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23例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以23例上颌后牙常规牙种植体植入术为对照,术后1周及1、3、6个月检查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和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或上颌窦炎症发生,各时期X线片检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6个月均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经不同时间随访,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同上颌后牙常规牙种植体植入术一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扩大牙种植体植入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上颌窦提升手术对上颌后牙区牙槽嵴发生萎缩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种植科2010-2011年的临床病例。采用闭式和开窗两种上颌窦提升手术方法,对36例患者45颗牙槽嵴萎缩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行上颌窦提升术,之后行种植体植入术。6个月后拍摄数码曲面断层片,观察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术后种植体骨结合情况,测量手术后6~24个月期间内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以及上颌窦炎症发生。 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结论两种上颌窦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均为良好。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在上颌后牙牙槽嵴萎缩的患者中有广阔的前景,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患者植入196枚种植体,患者平均年龄60.6岁。将自体松质骨(Spongiosa)与Bio-OSS混合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根据情况一期或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至少6个月,选用适当的上部修复体进行义齿修复。结果:上颌窦提升术后或/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松动或脱落,供骨区和种植术区均未见并发症。术后12个月PTVs最小为-5,X线检查种植体周垂直骨吸收均不超过1mm。种植体全部稳定地行使功能。结论:应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扩大种植适应证,并观察其修复使用的成功率。方法通过40例患者55颗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及同期ITI及BLB种植体植入术,术后1、3、6个月检查评测种植体骨结合状况、上颌窦愈合以及戴牙修复后12、3、年的使用情况。结果 54颗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症发生,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经6-5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1颗因咬硬物失败。结论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并同期种植植入术能有效地扩大种植适应证,解决了上颌后牙骨高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短种植体修复颌间距离过大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下颌后牙区骨高度6.0~8.0mm缺牙患者,共25枚种植体经牙槽嵴顶入路用Bicon种植体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临床上恢复功能后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4.7个月,未发现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松动及脱落.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短种植体修复上下颌后部骨量严重不足的缺牙区虽在临床上出现冠--种植体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骨牙种植中的成功率。【方法】22例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37颗短种植体,术后六个月行临时义齿修复,临时修复半年后行永久修复。【结果】种植体术后观察8~24个月,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无疼痛,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力。X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周围及底部均有硬组织包绕,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短种植体植入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就诊时间,是上颌后区萎缩牙槽骨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短种植体在后牙区骨髙度不足病例中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56例患者,均为上、下颌后牙区高度不足的病例(4.5~7.5mm),分别植人OSSTEM短种植体(长度6~7mm),其中下颌植人54枚种植体,上颌共植入40枚种植体。其中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髙度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6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结果经12个月的临床观察,有54例92枚OSSTEM短种植体临床检査种植体稳定,X线检査,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有2例患者上颌2枚种植体二期手术时松动脱落,种植成功率为97.87%。结论在后牙区骨髙度不足的病例,通过植入OSSTEM系统短种体,扩大了种植适应证,治疗成功率较髙,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为解决上领后牙区牙缺失后牙槽骨萎缩导致骨量不足而采取的开放式上领底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距离较短的患者行上领窦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植入后种植体稳定,无松动或脱落,无上领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结论 上领窦提升植骨及同期行种植体植入术,方法可靠,对解决上颌后部牙齿缺失后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BCT研究上颌后牙区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的成骨效果。方法:对42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修复后1年进行CBCT检查,选择CBCT上通过种植体中心的矢状面测量新生骨的高度。结果: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种植体近中和远中新生骨的高度分别为(3.20±0.45)mm和(3.45±0.65)mm,修复后1年则分别为(3.36±0.43)mm和(3.53±0.48)mm,与术后6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植入Ankylos种植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新骨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导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唇侧骨板骨吸收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植入22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3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丢失。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可避免因钻骨造成骨量缺失,保存骨量,提高GBR成功率,拓宽了种植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获得种植体的Ⅰ期植入,大大改善修复后美学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微创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抬高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 mm(4.8~7.6 mm),进行微创骨挤压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 mm(2~5 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小良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 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平均增加2.3 mm(1.8~3.7 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 mm(1.0~1.7 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病例,手术操作步骤简单,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创伤要小,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种上颌窦内提升后种植修复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2种不同的上颌窦内提升方式后种植修复3年的临床情况,如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结果 2种不同的上颌窦内提升方式后种植修复3年的种植体存留率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加骨与否可能对种植修复的远期临床效果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特点和方法。方法: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常规种植或加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上颌窦外提升、使用短种植体技术、倾斜种植技术等方法,共完成上颌后牙种植病例85例,174颗种植体,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5年8个月(58年)。结果:无上颌窦炎症发生,2颗脱落,余牙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成功率98.85%。结论:上颌后牙缺失的病例,应用CBCT观察缺牙区骨质骨量情况,结合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综合考虑,分别采用不同种植方法,可以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增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手术在前牙缺失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上颌前牙缺失患者72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采用骨增量技术中的种植方法进行修复手术,B组采用隐形义齿的方法进行修复手术,C组则采用烤瓷冠桥技术进行前牙缺失修复手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并对比植体植入上颌后3-6个月的二次修复前以及修复后9个月的情况进行X片检查,观察植体和周围的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A组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愈合良好的有22例,愈合优良率91.67%;B组愈合良好的有14例,愈合优良率58.33%;c组愈合良好的有15例,愈合优良率62.50%,A组患者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增量技术中种植修复对于上颌前牙缺失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并且修复过后骨组织和植体之间也获得了良好的覆盖,保证了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口腔种植义齿因具有不伤及健康牙齿、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等优点,成为牙列缺损与缺失的重要修复方法之一[1]。在进行种植体植入的过程中,某些生理部位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不易把控种植方向、深度,影响种植成功率。上颌骨前壁在前磨牙区根方存在生理性骨凹陷,骨质结构相对薄弱[2],临床上常常忽略其倒凹的存在,造成植体颊侧穿孔,导致潜在的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牙缺失采用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均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上颌窦底高度、种植体情况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及上颌窦有无炎症变化,术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对痛苦指数进行测评痛苦指数,术后让患者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在X线片上测算上颌窦底提升距离及骨吸收高度.结果 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无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鼻部渗血和上颌窦炎症,术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均成功负载;对4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患者无不良自觉症状,种植体无脱落或松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牙龈组织健康,成功率达100.0%;随访发现,术后6个月患者的骨吸收值为(0.56±0.18),明显高于3个月时的(0.4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患者骨吸收值为(0.59±0.19),与术后6个月时的(0.56±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尤其是牙槽骨高度在5 mm以下时,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即上颌窦底剩余牙槽嵴垂直骨高度(RBH)≥1 mm且≤3 mm时行经牙槽嵴顶上颌 窦底二次提升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12年3月~2014年12月就诊的上颌后牙缺失 拟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的患者78例,符合RBH≥1 mm且≤3 mm,牙槽嵴宽度≥5 mm,采用经嵴顶二次提升法,共植入种植体 148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5年,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满意度、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存留率、软组织 情况、窦底骨高度变化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术中发生3 例上颌窦底黏膜破裂,穿孔率为3.85%(3/78)。23 例 (30.67%)存在轻微疼痛,52例(69.33%)无头痛发热,无明显疼痛及肿胀反应。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值术后即刻和术后半年 分别为58.39±1.39,81.88±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率100%,愈合期及随访过程中无一种植体脱落,种植体 存留率为100%。比较随访时间1年和5年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上颌 窦底提升高度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术后1年和术后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相 比,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二次提升术植骨手术创伤小、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并 取得良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