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5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严家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416-416,418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5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效果及这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及治疗效果,总结使用该术式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在临床上,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源性休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顽固性心绞痛等疾病,或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非心脏类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使用该方法时,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进行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患者,我们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导管护理及拔管护理等护理,以提高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安置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1例冠心病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护理。结果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明显提高、心功能较前好转、尿量明显增加。结论充分的认识冠心病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针对冠心病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20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球囊护理,加强循环系统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该组患者手术成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得到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为心脏辅助循环装置,护士在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IABP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球囊护理,加强循环系统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该组患者手术成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得到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为心脏辅助循环装置,护士在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IABP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狄晓琴  钱亿超 《吉林医学》2013,34(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冠心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和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经验,提高IABP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使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在IABP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护士应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相关理论知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术后心电图监护,观察和并发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集中的护理,要合理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以保证能增加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等问题,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效果。本文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具体应用和护理进展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内安置支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IABP是治疗心功不全的有效手段,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但可能发生并发症,最多见为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现将我院一例冠脉支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股动脉闭塞护理总结如下,并从中体会到介入术后护理中频繁细致的观察和监测,能及早发现并发症,并使之在发生严重后果前得到及时救治,术后良好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99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9例中1例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肾功能衰竭,3例出现术口渗血,3例出现术周血肿,未发现发生压疮、感染、血色素降低及术侧动脉闭塞等现象。结论加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患者术后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比较两组疗效;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和各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通过加强护理及监护,降低病死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提高PCI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56例患者中,54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96%。结论 PCI联合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CI的护理配合和IABP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操作,确保PCI及IABP有效、安全实施,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多种介入方法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取多种介入方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时起搏器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高危岛性心肌梗死(AMI)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支持条件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抢救成功率、使用时限及临床效果.结果 抢救成功率76.9%,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为(22.4±6.4)h,IABP置入时间(122.4±23.8)h.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结论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时起搏器植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成功率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0例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观察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并且对其术后护理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0例患者行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均取得成功,并且医护人员配合良好,临床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配合度能在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领域,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快。IABP是一种以机械辅助循环功能的机械性装置,主要通过反搏球囊的充放气,增加主动脉内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降低收缩压,减少左心室后负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临床应用,明显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使越来越多的高危复杂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得到有效的介入性诊治,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加强IABP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其临床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史建华  栗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508-150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辅助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心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由股动脉途径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测定连续心输出量、混合静脉饱和度、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心指数及肺毛细血管楔压。结果:行主动脉反搏术后,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测定连续心输出量、心指数及混合静脉饱和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反搏术是治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低下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面的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中收治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所有患者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等情况,观察患者在使用IABP后的心率以及血压变化,是否有并发症出现,住院死亡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及时在IABP的帮助下完成急诊PCI手术,并且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症发生6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中死亡2例,手术中死亡0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安全有效,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R)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IAB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换心功能指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同时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通过对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紧急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球囊反搏的抢救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在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率下降,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使用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