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观察老年和成年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模型中肺组织β-防御素-2(βD-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方法5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老年组和成年组。每只大鼠机械通气24 h后,从气管导管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0.2 m l复制VAP模型。采用RT-RNA和W estern b lot技术测定实验β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老年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高于成年组;老年组中βD-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的水平在3 h后时段显著低于成年组(P<0.05)。结论老年较成年大鼠在VAP中β-防御素-2基因表达上调水平的下降更明显,可能是老年易发生VAP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新克隆的肺癌抑瘤基因候选者HLCDG1的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HLCDG1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LCDG1基因蛋白编码序列,将该片断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扩增。构建的融合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后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 estern b lot鉴定实验结果。结果构建的融合表达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阅读框架正确,导入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出一条分子量约为46kD的新蛋白带,主要存在于细菌沉淀中,W estern b lot鉴定其为GST-HLCDG1融合蛋白。结论HLCDG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在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抗肺癌24H7单抗的体内外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荧光检测单抗与多种肺癌细胞的反应;应用CCK-8法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鉴定单抗对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该单抗识别抗原在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抗原。结果:活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荧光结果显示24H7单抗识别抗原在12种不同肺癌细胞系膜上均有阳性表达;体外增殖及动物体内治疗实验显示该单抗在体外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在体内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制率达73.74%(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单抗的靶抗原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显著上调;免疫亲和层析显示靶抗原的分子量约为170 KD。结论:抗肺癌单抗24H7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可表达于肺癌细胞的膜上,且在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可能是一个肺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极低浓度氢醌(HQ)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差异,用肽指纹图谱初步鉴定了数个差异蛋白,有助于阐明低剂量化学物刺激诱导细胞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为发展低剂量毒物测试系统,建立正确的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完全”蛋白质组学,目的是检测一种细胞类型或一种组织内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另一种是“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是筛选和鉴定不同种类或状态下各样本之间蛋白质组的区别与变化[1]。1蛋白质组学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概念与意义蛋白质组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和鉴定石棉肺患者、石棉接触正常人群及未接触石棉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索发病机制及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以石棉肺患者37人作为石棉肺组,以曾进行石棉作业的健康工人254人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该地区未接触石棉的439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3组人群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获得各组人群血清蛋白质凝胶图谱,分析发现石棉肺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点≥1.5倍有21个(上调12个、下调9个);石棉肺组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点≥1.5倍有34个(上调18个、下调16个);阴性对照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点≥1.5倍有32个(上调19个、下调13个).经质谱鉴定和搜库,蛋白质为补体因子、α1-抗胰蛋白酶等,功能涉及机体免疫、抗肿瘤等.结论 长期接触石棉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其中一些蛋白质可作为早期诊断及干预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苯接触工人与健康人群蛋白质图谱差异。方法收集甲苯接触工人(6例)和健康人群(6例)的血清,采用蛋白质组学非标记Label free质谱分析技术进行蛋白鉴定和定量,对甲苯接触组与健康对照组样本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筛选到的蛋白质功能及其参与生物过程。结果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甲苯接触工人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超过2倍以上有39个蛋白,其中24个在甲苯接触工人组血清中表达上调,15个蛋白质在甲苯接触工人组表达下调。筛选到的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信号转导、丝氨酸内肽酶活力、炎性反应、蛋白修饰、应激反应、凝血反应等过程。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甲苯接触人群的健康评估和早期疾病诊断提供了潜在蛋白标志物,有助于对甲苯早期中毒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涂阴肺结核相关的潜在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医院的住院患者39例临床资料,采用iTRAQ标记结合MALDI-TOF/MS筛选30例痰涂片阴性和9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独立重复试验一共筛选和鉴定到344种蛋白质,其中置信度在>95.0%有271种蛋白质;与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多肽图谱相比,涂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11种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7种蛋白表达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外,参与酶抑制剂活性和应激反应过程。结论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多肽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处于关键节点上的6个蛋白可能与涂阴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以浆液性囊腺癌细胞系SK-OV-3裸鼠移植瘤为模型筛选人类卵巢癌血清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收集血清,采用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闻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t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SELDI-TOF-MS),比较荷瘤鼠和正常对照小鼠血清蛋白谱表达差异,以发现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标志物或分子. [结果]通过SELDI蛋白芯片分析发现:在分子量3 000-20 000 Da范围内,与正常对照小鼠和荷人肝癌小鼠相比,卵巢癌小鼠血清中有10个蛋白质分子明显上调,13个明显下调.经数据库检索(Aldenta软件,http://expasy.com)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初步鉴定了8个可能的蛋白质,分别为:急性反应蛋白(Serum amyloid A2和Serum amyloid A3,简称为SAA2和SAA3),在卵巢癌血清中表达上调;趋化因子(CXCL12,CXCL14).在卵巢癌血清中表达上调;细胞因子(IL-7),在卵巢癌血清中表达下调;免疫调节分子(denfensin beta),在卵巢癌血清中表达下调. [结论]本研究表明以裸鼠移植瘤为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筛选人类肿瘤标志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长相关蛋白-43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膀胱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32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0例其它原因所致尿频患者膀胱组织中GAP-43的表达,32例OAB患者中,13例为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 I),19例为特发性感觉急迫(SU)。结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组织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膀胱组织高,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 estern b lotting结果显示,在NC膜上43 kDa处均有阳性的反应条带,正常膀胱和其他原因尿频膀胱反应带微弱;而OAB组中,ID I、SU组反应条带明显加深,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为0.6182±0.0891,0.5413±0.0823,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膀胱组为0.1828±0.0249,其它原因所致尿频为0.1957±0.0334,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增加,表明神经的再生和重新分布与OAB有关;GAP-43在OAB膀胱中的表达量增多,提示神经的发芽生长和再建重塑与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关,可能参与OAB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痴呆(PDD)及路易体痴呆(DLB)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9例有痴呆伴有帕金森病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中5例临床诊断为PDD,2例为帕金森病(PD),1例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1例阿尔茨海默病(AD)。