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I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头颅CT报告2例硬膜下积液;3例行头颅MRI检查示硬脑膜增厚;全部患者采用内科综合疗法,均痊愈。结论:SIH的临床表现多样,体位性头痛是特征性症状,腰穿脑脊液(CSF)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预后良好,但少数并发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2.
王红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65-136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亓学海  毕经芳 《临床医学》2009,29(10):91-92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低颅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小儿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及呕吐为主要表现,甘露醇的不当应用、腰穿、感染、脱水等为主要继发因素,经补液等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预后良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医源性因素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4.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 hypotensin,SIH)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60 mmH_2O时所产生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随着近年影像学的发展,对该病的报道增多、认识亦有提高。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SIH 59例,本文对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SIH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8例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低于60mmH2O,多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眩晕、精神障碍、复视、自主神经症状等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和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和医生意识的提高,对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低颅内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腰穿、脊髓造影或脊髓麻醉后。1938年Schaltenbrand首先报告了自发性低颅内压征(SIH),认为SIH最常见的原因是脊膜缺损继发脑脊液(CSF)漏。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核素造影,脑膜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尤其MRI增强扫描等技术的应用,对SIH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和认识。作于2004年1至3月收集2例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合献复习,对SIH的病因及MRI变化进行探讨,以提高对SIH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硬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颅脑MRI强化特征有助于SIH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防止误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 a间误诊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误诊为高颅压综合征,后根据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与高颅压综合征相类似,极易引起误诊;防止误诊关键在于提高对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和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43例不同损伤类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自发性低颅压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自发性低颅压均有典型的直立性头痛以及头颅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所示的硬脑膜广泛异常强化。其中1例虽然腰椎穿刺并无颅内压降低,但颈部MRI抑脂相提示脑脊液外漏。结论:脑脊液漏可能是导致自发性低颅压的主要原因,腰椎穿刺测压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有助于诊断,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硬膜外血液补片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2例低颅压综合征和7例肥厚性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治疗预后。低颅压综合征及肥厚性硬脑膜炎虽为不同性质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低颅压综合征多见于年轻女性者,头痛与体位有关,CSF压力明确低于正常,免疫相关检查常无异常,病程较短,治疗主要以补液为主,与肥厚性硬脑膜炎区别。低颅压综合征及肥厚性硬脑膜炎两种疾病特点明确,早期进行腰穿及MRI检查以及跟踪复查,及时正确诊治,改善患者预后,必要时纵向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复视及颈强直;CSF压力均<60 mm H2O,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增多8例、红细胞增多9例;均行头CT检查,4例分别出现硬膜下积液和脑室变小;2例头颅MRI增强检查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均采用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SF容量减少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低颅压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IHS)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I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并可伴随不同的症状;CSF压力均〈70mmH2O,白细胞计数(WBC)增多6例,红细胞计数(RBC)增多4例,蛋白升高10例;18例行头颅CT检查,15例正常,2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18例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例正常,11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并强化,2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给予大量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IHS的特征性症状,腰穿CSF及头颅MRI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 (CSF)及影像学的改变。方法观察 5例SIH患者并复习文献 ,总结SIH的临床表现、CSF、CT和MRI的变化。结果体位性头痛是SIH最典型的临床症状 ;CSF压力均小于 70mmH2 O ,CSF可呈血性 ,蛋白可以增高 ;CT可见脑室缩小 ;增强MRI检查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及“脑下沉”等特征性改变。结论了解SIH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 ,可提高SIH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有与体位相关的头痛;脑脊液压力均小于70 mmH2O,血性脑脊液3例,红细胞增高6例,白细胞增高3例,蛋白增高7例;14例行头颅CT平扫,12例正常,1例双侧硬膜下积液,1例双侧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和增厚;2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脑脊液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黄丹江  郏鹏  郑海澜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49-1750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低于70 mmH2O可以确诊.MRI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笔者收集2009年6至2010年9月间经临床证实并行MRI检查的病例13例,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以反复自发性颅内出血为表现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SIH综合征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例以反复自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整个病程中均无SIH综合征的特征性体位性剧烈头痛,行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诊断为SIH综合征,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随访14个月无复发。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要特别警惕SIH综合征可能,必要时行颅脑MRI增强扫描,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8.
高煜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987-989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18例的MRI资料.[结果]MRI表现为硬脑膜增厚9例,窦汇扩张8例,脑下垂5例,硬膜下积液4例,10例增强检查患者中9例硬脑膜明显均匀强化,10例患者MR脊髓造影术(MRM)示脊膜憩室、囊肿或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硬脑膜增厚、脑组织移位、硬脑膜强化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anial hypotension.SIH)是一组原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小于70 mm H2O(1 mm H2O=0.098 kPa)的少见综合征.其病因不明,预后良好.对于SIH引起的硬膜下血肿则更为少见.现将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5例SIH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治及护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分析自发性低颅压与继发性低颅压的差异。对10例自发性低颅压与11例继发性低颅压在病因、脑脊液、影像学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自发性低颅压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因相对明确。血性脑脊液发生率较低。影像学易确诊,治疗及预后随原发病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