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 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 1000/100 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连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两类接替关系:同类任务重复和异类任务切换.对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均行2(线索时程:长/短)×2(任务接替:重复/切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切换代价(切换减去重复):短线索[ (0.80 ±40.7) ms]与长线索[(15.0±33.3)ms]差异存在显著趋势(t(18)=-1.77,P=0.09).正确率切换代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线索加工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前额-后枕区(1 00 ~ 200 ms)、额顶-颞枕区(200~500 ms)以及额顶网络-枕区(500 ~ 900 ms).在任务执行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左侧额区(300 ~400 ms)和顶枕区(400~ 900 ms);任务主效应起始于右侧(500 ~ 600 ms)并扩散至双侧(600 ~ 900 ms)额中央顶颞区.结论 短暂线索不仅在线索加工阶段可早期启动额顶网络的准备,而且在任务执行阶段促进左侧额叶对线索的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神游的神经机制。方法 10名被试从事持续注意反应任务(SART)。两类视觉刺激分别以罕发与频发概率混合呈现,神游状态出现以罕发刺激的错误反应为依据,比较两种状态(神游有/无)下频发刺激引出的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行为绩效。采用(神游状态:有,无)×(罕发/频发概率:0.1/0.9,0.2/0.8,0.3/0.7)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反应时间的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460.54±46.46 ms)短于0.2/0.8组(485.42±47.23 ms)与0.3/0.7组(485.99±54.85ms),F(2,18)=14.083,P=0.000;神游的(468.82±48.74 ms)显著短于非神游(485.82±51.53 ms),F(1,9)=38.108,P=0.000。漏报率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24.61±11.65)%]高于0.2/0.8组[(19.94±9.94)%]与0.3/0.7组[(20.52±9.60)%],F(2,18)=4.924,P=0.020。感受性指标d’无显著概率效应。ERP的F值参数映像显示概率与神游交互效应出现在双侧顶区(500~600 ms);概率效应出现在左前额和右顶区(300~350 ms)以及双额区(800~900 ms);神游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感知觉阶段(150~350 ms)双侧枕区和额极(250~300 ms);判断与决策阶段(400~600 ms)的双侧额颞顶区;反应监控阶段(800~900 ms)的双侧额区。结论在神游阶段,外源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整体上削弱,反应虽加速但更易出错。神游可能系执行注意系统的监控失败所致。SART的刺激概率结构通过执行注意系统影响外源性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AX型连续操作测试(AX-CP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及其脑机制。方法在AX-CPT任务中,18名大学生仅要求针对反应线索A后的反应探针X按键,而对抑制线索B后的各类探针X或Y均不反应。设立3组互补的AX型/AY型任务概率:0.55/0.15,0.35/0.35,0.15/0.55;保持BX型和BY型任务概率恒定,均为0.15。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线索A概率愈高,AX型反应愈快且BX型虚警愈多。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显示概率效应显著脑区和时段分别是:线索A:顶中央区(300~350 ms)与左枕区(450~500 ms);线索B:右前额(350~500 ms)和左前额(750~950 ms)。AX型探针:右额顶(200~250 ms)、左额极、右背前额及双顶区(300~400 ms)和双顶枕区(400~650 ms);AY型探针:额中央区(350~500 ms)-P3效应;BX型探针:右颞区及左枕区(300~350 ms);BY型探针:左颞区(150~250 ms)。结论任务概率不仅影响反应型线索编码和抑制型线索期待,而且分别调节了四种类型探针加工相关的神经集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探讨顺序及计数任务加工的脑机制.方法 16名大学生针对呈现的双字母和参考数字图片分别完成字母顺序判断任务和字母间距与参考数字比较的计数任务, 同时记录其19通道ERP.采用2(任务:顺序、计数)×3(字母间距:1、2、3)两因素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和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顺序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计数任务[F (1, 15)=502.43,P =0.00],前者正确率显著低于后者[F (1, 15)=52.96,P =0.00].计数任务行为绩效存在显著距离效应:三种字母间距的反应时间[(1710.6±176.6)ms,(2133.2±201.3)ms,(2437.3±198.9)ms]和正确率分别随字母间距加大而延长或降低.ERP统计参数映像显示:顺序任务的右前额颞和左额颞活动(350~800 ms)增强;计数任务的额顶网络活动(200~300 ms)增强,右顶颞活动(860~890 ms)与字母间距线性关联.结论 顺序任务比计数任务执行更快但更易出错.前者ERP效应提示右侧半球提取和利用左侧半球存贮的字母顺序知识,反映了从记忆直接提取答案策略.后者的额顶ERP效应提示工作记忆机制的参与,右顶颞区ERP效应反映字母间距离效应和计数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 16名受试者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按键判定4个项目中是否存在1个目标,其中目标和1个分心物可能具备颜色突出性.