5例PDD的病理亚型是新皮质型3例,边缘型2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PDD与DLB有相似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颌下区肿块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行颌下区肿块手术治疗的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3例中男99例,女94例;年龄10~72岁;病程12d至20年;135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占69.9%,其中炎性病变101例,占74.8%;58例为肿瘤性病变,占30.1%,其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占65.5%、34.5%。术后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颌下区肿块病理类型为恶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0.13%。结论:手术是颌下区肿块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非黑素肿瘤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20例脂溢性角化(SK)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1)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0%(18/20)、80%(16/20),与正常皮肤组织65%(13/20)和皮肤SK75%(15/20)相比明显增高(P〈0.05),Oct-4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5%(19/20)、90%(18/20),与正常皮肤组织75%(12/20)和皮肤SK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在皮肤SK和BCC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与细胞周期蛋白PCNA表达阳性强度均呈正相关(-=0.450,0.457,P〈0.05)。结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BCC和SCC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可能与BCC和SCC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BCC和SCC中强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BCC和SCC增殖过程。Oct-4和PCNA在皮肤SCC、BCC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Oct-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了BCC和SC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AM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正常组织在AMFR的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96±1.568v87.913±2.351,t=3.681,P=0.001;63.1%V834.5%,X^2=13.722,P〈0.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MFR蛋白的水平与肿瘤大小(X^2=5.209,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4.32,P〈0.05),而与性别(X^2=0.739,P=0.39)、年龄无关(X^2=0.064,P=0.81)。结论AM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其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经100 nmol/L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24h后,加入不同浓度(0,1,5,10 μmol/L)的AD继续孵育24 h.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小室侵袭实验分析AD对PMA诱导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以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 p65亚基的转位.结果 0~10 μmol/L AD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毒性作用.10 μmol/L AD也能使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率分别降低49%和52%.Westem blot结果显示AD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MA诱导的MMP-9表达,并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NF-κB p65亚基核转位.结论 AD抑制NF-κB介导的MMP-9表达,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高脂膳食大鼠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血清生理学方法直接从细胞水平研究膳食脂肪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分别喂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30d时取血并分离血清,用含20%大鼠血清的:RPMll640培养液培养人肺腺癌细胞SPCA1,从MTT比色法、Giemsa染色、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三个方面观察两组血清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高脂组细胞在第5天出现生长活跃的状态,使生长曲线反常上扬。Giemsa染色结果发现高脂组细胞呈局灶样增殖,在每个增殖灶的周围有多个呈花瓣状分布的细胞坏死灶。对照组中细胞染色较浅,有多个坏死灶,而无增殖灶出现。核增殖抗原检测结果发现高脂组PCNA阳性细胞数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阳性信号表达较强。结论 高脂膳食大鼠血清能促进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其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金鹏  王侠  吴斌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3):293-295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10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 COX-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6.7%)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10.28,P<0.01).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3.3%)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8.58,P <0.01).肾透明细胞癌中COX-2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COX-2、VEGF的表达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COX-2、VEGF的表达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动态过程中的客观观察指标,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肿瘤的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慢性宫颈炎为对照,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Twist(原位杂交)、E-cadherin、Vimentin( SABC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 Ⅲ及宫颈癌组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8.1%、29.6%、42.9%、64.3%,其中Twist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阻性率分别为80.0%、68.8%、55.6%、51.4%、39.3%和0、6.3%、7.4%、31.4%、32.1%,其中两者在宫颈鳞癌组、CINⅢ组中的表达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全部CIN及宫颈癌病例,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7,P<0.01),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 宫颈组织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关系密切,Twist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慢性宫颈炎为对照,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Twist(原位杂交)、E-cadherin、Vimentin(SABC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I、CINII、CINIU及宫颈癌组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O%、28.1%、29.6%、42.9%、64.3%,其中Twist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为80.O%、68.8%、55.6%、51.4%、39.3%和0、6.3%、7.4%、31.4%、32.1%,其中两者在宫颈鳞癌组、CINⅢ组中的表达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全部CIN及宫颈癌病例,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7,P〈0.01),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关系密切,Twist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et-7b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有氧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将人工合成的microRNA单核苷酸let-7bmimics及inhibitor通过脂质体转染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上调或抑制let-7b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不同时相点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产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let-7b表达水平与黑色素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及增殖的关系。结果let-7bmimics组24、48h时相点检测MTr吸光度值分别为0.396±0.030、0.525±0.037,低于其他组(P〈0.05),提示高表达let-7b抑制细胞增殖;各组黑色素瘤细胞24、48h葡萄糖消耗及乳酸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产量与葡萄糖消耗比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在24h和48h内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效率约为57%和43%。结论黑色素瘤A375细胞具有显著的有氧糖酵解表型,过表达let-7b可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但对于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效率,尚未发现let-7b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