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的意义;论述了形成严谨和系统监管思路的重要性;探讨了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的具体思路,即首先分析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动机及表现形式,然后确定需要监管的目标、范围及重点领域,最后围绕重点领域有针对性的研究监管对策、寻求监管途径和制定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全体社会成员、新闻媒体和县(市)级人大等;制定了监管策略,即准入制度与竞争机制、合同管理、支付方式的合理组合、信息发布、引导病人流向、定期沟通和交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动态和封闭管理及制定并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提出了控制方法,即前馈控制、实时控制和反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机制研究的分析,搭建起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指导框架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过程中,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多方面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从而保证资金设备和相关人员的到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的分析,搭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依据,保证人员、设施到位。  相似文献   

5.
南江县自2005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强化医院监督考核和管理,实施住院报账病人核查、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实行申报备案制、报账病人回访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监测信息通报制、大病核查制、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申报制、强化公示、完善费用支付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取得了实效。文章指出,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保证足够的经费和必要的设施保障,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同时必须加大卫生体制改革和现行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从监管的必要性、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监管策略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研究进展。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深入分析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找出影响新农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监管机制和监管法制环境研究,明确监管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2020,(1):88-88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福建省龙岩市从加强政府监管、健全机构自治、推进行业自律、畅通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探索。开展医疗机构驻点监督。龙岩市制定出台了《龙岩市医疗机构驻点监督工作方案》《龙岩市医院驻点监督工作制度》,在市属2家二级医院、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2家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医疗机构驻点监督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传染病防治、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放射诊疗等内容的监督检查,彻底排查医疗执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8.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日渐显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管理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分析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制度监管、建立联系人制度、加强业务分流完善反馈机制、实行联网工作等措施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监管对策情况。方法分析该县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40个,依据是否针对性实施不规范行为监管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为常规监管组20个,观察组为针对性不规范行为监管组20个。结果观察组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χ2=8.33、5.01、22.65、10.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分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采取有效的监管对策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医疗质量监管是卫生执法领域的难题,目前卫生执法部门在监管面上基本涵盖了医疗质量诸多内容,卫生执法增强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督促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外部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查处违法行为惩戒违规单位和个人,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善。针对监管现状作者提出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内部医疗质量管理的职责,建立卫生行业内和行业外共同监管的格局,寻求医疗质量监管上的有效切入点,提高执法人员的医疗质量监管能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路径管理作用于医院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调查问卷及关键指标,对无锡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最早开展临床路径的20个科室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在确定的11个指标中,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费用、计划与制度落实、信息化水平、整体护理水平、病历质量、药品费用等指标的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管理主要在三个方面8个指标作用于医院内部管理,并对其改进及成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监控。结果基本动态地掌握了医院感染发病、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并完善、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模式,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方法 导入PDCA循环原则,加强全员教育,对重点环节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结果 导入PDCA循环后,加强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重点环节的督导和监控,使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导入PDCA循环,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长兴 《医疗设备信息》2012,(11):119-120,153
本文介绍了我院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主要功能。该系统采用PowerBuilder9.0编程语言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便于与军卫HIS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实现无缝集成。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基于三大平台,通过对HIS系统各类数据资源的实时采集,实现了集运行监控、绩效考评、科级核算、综合评价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数字化医院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目的全面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等。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的标准。结论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医院多虚拟局域网(VLAN)环境下网络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通过分析医院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PPPOE技术开展医院网络的接入管理;利用回程路由的方式,实现医院业务网与Internet网络的同步使用管理。结果通过PPPOE方式管理医院网络,能增强了医院网络安全性,实现了灵活高效的3层网络管理模式。结论PPPOE技术适合应用于医院多VLAN环境下的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7.
艾素梅  陈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12-4413,4415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及管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儿科病房治疗的住院患儿669例的临床资料,均加强了对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同时选择2009年之前于该院住院治疗的住院患儿625例,总结强化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对住院患儿开展强化管理后,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各主要科室住院患儿发生率降低至4.93%,显著低于开展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前的8.32%(P<0.05);而2011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如G-杆菌、G+球菌及其他致病菌的构成比例分别为45.5%、15.2%及39.4%,与2009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各种手段对住院患儿开展综合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对于降低其医院感染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院消毒工作中的目标监测与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目的 探讨对医院消毒工作进行细菌学监测的工作方法。方法 对比1999~2001年医院采用问题目标监测和常规监测资料与临床消毒工作实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问题目标监测方法阳性率高,可反映医院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结论 问题目标监测使管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