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凯  王迪  栾远航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22,43(6):634-63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和静脉镇痛(PCIA)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首次行TKA患者80例,患者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连续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每组各40例。PCIA组术后立即接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ICB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上FICB并置管,术后立即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300 m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静息及术后5米步行试验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24和48小时Bromage肌力、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驱血带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FIC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小时5米步行试验NRS评分减少或降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40 例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30 min 随机在超声引导下行垂直腹股沟平面入路(实验 组)或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对照组)髂筋膜腔阻滞,分别注射0.25% 罗哌卡因30 ml。术后采用静脉患者自 控镇痛(PCA),记录术后2、6、12、24、36 和48 h 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CA 追加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术后2、6、12 和24 h 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PCA 追加次数在6 ~ 12 h 和 12 ~ 24 h,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垂直腹股 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水平入路,这可能与药液向头端扩散增加,更 充分阻滞了手术区域内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的痛觉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刘建龙  陈笑苗  徐辉  连庆泉 《浙江医学》2017,39(20):1806-180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三种阻滞一次完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组(Ⅰ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Ⅱ组),每组30例。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30min,两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给予1%利多卡因30ml行相应神经阻滞,观察阻滞后10、20min体位摆放时的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神经阻滞后的感觉阻滞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后运动VAS评分均比阻滞前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阻滞后20minVAS评分比Ⅰ组更低(P<0.05),并且Ⅱ组神经阻滞相应范围的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神经异感及穿破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超声定位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股神经三合一阻滞都能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剧烈疼痛,髂筋膜阻滞比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起效更快,阻滞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引导下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80例,分为IN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INB组是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照组未行任何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由PACU护士对患儿进行监护,并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疼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4分为有效)。记录患儿在PACU留观时间。术后2、4h再按FLACC法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家长行满意度调查,并记录阻滞侧下肢的运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手术种类、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NB组在PACU、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NB组术后2、4h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B组无1例患儿出现短暂的股神经麻痹现象。结论:腹腔镜引导下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该是安全的,同时也为疝修补术提供了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选择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患者评级I~Ⅱ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股神经导管,根据术后造影结果将导管位置分为腰肌组(18例)、髂肌组(19例)和局部组(23例)。记录术后4、24和48h患者的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术后24h患者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术后3组股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闭孔神经阻滞腰肌组明显高于髂肌组和局部组,局部组高于髂肌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腰肌组、髂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局部组;术后4h腰肌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运动VA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腰肌组静止、运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作为佐剂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 FICB)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组和RS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并于麻醉诱导前行腹股沟上入路FICB。RE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加20mg艾司氯胺酮共30ml, RS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30ml。记录患者回病房后0、6、12、24、48h静息与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24h内镇痛泵自控按钮首次按压时间、累积按压次数、感觉阻滞恢复时间、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计算反弹疼痛(rebound pain, RP)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E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在回病房后6、12h低于RS组,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在回病房后0、6h低于RS组(P<0.05)。RE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时间长于RS组(P<0.05)。在回病房后12、24h, RE组患者镇痛泵自控按钮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髂筋膜腔隙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髌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行髌骨手术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30ml行髂筋膜腔隙阻滞及舒芬太尼PCA为术后镇痛者为F组,S组则单用舒芬太尼行术后PCA镇痛,行VAS评分、记录PCA量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F组在术后第1d和2d PCA总量显著低于S组,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髂筋膜腔隙阻滞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能作为临床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10.
将60例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3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股神经、髂筋膜下、改良髂筋膜下阻滞,用于全膝关节早期镇痛。结果显示,改良髂筋膜下阻滞与股神经阻滞效果相当,均优于髂筋膜下阻滞。  相似文献   

11.
12.
L M Kotner 《JAMA》1971,218(12):1820-1821
  相似文献   

13.
G F Zinninger 《JAMA》1966,198(3):310-31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犬大腿内侧游离皮瓣的切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研究的游离皮瓣切取方法。方法 于犬大腿内侧隐动、静脉走行区域设计 ,在内侧肌群肌膜表面切取带血管蒂皮瓣 ,保留隐神经。结果 皮瓣平均面积为 3.2cm× 3.0cm。隐动脉直径为 1.1cm ,股静脉直径为 3.0cm ,血管蒂长度 3.5~ 4.0cm。结论 带血管蒂的犬大腿内侧皮瓣为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5例修复重建多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5例中,除1例游离皮瓣术后感染致皮瓣完全坏死,余均存活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以各种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可用于修复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usually starts as a rapidly growing mass in an internal lymph node and can grow in other areas such as the bone or intestines. About 1/3 of these lymphomas are confined to one part of the body when they are localized. In the case of a 78-year-old man, an extensive tumour was located on the right thigh. Biopsies of the tumour revealed diffuse proliferation of large lymphoid cells which have totally affected the normal architecture of striated muscle. The patient received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cluding chemotherapy of the CHOP regimen and adjuvant radiotherapy. Despite this being a fast growing lymphoma, about 3 out of 4 people will have no signs of disease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and about half of all people with this lymphoma are cured with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