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昏迷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5年7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8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将2004年1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8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和清醒率方面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则短于对照组。结论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能促进重型TBI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苏醒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刺激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清醒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研究组15d清醒25例,30d清醒37例,对照组15d清醒11例,30d清醒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21.09d±3.42d)短于对照组(29.48d±3.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Karnofsky评分为72.49分±6.4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62.57分±5.80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9.94分±2.41分,对照组治疗6周后Karnofsky评分为60.93分±4.58分,ADL评分为47.61分±4.25分,GCS评分为7.76分±1.4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清醒时间,改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呼唤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应用呼唤护理模式促醒重症创伤性脑损伤(TBI)昏迷患者,同时促进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语言功能康复.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5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呼唤护理模式,与2004年11~2005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定期观测GCS评分结果、清醒例数及清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应用呼唤护理模式后与对照组比较,GC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亲情抚触联合语言呼唤法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及听觉器官来促醒,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能促进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声音刺激。定期观察两组病人的清醒例数、清醒时间、清醒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试验组病人清醒例数、清醒时间、GC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有显著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昏迷促醒治疗仪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脑出血昏迷病人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使用昏迷促醒治疗仪,每天治疗5次或6次,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干预组病人治疗1个月后GCS评分10.69分±3.81分,治疗2个月GCS评分12.34分±1.47分,均高于对照组(8.37分±1.85分,9.41分±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促醒治疗仪能通过声音、光、电磁波等刺激促进病人的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将64例病人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电刺激呼唤等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清醒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呼唤治疗-护理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玉玲  石霞  韩献军  杨秀华  王雪梅 《护理研究》2008,22(13):1168-1169
[目的]探讨呼唤治疗-护理模式时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将64例病人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电刺激呼唤等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清醒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呼唤治疗-护理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金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52-7352
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性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性呼唤式护理方法,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d、20d、30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清醒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经护理GCS评分逐渐升高,治疗后20d和30d时,研究组评分(8.37±2.74,12.50±2.98)明显高于对照组(6.58±2.66,9.02±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呼唤式护理方法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疗效,能够有效提高觉醒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唤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昏迷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音乐呼唤,并配合皮肤触摸等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了GCS评分(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GCS评分提高越明显(p<0.01),并且缩短了昏迷时间(30dp<0.05.60dp<0.05)。结论以呼唤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昏迷病人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早期促醒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促醒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促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干预,15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按照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促醒治疗第1疗程及第2疗程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疗程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干预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情,加快苏醒过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呼唤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将45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等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清醒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GC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呼唤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促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黄柳青 《全科护理》2021,19(24):3393-3395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继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98例在本院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期治疗的98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未出现颅内出血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首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昏迷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差异,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病人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第1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促醒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15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促醒治疗第1疗程及第2疗程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疗程后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情。加快苏醒过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5d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恢复良好、中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呼唤式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昏迷病人促醒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为主的综合性干预对昏迷病人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音乐呼唤,并配合皮肤触摸及正中神经电刺 激等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了GCS和GOS评分(P<0.05)。 结论 呼唤式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对其神经功能、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功能障碍评分(DFS)、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4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便秘、压疮、肢体痉挛畸形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促进病人尽快苏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多感官促醒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功能障碍评分(DF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4周,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可有效促进昏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各种刺激性护理干预,于不同时间段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各种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2例,按人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触觉、运动3种刺激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后2周、4周、6周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