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科自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住院期间死亡或即将死亡的11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分别为,再出血7例,其中术前再出血5例,栓塞术后颅内出血增加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再出血、脑梗死或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是动脉瘤性SAH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内科治疗预后的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对158例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SAH首次出血死亡18例,再出血死亡22例,迟发性血管痉挛致死4例,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SAH预后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性。结论:再出血及首次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均是预测SAH预后的重要指标;采取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则是降低SAH病死率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16例SAH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常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与体征,再出血时间及治疗.结果 发现再出血多在1月内发生,并多有诱因,1周内2例,1~2周6例,2~3周4例,3~4周内4例.咳嗽引发2例,便秘引发4例,情绪波动引发10例.结论 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相关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降低再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是造成病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9-01~2002-12采用脑脊液(CSF)置换及鞘内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治疗SAH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诱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或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在2001-02~2003-01收治的96例SAH病例中,对26例再出血诱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受到惊吓、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运动与咳嗽,病人过早下床活动是SAH再出血的主要诱因。结论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病人的情结盟稳定,有效控制血压,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SAH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减少或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再出血的发生。方法 在 2 0 0 0 -0 1~ 2 0 0 3 -0 1收治的 96例SAH病例中 ,对 2 6例再出血诱因进行分析 ,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受到惊吓、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运动与咳嗽、病人过早下床活动是SAH再出血的主要诱因。结论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有效控制血压 ,预防感冒 ,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SAH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DAS检查的 69例自发性SAH患者 ,其中 42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作DSA的 69例中 ,未发现异常 16例 ;发现动脉瘤 3 8例 ,动静脉畸形 (AVM) 14例 ;两者兼有 1例。行血管内治疗的 42例中 ,1例术中出血死亡 ,2例血管栓塞 ,余 3 7例术后未见再出血。未作血管内治疗者再出血发生率2 1% ,再出血死亡率 87%。结论 :DSA是明确自发性SAH原因的可靠方法 ,血管内治疗可避免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00例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结果 30例中14例治愈,12例因肺水肿呼吸衰竭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因再出血而死亡.结论 SAH所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对SAH患者,应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早诊断、早救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病因学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CT的推广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断已不成问题。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早期进行病因学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杜绝SAH的再发,减少死亡和残疾。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技术不仅能明确病因,为SAH的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而且对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们于1999~2003年对23例SAH患者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病因诊断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对246例SAH患者行DSA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对138例确诊动脉瘤患者用GDC或E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46例SAH患者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55例(63.0%),其中动脉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例,AVM 15例(6.1%),烟雾病10例(4.1%),高血压动脉硬化39例(15,9%),原因不明27例(11.0%)。13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1h再出血死亡;动脉瘤栓塞术后经DSA随访90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5年,发现13例再通(其中2例因再出血行DSA复查发现再通),再通率为14.4%,13例再通患者经再栓塞后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DSA是明确SAH病因的可靠方法,GDC或E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故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1.
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附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5例以急性昏迷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同期我院急诊科来诊的140例不明原因昏迷患者的10.7%,占同期我科收治的SAH的13.5%,高于以往文献报道。本组患者病情危重,其中11例死亡,死亡率高达73%。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再出血、合并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故对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SAH患者,应及时作出诊断,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临床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1990~1997年我院收治的1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71例发生死亡(占 41.8%)现将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率尚未下降,文献报道为十万分之十一,据美国统计每年大约有2万人患SAH。在SAH的头2局,患者多因出血的直接后果、脑血管痉挛和脑梗塞,再出血而死亡。急性SAH的治疗应包括改善脑水肿、降颅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避免脑梗塞和防治再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病的急症。除做好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对预防再出血,减少复发,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其中原发性SAH47例,继发性SAH,21例,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CT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脊液 (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组 44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4例 ,腰穿放脑脊液 ,每次 3 0ml ,注入生理盐水 2 5ml ,置换 1次 /1~ 2d ,共 5~ 7次。对照组 2 0例 ,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镇静止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颈强直症状缓解快 ,病程短 ,并发症少 ,8~ 12d脑脊液恢复正常。再出血 3例 ,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 1例 ,死亡 1例。对照组头痛、颈强直症状恢复慢 ,病程长 ,并发症较多。脑脊液恢复正常多在 2~ 3周 ,再出血 2例 ,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 6例 ,死亡 5例。脑积水伴智能下降2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缩短病程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两院神经内科11年收治的385例SAH患者和84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再出血组发生率17.9%,高峰在发病后2周内再出血多发生在冬季;(2))再出血组平均年龄比SAH组低9.01岁,男比女多,为2.1:1;(3)再出血组病死率高达72.6%,比SAH组明显增高(21.30%)(P〈0.01);(4)再出血组中动脉瘤占72.06%,再出血多因动脉瘤破裂所致;(5)高血压病、激动、长期的烟酒史和感染等均是再出血间接危险因素。结论治疗SAH期间和SAH恢复期,需对再出血可控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动脉瘤早期手术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是造成病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9-01-2002-12采用脑脊液(CSF)置换及鞘内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治疗SAH 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64~1990年3月,收治脑血管畸形34例~*。手术治疗29例,未手术5例。术后死亡1例。经随访6个月~12年,手术组无死亡,未经手术组因再次出血、癫痫连续状态死亡3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一.一般资料:男23例,女11例。年龄8~56岁。病程5小时~14年。临床表现:(1)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血肿:本组有SAH病史及以SAH收入院16例。经CAG、CT、DSA、MRI检查有颅內血肿7例,二次出血3例。昏迷7例,脑疝4例.出血前有精神因素、劳累及外伤等诱因者20例(86%)。(2)癫痫:有癫痫发作者14例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占卒中的10%~15%.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1].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16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治愈13例,好转2例,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 认真作好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