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检测NTx、BSP对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Tx、BSP水平预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x和BSP浓度。结果: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转移瘤好转的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显著降低(P<0.01);骨转移无好转者血清NTx和BS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NTx、BSP的降低可以预测唑来膦酸能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反之,无应用唑来膦酸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Tx、BSP水平预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x和BSP浓度。结果: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转移瘤好转的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显著降低(P〈0.01);骨转移无好转者血清NTx和BS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NTx、BSP的降低可以预测唑来膦酸能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反之,无应用唑来膦酸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前后血清β-CTX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60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实验组,n=30)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n=3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CTX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骨转移的有效率为90.00%(CR 9例,PR 18例,NR 3例),而对照组仅为63.33%(CR 7例,PR 12例,NR 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β-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β-C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β-CTX水平,提示血清β-CTX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是否获益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的41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5min,每3~5周重复。[结果]用药第7d骨转移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8.0%。骨不良事件发生率中,骨放疗为12.2%,椎体压缩、变形为7.3%,脊髓压迫为4.9%,无1例病理性骨折、骨手术及高钙血症的发生。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发热、肾功能降低及眼结膜炎。[结论]唑来膦酸可以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癌痛,预防、减少和延缓骨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约50%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骨转移可以引发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等事件,大大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1]。对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唑来膦酸可以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诱导其凋亡。为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肺癌骨转移伴疼痛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10日至2014年1月10日收治的98例肺癌骨转移伴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将临床确诊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25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25例.结果: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治疗骨痛总有效率为76%(19/25)和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止痛起效时间:唑来膦酸组1~11d(中位时间5d),帕米膦酸二钠组2~13d(中位时间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止痛疗效维持时间:唑来膦酸组2~32d(中位时间24d),帕米膦酸二钠组1~29d(中位时间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比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7.
捅要: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VIP、万方、CNKI和CBM等数据库,查找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3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RCT,共1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控制疼痛有效率[OR=5.78,95%CI:(3.93,8.51),P〈0.00001]和骨病灶控制率[OR=5.82,95%CI:(3.52,9.61),P〈0.00001],延迟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但在肺部原发病灶控制率[OR=1.61,95%CI:(0.92,2.82),P=0.09]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发热、胃肠道反应、肌肉酸痛发生率均较单纯化疗组增多(P〈0.05)。而一过性骨痛[OR=3.13,95%CI:(0.73,13.38),P=0.12]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控制疼痛有效率、骨病灶控制率、延迟骨相关事件发生,且其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单纯唑来膦酸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40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4周1次,当天即开始放疗,共治疗4次;单纯唑来膦酸组行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单纯放疗组行单纯放射治疗。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和症状缓解率进行比较。结果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7.5%,单纯放疗组为75.0%,单纯唑来膦酸组为70.0%,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优于单用放疗或单纯用唑来膦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活动能力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好,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联合组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情况的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的因素。结果联合组癌痛缓解有效率为92.5%(49/53),高于对照组的69.8%(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骨转移骨痛缓解情况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组CT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病灶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其引起的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主要药物之一。我科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患者6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占70.91%,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椎体、肋骨、骨盆、肩胛骨、股骨和颅骨.多发骨转移占76.36%(42/55),孤立性骨转移占23.64%(13/55).诊断方法包括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治疗主要以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为主,有19例患者伴随疼痛,其中,15例患者经治疗后缓解.结论晚期肺癌骨转移中腺癌的发生率最高,转移部位以椎体为主.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2.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煜 《中国肿瘤》2005,14(5):349-35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为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给予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54.55%和30.00%.临床获益率分别是63.64%和30.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唑来膦酸组在疗效维持时间上明显长于帕米膦酸二钠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缓解肿瘤骨转移的疼痛,疗效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与唑来膦酸治疗组,分析2组患者经抗骨转移治疗后骨痛缓解情况、活动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其中32例接受因卡膦酸二钠治疗,26例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骨痛缓解有效率为68.8%,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50.0%,唑来膦酸治疗组分别为65.4%、4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961;χ^(2)=0.105,P=0.949)。2组治疗不良反应谱相似,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发热、乏力、肌痛、纳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唑来膦酸治疗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80,P=0.089;χ^(2)=0.135,P=0.713;χ^(2)=2.530,P=0.111;χ^(2)=1.489,P=0.222)。结论因卡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在骨痛缓解、活动能力改善方面相近,治疗不良反应谱相似,卡膦酸二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来曲唑片口服 2.5mg/d,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4周1周期,两药连用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止痛、体力状况的改善及骨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85.71%、69.05%、45.2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来曲唑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乔丹  王智煜  文孝婷  李洪涛  赵晖 《肿瘤》2015,(4):414-422
