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涛静  潘宇芬  王建芳 《妇幼护理》2022,2(13):2942-2944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在急诊产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江苏省常州市妇 幼保健院急诊接收的临产早期孕妇 94 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45 例运用传统经验进行 预警分诊,实验组 49 例运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进行预警分诊。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质量和 运转不良事件。结果 对照组的分诊-评估结束时间、分诊-科室处理时间和抢救-出抢救室时间均长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 和实验组预检分诊准确率分别为 75.56%和 93.88%(P<0.0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97.96%)高于对照组(84.44%)(P<0.05)。 对照组的运转不良事件率(17.78%)高于实验组(2.04%)(P<0.05)。结论 急诊产科应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可 以提高产妇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缩短分诊救治时间,减少运转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临床实际护理价值。方法选取98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采取降阶梯思维进行预检分诊,对比2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降阶梯思维应用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效果良好,较常规预检分诊有突出优势,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海彦  王莉 《妇幼护理》2023,3(1):168-170
目的 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2 年 3 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 重症患者 70 例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 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抢救用时及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用时及成功率,护理满意 度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 急救用时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危重患者按照是否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96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结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胸痛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蔡晓红 《上海护理》2013,13(3):25-27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12月,我院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就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流程,并与2011年就急诊患者作对比.结果 2012年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分诊时间及平均急诊时间等方面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迅速、准确,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分诊时间及急诊时间,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emergency triage information system,ETIS)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应用ETIS前及应用后各区的分诊资料各2 000例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和分诊准确率进行分析;再随机选取应用ETIS后急救区信息组和分诊台信息组各600例分诊资料,探讨"120急救通道"在急诊信息化的分诊效率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小于对照组(P0.05),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区信息组与分诊台信息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及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TIS量化分诊区域可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未经预检分诊)30例和研究组(预检分诊)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和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预检分诊制度能及时向急腹症患者提供有效护理,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833-183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检;抽取2014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意外的发生率、急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意外发生次数、意外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这些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诊分诊系统的使用能够改善急诊就诊的环境,缓解急诊的拥堵现象,保证急诊就诊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分配,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 的 6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 诊干预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急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比对 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就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 护理采取分诊干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提高就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儿科急诊接受诊治的200例危急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同时将分诊医护人员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组患儿接受系统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分诊准确率、抢救结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候诊意外、医疗纠纷、死亡的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满意度为97.0%(97/100),高于对照组的84.0%(84/100)(P0.05)。结论儿科系统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具有显著改善效果,能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改善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对分诊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完成治疗及随访CIS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完成治疗及随访CIS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急诊救治用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用时(患者候诊时间、预检分诊至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将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CIS救治中,可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对急腹症患者分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急腹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组,对照组90例患者接受常规分诊,观察组90例患者接受预检分诊干预,对比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腹症患者实施预检分诊管理,可显著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并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的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对急诊预检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08年7-9月某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系统进行预检;同法抽取2009年7-9月某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预检系统进行预检。以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急诊患者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基本资料、需求内容以及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危重患者就诊等待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事件,而实验组无一例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的急诊预检系统进行预检使危重患者等待救治时间缩短,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患者满意度。该系统可在综合医院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收住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后,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后,临床救治流程针对性强,操作失误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 CQI )后对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我院急诊科未实施CQI前的预检分诊漏诊、误诊及准确率状况,并与2013年1~6月实施CQI后的状况进行比较,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结果2013实施CQI后,急诊预检分诊率(100%)、准确率(95%)、分诊过程质量考核评分(92.37±3.65)均显著高于2012年未实施CQI前( P<0.05);急诊预检分诊误诊率(2%)、漏诊率(7%)、护理纠纷率(1%)、预检分诊平均时间(35.27±6.31) s明显低于2012年( 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提升分诊工作效率,降低误诊、漏诊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陈秋菊  陈斐  黄倩  方方 《护理学报》2020,27(2):16-20
目的 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救护的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护的3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急诊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干预前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6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进行救护的实践,缩短了急诊滞留时间,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同时提升了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18-1319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在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EWS急诊预检分诊救治,对比分析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分诊结束后,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EWS评分应用于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可提高对小儿重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