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RNA和马洛替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72只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病理组、RNA组和马洛替酯组。于用RNA或马洛智酯后第40、70、100天,每组随机选6只取肝和血,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用RIA法测定血浆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RNA组和马洛替酯组贮脂细胞、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程度均明显低于病理组,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多且排列整齐,粗面内质网上附着颗粒增多;RNA组和马洛替酯组于100天时血浆HA(分别为4.66μg/ml±1.35μg/ml,6.35μg/ml±2.44μg/ml)和肝组织HYP(7.24μg/mg±1.24μg/mg,7.21μg/mg±1.39μg/mg肝粉)均显著低于病理组相同阶段的HA(10.16μg/ml±2. 52μg/ml,P<0.01)和HYP(10.85μg/mg±1.73μg/mg,P<0.01)。结论提示RNA和马洛替酯均能改善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减少贮脂细胞胶原纤维的生成量,阻抑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核糖核酸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阻抑效果。方法:54只3月龄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及RNA组。于肌注RNA后第40d、70d及100d,各组随机选6只兔抽血及取肝组织,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H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YP,IBAS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用潘孺孙法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结果:与感染组相比较,RNA组胶原纤维未见明显增加,而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附着颗粒增多,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减少,血浆HA、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及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具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核糖核酸(RNA)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兔血浆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影响,将54只日本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病理组、RNA组。病理组和RNA组每兔感染血吸虫尾蚴(100±1)条,30d后用吡喹酮杀虫并对RNA组用RNA治疗,于用RNA后第40、70、100d,每组随机选6只兔取血和肝供检测备用。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HA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结果RNA组HA于100d时(4.66±1.35)μg/ml,显著低于相同阶段的病理组(10.16±2.52)μg/ml(P<0.01);RNA组HYP于100d时(7.24±1.24)μg/mg肝粉,亦显著低于病理组相同阶段(10.85±1.73)μg/mg肝粉(P<0.01)。表明RNA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兔血浆HA和肝组织HYP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甲酸对贮脂细胞增殖和细胞内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贮脂细胞的增殖和DNA、RNA含量影响,筛选抗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贮脂细胞,采用^3H-TdR掺入实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贮脂细胞增殖活性和DNA、RNA含量。结果维甲酸在10^「5~10^-4mol/L可抑制贮脂细胞^3H-TdR掺入;在10^-4mol/L可降低原代培养贮脂细胞的DNA、R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5.
位于肝窦周隙的贮脂细胞,(又称Ito细胞或VitA贮备细胞)具有贮存,代谢VitA的功能,给予大鼠一定量的VitA可抑制或减轻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的病变,用Metrizamide成功地分离大鼠贮脂细胞,用原代培养的贮脂细胞研究维甲酸类对同脂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反式维甲酸(RA),视黄酸棕榈酯(RP)可抑制贮脂细胞增殖,胶原的合成,提示维持贮脂细胞VitA含量可抑制贮脂细胞向肌  相似文献   

6.
肝内脂肪和脂质过氧化与肝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为探讨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以高脂饮食和(或)酒精诱发Wis-tar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造模3个月和6个月时肝脏病理学变化,分析造模6个月时肝内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与羟脯氨酸(Hyp)含量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与低脂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TG显著升高,但MDA和Hyp及α-SMA阳性细胞数基本正常;低脂饮食酒精组TG、MDA、Hyp和α-SM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高脂饮食酒精组以上改变更加明显,各指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TG含量与α-SMA阳性细胞数均不相关,TG与Hyp仅在低脂饮食酒精组呈正相关,而MDA与Hyp和α-SMA细胞数间在低脂饮食酒精组和高脂饮食酒精组均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肝内脂肪本身与贮脂细胞激活和肝纤维化形成间并无直接关系,但其可通过增强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软肝合剂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采用Wistar大鼠中毒性模型和人血白蛋白免疫履肝损害模型进行软肝合剂的抗肝纤维化研究。结果软肝合剂组中血清ALT、AST均明显低于两种病理组,光镜观察仅见轻微炎性变,而病理组的碎屑性坏死、桥形坏死甚至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病变。软肝组肝内胶原检测接近正常组,明显低于病理组;电镜观察Diss腔内仅见少量贮脂细胞以及少量微纤维沉积,提示软肝合剂在预防试验中可明显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率,在治疗试验中可减  相似文献   

8.
中药肝心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观察肝心康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用肝心康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Ⅰ,Ⅲ型交原的形成,羟脯氨酸含量与及血清PCⅢ含量。结果肝心康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为较;模型组肝细胞微绒毛肿胀,减少,Diss间隙内可见多量的胶原纤维及贮脂细胞增生,肝心康治疗组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较正常,Diss间隙内仅见较少量胶原纤维束,贮脂细胞增生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筛选98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病人,用氧化苦参碱100mL静滴,6月后观察其HBV-DNA定量,血清HA、LN、PCⅢ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设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其HA、LN、PCⅢ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检查,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氧化苦参碱通过其抗病毒,稳定肝细胞膜,抑制贮脂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而起到有效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复方抗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及病理对照组各7只。治疗组经吡喹酮杀虫后,用益气活血口服液灌服3个月。结果发现该方对阻止肝门静脉主干直径继续扩大、改善肝组织病理、抑制贮脂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及 NAG 活性、减少肝胶原蛋白含量、提高肝胶原酶活力及促进肝胶原降解等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丹参酚性酸B(简称丹酚酸B)是丹参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水溶性成分。用丹酚酸B镁盐作用于大鼠传代肝贮脂细胞,观察药物对贮脂细胞增殖、形态和合成细胞外基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大鼠肝脏,11%Metrizamide离心分离贮脂细胞,传一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丹酚酸B培养72h,在最后24h加入[3H]胸腺嘧啶核苷共同温育,检测其细胞内的掺入量;传一代细胞爬片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丹酚酸B培养72h,培养片上细胞用PAP法作Ⅰ、Ⅲ和Ⅳ型胶原及板层素免疫组化显色。结果除10-4mol/L的丹酚酸B对贮脂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外,10-5~10-7mol/L对[3H]胸腺嘧啶核苷贮脂细胞内的掺入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P<0.01;P<0.05);10-6mol/L药物能明显减少贮脂细胞Ⅰ、Ⅲ型胶原和板层素阳性细胞数量(P<0.05;P<0.05;P<0.001),揭示贮脂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受到抑制。结论丹酚酸B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理在于抑制了活化贮脂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贮脂细胞生成细胞外基质而减少了胶原纤维在肝内的沉积及干扰了狄氏间隙基底膜的形成而减轻了肝窦毛细胞血管化。  相似文献   