目的 :分析血清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 of the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在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对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本项前瞻性研究中,选取年龄>60岁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6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110例,同时入组的正常对照为89例。所有肺癌骨转移患者均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每4周1次(4 mg静脉滴注)。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肺癌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和唑来膦酸治疗后2、4、6、8、10和12个月的血清β-CTX和N-MID水平,并记录研究期间患者发生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和总生存的情况。结果:肺癌骨转移组血清β-CTX和N-MID基线水平明显高于肺癌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而唑来膦酸治疗后肺癌骨转移组的β-CTX和N-MID水平较治疗前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CTX和N-MID是影响SR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6.367,P=0.001;OR=3.015,P=0.025)。高水平β-CTX组发生SREs的中位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水平β-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个月vs 10.5个月,P=0.031;13.0个月vs 16.5个月,P=0.028);高水平N-MID组发生SREs的中位时间也低于低水平N-MID组(6.5个月vs 10.5个月,P=0.046),但是二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14.5个月vs 17.0个月,P=0.226)。结论:血清β-CTX和N-MID是预测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发生SREs的有效指标,同时β-CTX可能对评估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骨转移占晚期肺癌患者30%~65%,大部分系溶骨性转移,常伴有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于2005年2月至6月进行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对照观察,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 月至2013年4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83 例至少接受6 个月双膦酸盐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膦酸盐类型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唑来膦酸组及帕米膦酸二钠序贯唑来膦酸组,探讨骨转移的特点、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治疗及预后特征。结果:胸椎和肋骨为骨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骨转移至发生首次SREs的中位时间为4.2 个月,51.9%(95/ 183)患者发生SREs,累计SREs事件数达167 次,其中110 次(65.9%)发生在骨转移后1 年内,SREs类型以骨放疗为主。患者在不同双膦酸盐药物组的SR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83 例患者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43.1 个月,激素受体状态、无病生存期、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及脊柱转移与否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结论:胸椎和肋骨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SREs主要发生在骨转移后1 年内并以骨放疗为主。激素受体阴性、无病生存期短、合并内脏及脊柱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41例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放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干扰素生物治疗,其中25例患者采用骨转移部位体外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的方法(放疗组);16例患者采用了单纯唑来膦酸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分析治疗2个月后放疗组和对照组间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放疗组的止痛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改善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制剂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用药之一.唑来膦酸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小细胞肺癌瘤株的生长,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常用的抗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本文用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的免疫缺陷小鼠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比较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与单用紫杉醇、单用唑来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荷瘤鼠的实验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双膦酸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接种于40只等体重的NIH-BNX小鼠左心室,制成骨转移瘤治疗模型.②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唑来膦酸钠(B组)、紫杉醇(P组)、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B P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10只.接种后第8天开始用药,治疗5周.③每只小鼠每周称体重2次,记录生存情况.至第8周放血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水平;ECT核素骨扫描和X线摄片检测骨转移部位和数量;HE染色病理检查可疑转移部位及未转移的全脊柱的骨和骨髓结构;观察小鼠肺部、肝、淋巴结和肾上腺有无转移结节,用膨胀压片法计数肺部转移灶数,HE染色病理切片检查.结果:①核素显像和X线摄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转移均有显著差异(P=0.013,P=0.036),以B P组骨转移鼠数较少;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转移鼠数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0.058),以P组、B P组骨转移较少; 骨转归生物标记物-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检测显示B P组血清N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 B P组未见肺转移(P=0.036); ②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组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 (log rank=0.022).结论:唑来膦酸钠与紫杉醇联合处理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方法:4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4mg唑来膦酸治疗,另一组接受4mg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住院双膦酸盐治疗的总费用、费用组成、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进行药物经济学的费用-效果分析。结果:唑来膦酸组(n=23)总费用低于伊班膦酸钠组(n=22),分别为2 409.22元和3 903.64元(P<0.05);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8.3%和72.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费用-效果比为31.75和53.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