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其手术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年龄大于70岁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伴发内科疾病、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17例获得随访3~23个月随访的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出现的全身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局部有脑脊液漏和伤口延迟愈合。17例患者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为66.7%,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占11.7%。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控制伴发疾病,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并随访。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6年,平均2.5年。术前JOA评分平均为(6.96±1.59)分,最后一次随访评分为(13.26±1.63)分,好转率平均(87.39±8.11)%。优良率88.4%。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简单易行,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对均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经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并确诊为12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29例患者,参照Hadjipavlou AG等制定的椎管狭窄的治疗规则选择Quadrant微创系统手术方式。同时对手术后患者施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9例患者所有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手术疗效标准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优21例患者,良5例患者,可1例患者,差2例患者,优良率89.6%。结论:通过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固定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对48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并对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影像学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48例获得平均1年9个月随访,JOA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为88.2%,融合率为83.3%。结论 对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是一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54例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效果。方法对54例3个节段以上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并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以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共有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优15例,良26例,可6例,差5例,优良率78.8%,JOA评分改善率达67.6%。结论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适当,内科合并症控制得当,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8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8个月~3年,平均2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2.4%,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7%,仅3例发生术后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给予患者取出内固定,2例患者发现临近节段退变,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余病例未发生再次椎管狭窄、医源性滑脱、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植骨不融合等现象.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适当,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2000年初-2006年底收治的50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行单纯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150例,行单纯椎管扩大术,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定,侧弯118例,行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 随访卜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裕钦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593-594
目的尝试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重度而广泛的腰椎管狭窄症。方法本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48.7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跛行距离50m~200m。本组平均手术做2.4个间隙,开窗3.5个。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4d~8d下床活动。随访结果显示:除1例术后症状未缓解而再次行椎管扩大减压术外,其余患者术前间歇跛行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我们承认该手术具有既缓解症状又维持脊椎稳定性的特点,但应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平均31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4分。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5.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0.5%,术后JOA评分平均14.6分。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为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涂抹治疗,治疗组给予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91±0.74 vs. 2.5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显著提高了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叶氏正骨十步手法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DLSS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叶氏正骨十步手法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对照组采用叶氏正骨十步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脊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氏正骨十步手法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DLSS优于单纯正骨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LIF(TLIF 组,n=24)与 PLIF(PLIF 组,n=24)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成功率、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LIF 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 PLIF 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后半年 TLIF 组融合率为87.5%,PLIF 组为95.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滑脱椎体术前滑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 VAS、ODI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但术后半年两组 VAS、OD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 与P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年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其中16例行单或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术,21例采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6例次,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Oswestry评分从术前(61.02±6.49)分改善至(26.91±7.91)分,主观满意度达83.8%;单纯减压组与内固定组比较,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疾病的基础上,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变短,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和症状重体征轻,以退变性狭窄最为常见,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就其手术治疗来讲,传统手术治疗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已成现实,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脊柱微创技术诞生并不断发展,这对脊柱外科疾病,特别是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此,现我们对脊柱微创技术治疗LSS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修海军 《河北医学》2012,18(4):464-466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椎管狭窄合并巨大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接受该术式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0,4岁.结果:本组25例患者经3、6、24月的随访,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5%,74.4%,76.5%,术后行X线,MRI复查,内固定无松动,颈髓压迫解除,恢复了圆柱形状.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椎管狭窄合并巨大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能充分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优点:缩短治疗周期,消除了二次手术的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髓海绵状血管瘤和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某55岁女性患者,经腰椎X线、CT和MRI检查拟诊为L 4~5腰椎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伴L 5硬膜内髓外肿瘤,并行双侧L 4椎板切除减压术、L 4~5的PLIF+螺丝内固定和肿瘤切除术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左下肢和左侧臀部疼痛感消失,术后行走无明显不适。术后CT无明显异常,显示减压充分、固定满意。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生活自理。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和腰椎滑脱同时在一次手术报道不多,小心操作,充分减压、保护神经,建立坚强的内固定融合椎体是确保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44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三种疾病的特点,发现它们均造成椎管容积减小和神经根受压这一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相近,因此,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要注意大多伴有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