视病变部位的活检,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恶性淋巴瘤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外淋巴瘤误诊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2—2011年在本科首诊的38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恶性淋巴瘤被误诊,分别被误诊为结核病3例,慢性扁桃体炎3例,淋巴结炎3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2例,鼻咽癌2例,口咽癌1例,误诊率为36.8%。结论:首发在头颈部的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易发生临床误诊,正确活检取材,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避免恶性淋巴瘤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首发于头面部结外恶性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头面部结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4例头面部结外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头面部结外恶性淋巴瘤误诊率为 4 0 .7% ,误诊为炎症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占 2 9.6 % ,误诊为癌者占 11.1% ;综合治疗和单一治疗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6 %、87.9%、6 6 .7%和 5 7.1%、33.3%、19.0 % ,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 (P均 <0 .0 1)。结论 头面部结外恶性淋巴瘤易误诊 ,对病变部位多次深部活检、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 ,可减少或避免误诊。综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9.
鼻腔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鼻腔恶性淋巴瘤8例,对其主要临床表现、X线所见、其他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该病的诊断、临床身期和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提出在发现鼻腔、鼻霎和鼻咽部位性病变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陶自坚 《现代医学》2014,(9):1091-1094
目的:提高对卵巢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通过1例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术后常规多次组织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明确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卵巢恶性淋巴瘤为罕见疾病,临床、病理医师都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尤其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在广西地区恶性淋巴瘤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且发病早期多无全身症状 ,易被病人及医生忽视 ,导致误诊或漏诊。我院 1 988~1 998年间诊断的 1 2 5例恶性淋巴瘤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 ,现对其中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 2 0例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便进一步了解本地区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疾病特点 ,指导临床。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6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为 4∶ 1。发病部位鼻部 1 6例 ,咽部 4例 ,其中 3例原发于扁桃体 ,1例原发于鼻咽部。临床表现多以鼻塞、鼻出血、头晕、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胃肠道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因起病隐蔽,缺少特异症状,常易和胃肠道有关疾病相混淆而造成不少漏诊和误诊。方法本文对17例胃、3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有关病理临床分析,探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本文分析资料当中的17例胃组恶性淋巴瘤中只有1例术前确诊。术前32例肠组恶性淋巴瘤中仅2例疑恶性淋巴瘤,诊断回盲部结核病3例,癌肿7例,肠系膜平滑肌瘤2例,小肠类癌4例。结论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的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中的主要难题之一。常由于病史不详、组织固定不当、切片质量不佳等因素,造成淋巴瘤的误诊。同时,由于淋巴瘤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的不规范,也会引起临床医生和病理医师之间的理解偏差。最近,美国外科病理解剖学淋巴瘤协会(ADASP)对淋巴瘤病理诊断报告单中应包括的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舌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本文对我院1992.1-1998.12收治的3例舌根瘤样新生物进行了免疫组化、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误诊为舌根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病案均为舌根恶性淋巴瘤。结论 由于肿瘤复杂的组织图象,常易致临床误诊。免疫组化检查为临床诊断舌根恶性淋巴瘤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咽喉部的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共56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4例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临床表现各异 ,缺乏特征性表现 ,首次诊断易误诊 ,5 4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 ,病理检查是其重要检查手段 ,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病理诊断有利于本病的确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采用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法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报告葛娟何祚先李爱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在我国儿童时期非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较霍奇金病多见。但原发于骨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在病理诊断前极易误诊。自1983年~1995年,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女性生殖道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形态与其他肿瘤相似,因而易致误诊.文中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 PFGS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9例PFGSL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组织形态并行免疫组化标记,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 19例女性生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3岁),以宫颈受累最多见,7例为多部位受累.临床表现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阴道接触性出血,部分伴有白带异常、腹痛或腹部包块.19例原发者中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 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淋巴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以宫颈受累多见.病理诊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主要应与粒细胞肉瘤、无性细胞瘤、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李杨 《中外医疗》2012,31(4):85-85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前确诊9例,误诊为胃癌6例、误诊为胃巨大溃疡3例;手术切除15例;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5例,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例,浆样细胞淋巴瘤有1例,T、B双淋巴细胞性有1例。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于误诊,胃镜活检是诊断价值的方法,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在手术后实施化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而预后的判断指标可以依据病理类型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PGML)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9例病变患镜下分类均为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因起病隐蔽,易和胃肠其他恶性肿瘤混淆,诊断时需要从胃镜取材、X线诊断、病理分析等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