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应用2(分心物突出性:有、无)×3(目标:缺失、低突出性、高突出性)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99,29.79)=21.56,P=0.00).低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 (552.57 ±82.32) ms]和缺乏[(540.47±75.68)ms]条件下差异显著(t(15)=-2.489,P=0.025).高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527.14±77.84) ms]和缺乏[(527.77±78.31)ms]条件下无显著差异(l(15)=0.162,P=0.873).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知觉阶段(350 ~450 ms),分心物和目标的突出性效应分别出现在处理刺激新奇性的右额顶颞区和视觉加工相关的顶枕区,两者的交互效应存在于刺激熟悉性加工及分类相关的左颞区(450~ 600 ms).结论 高突出性目标的迅捷加工得益于早期其与分心物的并行处理以及后期左颞区熟悉性网络对其的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利用AX型连续操作测试(AX-CP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及其脑机制。
方法在AX-CPT任务中,18名大学生仅要求针对反应线索A后的反应探针X按键,而对抑制线索B后的各类探针X或Y均不
反应。设立3组互补的AX型/AY型任务概率:0.55/0.15,0.35/0.35,0.15/0.55;保持BX型和BY型任务概率恒定,均为0.15。行
为绩效和ERP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线索A概率愈高,AX型反应愈快且BX型虚警愈多。ERP
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显示概率效应显著脑区和时段分别是:线索A:顶中央区(300~350 ms)与左枕区(450~500 ms);线索B:右
前额(350~500 ms)和左前额(750~950 ms)。AX型探针:右额顶(200~250 ms)、左额极、右背前额及双顶区(300~400 ms)和双顶
枕区(400~650 ms);AY型探针:额中央区(350~500 ms)-P3效应;BX型探针:右颞区及左枕区(300~350 ms);BY型探针:左颞区
(150~250 ms)。结论任务概率不仅影响反应型线索编码和抑制型线索期待,而且分别调节了四种类型探针加工相关的神经集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方法 13名受试者从事情感词汇的颜色判别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情绪词效价: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行为指标反应时间和反应正误率均无显著差异.ERP的F值参数映射示显著情感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枕区(200~220 ms);左前额及中央额区(270~300 ms);枕顶区(左560~580 ms、右620~630 ms).结论 任务无关的情绪词加工在不同阶段涉及广泛脑区,ERP在情绪研究和评价方面比行为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病理性网络使用( PIU)者执行视觉修正的Eriksen侧抑制任务的错误相关负波电位(ERN)特征检测,探讨PIU反应监控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 符合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 PIU标准的23例作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匹配性别、年龄的2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修正的Erikson侧抑制任务包括4种靶刺激,即2种一致性刺激(<<<<<与>>>>>),2种不一致性刺激(<<><<与>><>>).呈现时间250ms,被试反应时间为1100ms(包括刺激呈现时间250ms).记录被试者执行任务时的脑电图.应用BESA 5.2.0软件离线分析ERN波幅.结果 PIU组错误率[(19.8±3.45)%]明显高于对照组[(13.1±2.67)%](P<0.01);PIU组反应时间[(440 ±21) ms]明显短于对照组[(495 ±18) ms] (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ERN波幅在组间、前额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前额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768,df=1,P=0.000;电极位点:F=615,df=2,P=0.000;组间×电极位点:F=516,df=2,P=0.000);组间、中央电极位点以及组间×中央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768,df=1,P=0.000;电极位点:F=599,df=2,P=0.000;组间×中央电极位点:F=483,df=2,P=0.000);IAD ERN波幅比对照组低.结论 PIU存在反应监控功能功能缺陷,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神经心理与ERP的特征,支持PIU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或与之相关疾病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执行功能特点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情况, 并分析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3月, 在四川省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选取女性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50名, 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50名作为试验组, 