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解剖特点、手术方法与成人都不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致睾丸向上移位的并发症偶有发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我院4例医源性小儿疝术后睾丸上移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小儿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对小儿的年龄、手术时的体位、术中气腹的压力、自制带线穿刺针的应用以及治疗结果等问题进行观察。结果 23患例儿全部治愈,经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并对患儿的手术年龄、手术时的体位、气腹的压力等有了基本的认识,自割带线针使用方便。结论 使用小儿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女性腹股沟疝277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01-3503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0年4月—2010年4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27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儿腹股沟疝147例,均为斜疝;女性成人腹股沟斜疝115例(其中滑疝3例),直疝8例,股疝7例。小儿腹股沟疝采用连同子宫圆韧带做疝囊内环口的高位结扎术。成人采用平片修补术87例,Kugel修补术37例,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6例。结果小儿腹股沟疝术后无复发,1例术后1周检查B超发现局部少量积液,术后1个月复查B超局部积液已经全部吸收。女性成人腹股沟斜疝采用平片修补术87例,Kugel修补术22例,术后均无复发和并发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6例,出现1例并发症:为局部出血,术后后腹膜血肿。直疝和股疝均采用Kugel修补术。术后随访2年,各种术式术后均无复发,无术后慢性疼痛患者。成人有尿潴留5例,经留置导尿管后治愈。结论小儿女性腹股沟斜疝在内环口处连同子宫圆韧带高位结扎疝囊,可有效保证子宫圆韧带的完整性,是安全的。成人女性腹股沟斜疝需要进一步加做修补术,可采用平片修补术或Kugel修补术,不宜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直疝、股疝手术可以采用Kugel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故不能将一般成人外科的理论搬用于小儿,尤其是小儿机体对疾病、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亦有其特殊性,现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68例成人疝的临床资料,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并发症少,随诊43例病人2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比应用微型腹腔镜及普通开放式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5min~40min,伤口皆需缝合,近期并发症2例(1.65%),均得到及时处理痊愈。微型腹腔镜术后3~4d出院,普通开放式手术皆术后7d出院。4例普通开放式手术术后对侧疝复发,经用同法治愈。结论: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常规开放式手术时间短,花费少,创伤小,手术并发症低,对设备要求低,是较成熟的术式,可以广泛推广到各基层医院,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区别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有很大差异。小儿解剖生理与成人明显不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麻醉剂量和麻醉方法的反应各有不同。因此,小儿麻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做好麻醉手术时的护理配合工作是小儿能否顺利接受、完成手术,平安返回病房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将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泌尿患者在泌尿外科手术与成人相比小儿患者有自己特殊的疾病特点及手术要求,2007年我院共收治63例,在我们手术室护士的熟练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了解小儿泌尿手术的特点对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配合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往小儿斜疝手术 ,都沿用成人斜疝的手术方法 ,现随着对小儿斜疝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用治疗成人斜疝的手术方法 (即经外环行小儿斜疝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 ,效果也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 8例中 ,男 5 5例 ,女 3例 ;2岁以下患儿 2 5例 ,2岁~ 14岁患儿 33例 ;斜疝位于右侧 34例 ,左侧 2 0例双侧 4例。1.2 手术疗法取下腹部横切口 ,长约 2 .0cm ,切开皮肤、皮下、浅筋膜、暴露外环内外脚之间突起的精索 ,分离提睾肌膜寻找疝囊并在颈部切开 ,暴露疝囊内部提起后壁横断并向疝囊颈方向分离 ,保护周围的精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以观察随访为主的处理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因发生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般性规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果:35例治愈出院,2例术后一个月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有着和成人不同的特点。保守6个月无效应择期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鉴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思源性损伤教训并提出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间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医源性损伤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9例睾丸萎缩,门诊治疗有改善,其余损伤在手术中行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操作失误是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嵌顿疝急诊手术时则更容易发生损伤:熟悉小儿腹股沟区解剖,掌握手术原则及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汪祖来 《右江医学》2009,37(4):482-483
腹股沟斜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1%左右的复发率,需再次手术治疗。为降低手术复发率,我科从2003年2月起,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作了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海涛 《吉林医学》2012,(5):1047-1048
<正>腹股沟疝是腹外疝常见类型,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1],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则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在我国各基层医院已广泛开展,鉴于小儿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及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术后复发较成人疝修补术比例较高。我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经腹腔内修补术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992年以后将此术式加以改进,应用于成人腹股沟斜疝,至今共施行246例,其中小儿154例,成人9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1~5年,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分组①小儿组:...  相似文献   

16.
小儿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王练英小儿手术疾病的种类很多,小儿手术除一些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处理与成人基本相同外,小儿先天性畸形是小儿特有的疾病。其围手术期有很多特殊处理。1小儿手术时机的选择小儿手术可以在...  相似文献   

17.
无需拆线微创治疗小儿斜疝2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主要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和腹腔镜的手术方式,作者改进传统手术方式,采用无需拆线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共施行小儿斜疝手术262例,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单次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附330例报告)海省儿童医院麻醉科刘宁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在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成人麻醉方法不能机械地套在小儿身上,所以,小儿手术中以单次硬膜外麻醉应用较多,现将我科1984~1994年330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经浅环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斜疝进行分析,认为小儿斜疝最佳手术时机为6个月至2岁,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疗效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十几年的手术室工诈中,共配合各类小儿手术500多例。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及疾病特点等方面与成人相比有很大差异,其手术配合也不尽相同。现将配合小儿手术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