1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了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及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以PC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血清和肝组织中HGVRNA的检出率分别为19.4%(13/67)和25.7%(9/35),且HGVRNA在肝癌组织呼吕旁肝组织中同时存在,血清和肝组织中HGV R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5%;5′非编码区(5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 RNA和HCV NS5抗原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RNA与HCVNS5抗原分布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HCVRNA和HCVNS5抗原表达状况,采用Knodel方法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分别有21例(618%)和24例(706%)患者肝组织中检出HCVRNA和HCVNS5抗原.HCVRNA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中也可检出,其分布与肝组织炎症坏死无固定解剖学关系.HCVRNA与肝组织中HCVNS5抗原表达正相关,但二者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HCVNS5抗原的表达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结论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RNA和HCVNS5抗原表达相关,病毒在肝组织中的活跃程度与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刺激因子对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刺激因子(HS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HSS从初生小牛肝提取,动物模型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制备,保护组同时腹腔注射8mgHSS。结果:(1)HSS可使升高的血清转氨酶(ALT)水平、N-乙酶-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下降。(2)光、电镜下见,HSS可以保护肝细胞的受损,使成纤维细胞、I型及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3)HSS使贮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影响其激活,并且减少了肝内HS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大量浸润的T细胞。结论:HS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地高辛素为标志物,PCR法制备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内丁型肝炎病毒(HDV)RNA,58例标本分为:丁肝组23例,乙肝组26例,对照组9例,组织切片用蛋白酶消化,多聚甲醛固定,杂交,抗体孵育,显色,连续切片作HDAg,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HBVDNA原位杂交及PCR法检测肝组织HDVRNA等项相关研究,HDVRNA阳性细胞呈弥漫,散在或小叶周边等三种形成分布于肝组织内,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马洛替酯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Smad3、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酯组各15只。在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6 w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 Smad3、smad4、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mad3、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38±0.09)、(0.29±0.08)和(0.16±0.05)、(0.16±0.07),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84±0.08)、(0.76±0.11)和(1.01±0.12)、(0.94±0.11),P<0.05];对照组肝组织Smad7 mRNA和蛋白分别为(0.73±0.14)和(0.44±0.15),模型组Smad7 mRNA和蛋白[(0.22±0.08)和(0.17±0.08),P<0.05]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3、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10)、(0.40±0.10)和(0.51±0.08)、(0.41±0.09),P<0.05)],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7 mRNA和蛋白分别为(0.48±0.09)和(0.39±0.10),表达有所升高 (P<0.05)。结论 马洛替酯可明显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3和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维拉帕米对大鼠肝脏贮脂细胞增殖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合成和异常沉积是最主要的病理过程。研究表明,病理状态下,贮脂细胞(FSC)被激活,数量增多,分泌大量的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1]。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10只,其中5只皮下注射40%CCl4茶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二、试剂链霉蛋白酶和Nycodenz购于Sigma公司;胶原酶购于上海医工院;维拉帕米(Ver)购于Knoll公司;RNA提取剂、P32dCTP、随机引物标记试剂盒购于Gibco、亚辉、Promega公司三…  相似文献   

18.
中药861合剂对体外培养贮脂细胞Ⅳ型胶原mRN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861合剂对体外培养贮脂细胞Ⅳ型胶原mRNA的影响。方法与结向传一代的雄性Wistar大鼠肝脏贮脂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mg/ml的中药861合剂(0.45μm过滤)或0.625mmol/L的秋水仙素,另设空白对照组,继续培养48小时,收获贮脂细胞提取总RNA,以地高辛配基标记的小鼠Ⅳ型胶原cDNA探针与之做斑点杂交,以β-actin作内对照,结果显示861合剂组及秋水仙素组贮脂细胞Ⅳ胶原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且861组比秋水仙素组降低更明显。结论认为861合剂的抗纤维化机理之一是调控贮脂细胞的Ⅳ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高辛标记HCV5′-NC区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了24例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CVRNA。结果:17例同时血清抗HCV(ⅡELISA法)和HVCRNA(套式PCR法)均阳性病人中,14例(82.3%),肝组织检出了HCVRNA。7例仅有抗HCV阳性病人,肝组织中没有检出HCVRNA。HCVRNA特异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感染HCV的肝细胞呈散在,灶状或弥漫形式分布,与ALT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16周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EMSA法测定肝组织NF-κB活性。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肝组织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和电针组(均P〈0.05)。结论:肝组织NF-κB的活性增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降低NF-κB活性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