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陕兴 《人民军医》2003,46(4):203-205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kypho plasty ,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 ,该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新型填充物 ,从而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减轻疼痛。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供同行参考。1 发展历史1984年 ,法国介入神经放射学家向椎体血管瘤(angioma)病损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随访 3年 ,结果满意。从此 ,PVP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开始了PVP治疗病变椎体[1] 、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等。 1994年 ,美国首次开展PVP技术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介入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皮椎体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共5个病变椎体,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包括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间盘融合术进行诊治.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情况.结...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规范化条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lroplasty ,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 ,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一种新技术。骨水泥是由粉状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与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PVP主要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良恶性病变。近年来PVP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技术日趋成熟。为了使PVP技术能够健康稳定的进一步发展 ,现就PVP的规范化问题提出以下条例 (草案 ) ,供讨论。一、PVP技术的设施要求(一…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成形材料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简称PVP)是在影像导引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糊状的成形材料,成形材料随即在椎体内凝固成坚硬的固体,从而达到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法国医师Galibert等于1987年首先报道将此技术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PVP术创伤小、效果好而且迅速,已成为脊柱微创介入治疗的又一热点。然而PVP术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与其有关的因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发展较快的脊柱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由骨质疏松症、脊柱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血管瘤所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其创伤小、疗效好,目前已得到广泛开展.然而,PVP也存在一定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骨水泥渗漏[1,2].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7例.现就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DSA机、X线或CT等)引导下应用特殊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病变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一种介入新技术。笔者自2004年7月开展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椎体内治疗脊柱转移癌,发现局部抗肿瘤作用明显,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11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3岁;女9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8.8岁。脊髓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法E级4例,D级12例,C级3例,B级1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下列条件:经病理学证实为…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DSA机、X线或CT等)引导下应用特殊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病变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一种介入新技术。笔者自2004年7月开展PVP联合^151I粒子植入椎体内治疗脊柱转移癌,发现局部抗肿瘤作用明显,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40例共46个椎体。在X线电视监视下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观察术后止痛效果、脊椎稳定性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穿刺全部成功,术后1~3d,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完全缓解(CR)30例33个椎体、疼痛部分缓解(PR)8例10个椎体、轻度缓解(MR)2例3个椎体、疼痛无缓解(NR)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24例26个病椎的肿瘤区域被PMMA完全均匀充填加固,另16例20个椎体大部分充填。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3月效果良好。结论PVP可作为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并可加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共43个椎体行PVP,其中血管瘤5例累及7个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30例累及36个椎体。于C臂X光机监控下,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为粉剂,甲基丙烯树脂单体为液体)粉剂与液体按体积比3∶1调成糊状,用10ml注射器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PVP术后,CT示骨水泥为斑片状分布9个,团状分布34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33例(94.3%)患者疼痛消失,2例(5.7%)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100%。结论:PVP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椎体病变的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d,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32例44个椎体良恶性肿瘤病变.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4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一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8例,部分缓解(PR)者21例,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0.6%(29/32).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P术后8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多点RFA治疗后,注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PVP。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复发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ODI评分,对比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无椎体肿瘤复发征象,无骨折发生。术后12个月内,Cobb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变。VAS和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并维持稳定水平;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FA联合人工骨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显著,可长期维持椎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介入治疗椎体血管瘤、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骨髓瘤等椎体病变的新方法.综述了其基本概念、治疗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的研究近况,重点描述了硬化成形材料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PVP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脊柱的后凸畸形。近几年随着椎体成形术的发展和应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一医院对4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PVP或PKP,其中PVP组30例46节椎体、PKP组15例20节椎体。通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和BI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PKP组(P<0.05)。PVP组、PKP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分别为30%(9例)、13.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住院时间长;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资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结果 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mm、(1.78±1.47)mm及(0.44±1.03)mm;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mm、(3.76±1.51)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1.01)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结论 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谢垒  陶勇  赵建峰 《中华创伤杂志》2010,27(12):438-440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目前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具有卧床时间长、生活自理困难、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及精神异常等并发症.而开放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创伤小,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还可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从而改善胸腹腔的容积,恢复脏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总结2004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P、PKP治疗39例6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该技术的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目前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具有卧床时间长、生活自理困难、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及精神异常等并发症.而开放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创伤小,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还可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从而改善胸腹腔的容积,恢复脏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总结2004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P、PKP治疗39例6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该技术的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明显增多,椎体骨折常导致严重腰背部疼痛及脊柱后凸畸形,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和后凸成型术(PKP)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新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2007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共完成33例(51个椎体)椎体成型手术,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前的MR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脊柱MRI检查中发现的286例脊柱血管瘤(VH)患者的年龄,血管瘤发生部位、大小及数目、临床症状及MRI表现。结果 286例(336个)VH中,腰椎(43.15%)和胸椎(37.80%)发病率最高,50~59岁所占比率最高(34.62%),平均直径14.56 mm,单发者占85.66%,2个血管瘤同时发生者占10.14%。其中12例(4.20%)表现为单纯的相应椎体疼痛,2例(0.70%)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侵袭性血管瘤MRI呈T1W等低、T2W压脂高信号。4例行单纯PVP治疗,2例侵袭性VH行肿瘤部分切除联合PVP治疗。结论 VH的PVP术前MRI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