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BG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ABG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效果。方法:将行动脉标本采集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G动脉血气针组和塑料注射器组。对2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混入气泡例数及血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G动脉血气针抽血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高,2组pH值及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G动脉血气针抽血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高,2组pH值及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13例患者随机采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对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组(A 组)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现象明显低于普通注射器组(B 组)结论:采用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采取动脉血气在HIV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传染性疾病科住院的行动脉血气分析的HIV患者共12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选用7号针头连接一次性动脉采血专用针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动脉采血专用针行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疼痛程度上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在HIV患者行血气分析时,采用7号针头连接一次性血气分析专用针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万旭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85-986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对患者疼痛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5例在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155例在肱动脉穿刺采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选择肱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两种采集桡动脉血方法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的入院接受采集动脉血气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择斜刺进针穿刺采血,观察组选择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主观上的疼痛情况、消毒开始到取血完毕拔针所用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88.9%,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3.3%,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采集动脉血气的患者中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进行采血,其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采血方法,同时还可以在很大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文秋知  钟茹 《吉林医学》2013,34(19):3914-3915
目的:探讨一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60例需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和试验组(改进后),观察采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的疼痛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采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反应、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用于动脉采血的效果显著,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提高动脉采血技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对100例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经桡动脉采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记录并观察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97例,失败3例,进行二次穿刺,且无一例出现穿刺后血肿。结论: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头皮针对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智娟 《医学文选》2004,23(5):636-637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 ,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 5 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 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 ,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 ,缩短了操作时间 ,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9.
探讨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穿刺部位。方法对156例急诊须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选5mL注射器及7号针头行股动脉采血,观察组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对比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为急诊护士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提高动脉采血技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对100例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经桡动脉采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记录并观察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97例,失败3例,进行二次穿刺,且无一例出现穿刺后血肿.结论: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动脉血气分析血液采集中应用一指垂直采血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行桡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采血,观察组采取一指垂直采血法。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总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应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的成功率较高,有利于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于家属知情下以随机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52例则通过外周静脉采血,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94.23%,49/52)相比于对照组(80.77%,42/52),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相比于对照组,均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可靠且安全,不良反应率低,疼痛度小,一次成功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抽血头皮针在危重症病人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应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一次性完成血气分析及代替静脉血进行其他的血液检查[1](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等),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二次穿刺,在保证血质量的同时,缩短抽血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将200例需取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完成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先用抽血头皮针采取静脉血,再用动脉采血器采取动脉血。观察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结果两组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完成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采集,具有提高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从而有助于医生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4.
周智娟 《微创医学》2004,23(5):636-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5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15.
韦桂莲  莫玉珍  邱妮 《右江医学》2012,40(2):223-224
目的比较不同进针角度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抽血化验240例病人进行分组,将单日采血者设为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进针法,双日采血者设为观察组(120例),采用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进针法。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血管法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分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收集血气标本的过程中要对采血质量尤为重视,不仅要选择较好的动脉穿刺针,还要密切留意实际操作过程,尽可能减小误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反应小的采血方法,明显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观察和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80.0%,且观察组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静脉穿刺采血,外周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小,且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集动脉血气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集动脉血气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采集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采集动脉血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以及穿刺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采集成功率,并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08例,在其家属知情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96.3%(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81.5%(44/54);观察组新生儿在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具有一次成功率高、疼痛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