同时在某学校招募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男性50名、女性5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N-back测验、色词干扰测验(Stroop测验)、河内塔测验对执行功能进行测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4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执行功能差异,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试验组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执行功能比较, 0-back正确反应数[(105.38±17.00)个, (114.05±5.29)个]及正确反应时[(728.82±110.95)ms, (652.24±89.88)ms]、2-back正确反应数[(54.78±23.04)个, (74.01±12.01)个]及正确反应时[(585.7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广泛性焦虑(GAD)注意缺陷的特征。方法对确诊的30例GAD患者进行注意网络测试(ANT)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临床症状评定,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n=30)的ANT结果相比较。结果GAD组执行控制网络时间[(117.37±28.84)ms]较正常对照组[(98.70±33.40)ms]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警觉网络和定向网络效率[(23.47±23.02)ms,(41.17±19.72)ms]与对照组[(21.63±15.89)ms,(48.33±23.56)ms]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亦无明显差异。GAD患者警觉网络、定向网络与及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GAD患者执行控制网络受损,警觉网络和定向网络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定向遗忘的神经机制.方法 12名硕士生参与实验.采用项目线索方法,学习阶段首先呈现双字词,随后分别呈现线索提示该词需记忆、遗忘或无任务要求(控制组).在测试阶段进行新旧项目再认.应用任务线索三水平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分析了行为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in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ins)和额顶枕颞区(48~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e)时空模式探讨时序记忆信息检索的神经机制.方法 17名青年学生参与实验.基于Sternberg范式,在编码维持期系列旱现四个不同颜色的项目一圆形;在记忆检索期,被试针对呈现的一对探针图形、须分别完成项目时序判断(时序包含三种间隔)、新旧项目再认判断及几何图形辨别三种任务.应用单因素三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比较,分析了记忆检索期的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e.结果 时序间隔因素的行为绩效差异有显著性:反应时间分别为(745.5±106.1)ms,(711.7±102.2)ms,(653.7±81.5)ms;(F_((1.28,20.48))=43.37,P=0.00).正确率分别为(62.8±7.0)%,(72.5±5.4)%,(84.5±6.4)%;F_((2,32))=132.60,P=0.00.项目间隔越近,反应时间越长,正确率越低.任务因素行为绩效亦显著:反应时间[F_((1.32,21.11))=135.99,P:0.00]及正确率[F_((2,32))=200.31,P=0.00],但时序记忆组与项目再认组的行为绩效差异无显著性.ERP统计参数映射提示时序记忆间隔效应起始于左颞(260~270 ms)和双侧顶枕区(280~290 ms),突出呈现在双侧顶叶(300~400 ms);时序记忆与再认记忆均涉及双侧半球的广泛区域,但两者比较未见ERP效应.结论 在时序记忆榆索阶段,时序间隔的距离效应的神经相关主要存在于双侧顶叶;时序信息的检索同客体信息一样,涉及双侧半球的广泛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m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ms)和额顶枕颞区(480~-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旋转角度、左/右、手掌/手背三因素对手映像心理旋转处理速度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40名健康受试者(20名男性,20名女性),以0°和180°的手图片作为刺激,每次随机呈现单张手图片,需要判断呈现的图片是左手还是右手.电脑自动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 ①受试者对180°图片的反应慢于0°(P<0.01);②对O°手背图片的判断,女性反应速度快于男性[左手背:男(1033.16±245.85)ms,女(853.15 ±142.79)ms;P=0.014.右手背:男(973.07±217.11)ms,女(796.28 ±146.67)ms;P=0.016].并且对右手的反应速度快于左手,差异有统计意义(男:P=0.028,女:P=0.038).③女性对0°手背的判断[左:(853.15 ±142.79)ms,右:(796.27±146.67)ms]快于手掌[左:(1002.72±227.91)ms,右:(986.06 ±230.03)Ins],具有显著m性差异(均P<0.01);而男性却在180°图片判断时对手背反应慢于手掌,具有统计意义(P<0.001或<0.01).结论 旋转角度、左/右、手掌/手背对手的心理旋转处理速度有影响,且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反应较快.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effect of three factors(the angle of rotation, left/right,palm/back) on hand mental rotation. Methods 40 healthy adults (20 males and 20 females, age; 18~26 yea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y simulation of human hand as picture stimuli,participants were instructed to decid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ether the stimulus was a left or right hand. The accuracy rate and reaction time of the behavior task were quantified. Results ① the subjects' reaction speed was far slower at 180° than 0°(P<0.01). ②On judgment of 0° back picture,females were faster than males(left back: males( 1033. 16 ±245.85) ms,females( 853.15 ± 142.79) ms,P=0.014; right back; males( 973.07 ±217.11) ms;,females (796.28 ±146.67 )ms, P = 0.016). And,the right hand was responded faster than left hand,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males; P = 0.028, females; P=0.038). ③The time of females in judging the 0° hand back ( left (853. 15 ± 142.79) ms,right (796. 27 ± 146. 67 ms) ) was shorter than palm(left ( 1002. 72 ± 227. 91) ms,right ( 986.06 ± 230. 03) ms),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both at P < 0. 001). In contrast, males in judging the 180° pictures, the speed of reaction to back(left ( 1252. 70 ±269. 35) ms,right ( 1216. 68 ±293. 54 )ms) was slower than palm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ft: P < 0. 01, right: P = 0. 015). Conclusion The three factors (angle of rotation,left/right,and palm/back) all exert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hand mental rotation. It really has gender difference on hand mental rotation. Females response faster than mal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方法 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程序编制ERP范式,20名在校学生在主动答对、故意答错和被动答错三种情况下完成试验任务.结果 ①三种试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由短至长依次为:主动答对(681±21)ms、故意答错(741±25)ms和被动答错(946±31)ms,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F=115.73,P=0.000).②所采集的ERP波形中,N2(160~200ms)和P2(200~300ms)成分在故意答错及被动答错条件下的波幅高于主动答对情况;其中N2成分的波幅在三种条件下差异有显著性(F=6.896,P<0.01),分别为:主动答对(-0.376±0.58)μV、故意答错(4.31±0.58)μV及被动答错(1.77±0.82)μV.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的某些指标对识别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方法: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MI模型,2d后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模拟缺血缓冲液中用玻璃微电极测定动作电位90%复极时间(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观察后除极(AD)和其他电生理现象。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直接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正常Tyrode’s液中观测上述指标。结果:慢频率刺激时,MI组APD90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动周期(CL)=800ms,(247.4±20.5)ms比(284.6±13.4)ms,P<0.05;CL=500ms,(246.7±15.3)ms比(268.4±17.8)ms,P<0.05]。MI组ERP明显短于对照组[(207.1±18.3)ms比(232.3±17.6)ms,P<0.05]。CL=200ms和300ms时,MI组27根假腱索观察到迟后除极(DAD);CL=200ms,MI组30根假腱索均出现动作电位(AP)交替现象。Ryanodine全面抑制MI组假腱索的DAD和AP交替现象。结论:MI后假腱索DAD和AP交替现象与浦肯野细胞钙调控异常有关,且可能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时心房肌的电生理重构。方法 :快速持续起搏犬右心房 8~ 10周 ,制备持续性AF模型。比较对照犬 ( 8只 )与起搏犬 ( 10只 )的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 ,ERP)和心房颤动波周长 (atrialfibrillationcyclelength ,AFCL)的变化来分析心房肌的电生理重构。结果 :起搏组P波时间和PA间期比起搏前明显延长 (P波时间 90 5± 10 5对 5 3 6± 8 3ms ;PA间期 5 9 6± 8 8对 3 8 6± 11 4ms ,P <0 0 5 )。经程序刺激ER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S1S13 0 0ms 115± 2 3对 15 0± 2 1;S1S14 0 0ms 10 5± 2 7对 15 4± 2 4ms ,P <0 0 5 )。同一心房不同部位的ERP和AFCL也存在差异。结论 :心房率的长期变化可引起ERP和AFCL的变化 ,即心房肌发生电生理重构 ,而且不同部位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