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某工程机械制造车间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以及通风设施的风速,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显示,8名焊接操作工的TWA平均为6.2 mg/m~3,8个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5,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各工位设置的吸风口平均风速为2.56 m/s,每个吸风口距离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距离为4.6 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风速为0.23 m/s。评定7个焊接工位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该制造车间通风设施的除尘效果较差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造通风除尘设施,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防护措施,降低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某抽油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和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
结果 该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75 ±2.35)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 ±1.37)mg/m3,超限倍数在1.6~2.9之间,12个焊接工位中9个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率75%。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0 ±0.17)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0.92)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平均风速为(0.30 ±0.08)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该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焊作业场所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防护效果。方法通过对专用车制造车间移动式烟尘净化器安装前、后不同时间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排尘罩口风速进行检测,并对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浓度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3.0倍。安装净化装置后,焊接岗位烟尘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4个焊接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11.9倍。安装净化装置后,有2个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5~2.0倍。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在净化装置运行第2天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0.15mg/m3,第3天的浓度为0.19mg/m3。电焊作业控制点的风速在0.15~0.24m/s,不能将电焊烟气全部吸入罩内。结论移动式烟尘净化器能有效控制专用车制造车间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但应对净化装置的滤料定期进行清洗、更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黑龙江省某采油装备制造公司抽油机组装车间(以下简称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6月对组装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组装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平均为5.75 mg/m~3,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2,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8人8 h CTWA超标率为66.7%;12个焊接工位超限倍数超标率为75.0%。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 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m,各焊接工位平均风速0.30 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1级。结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某电焊车间新上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净化效果。方法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对工人作业岗位和接尘作业工人分别进行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风系统未开启前,车间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2.62±1.05)mg/m3,(3.90±1.31)mg/m3;通风系统开启后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1.61±0.43)mg/m3,(1.48±0.26)mg/m3;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工作岗位和作业工人的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间电焊烟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钱耀忠  沈菊华  张连红  张唯一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8-1320,1323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2009—2011年16家企业电焊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情况,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多次(3次)短时间采样法估算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个体(不定点)采样实测TWA浓度。结果电焊烟尘总平均浓度为3.18 mg/m3,定点采样电焊烟尘平均浓度为1.33 mg/m3,个体采样电焊烟尘平均浓度为3.80 mg/m3;电焊烟尘浓度总合格率为79.3%,定点合格率为85.7%,个体合格率为75.6%。接触电焊烟尘时间4 h与4 h总合格率比较显示,接触时间4 h电焊烟尘合格率定点与个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P0.01),接触4 h电焊烟尘总合格率定点与个体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05)。定点接触时间4 h与4 h合格率比较,接触时间4 h电焊烟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8,P0.01),个体接触时间4 h与4 h电焊烟尘合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5,P0.01)。对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进行桶内桶外工人电焊作业的电焊烟尘比较,合格率分别为41.67%和90.7%,桶内桶外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P0.01)。结论焊接工人接触时间的不同,测得电焊烟尘浓度也不同,随着作业时间延长,电焊烟尘浓度增高;桶内桶外测得电焊烟尘浓度也不同,电焊烟尘浓度桶内高于桶外,对工人接触时间的不同和环境不同,应采取不同作业时间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连市某造船企业在不同作业地点的电焊岗位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电焊烟尘浓度[总粉尘(总尘)、呼吸性粉尘(呼尘)、细颗粒物(PM2.5)、吸入性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水平的差异,以及同一作业地点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之间的电焊烟尘浓度差别,以探讨造船行业电焊烟尘的防护策略,并探讨不同作业环境下选择适宜的采样方法。方法根据造船企业焊接作业地点的不同,划分为室外露天、室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3种。每种焊接作业地点采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的方法同时采集焊接作业中的电焊烟尘。在颗粒物检测过程中,同一作业地点颗粒物的采集、个体和定点采样同时进行。结果无论是采用定点采样还是个体采样,根据电焊烟尘浓度水平比较,有限空间作业最高[定点采样(过氯乙烯滤膜)M值为8.00 mg/m3,个体采样M值为19.67 mg/m3],室内作业次之,室外露天最低[定点采样(过氯乙烯滤膜)M值为2.23 mg/m3,个体采样M值为4.81 m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电焊烟尘不合格率进行比较,在定点采样中有限空间作业最高(81.82%),室内作业次之,室外露天最低(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个体采样中有限空间作业最高,室外露天次之,室内作业最低,有限空间作业个体采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作业地点的检测中,个体采样浓度明显高于定点采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中,PM2.5和PM10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大连市某造船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电焊烟尘浓度水平均最高(总尘、呼尘、PM2.5、PM10、TSP),是造船行业最应该加强防护的作业地点。个体采样浓度明显高于定点采样浓度,个体采样的检测数据更有参考价值,更能反映出电焊烟尘的暴露水平。造船企业管理者应提高电焊烟尘中小颗粒物PM2.5和PM10的防护意识,维护焊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8.
移动式电焊烟尘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研制一套移动式焊接烟尘处理装置,为非固定电焊烟尘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该套除尘系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除尘装置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进行检测,CSTEL为2.8 mg/m3、CTWA为0.98 mg/m3,比治理前分别下降了4.5倍和5.3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套移动式电焊烟尘除尘设施符合局部通风排风系统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足以将产生的尘源吸入罩内,达到高捕集效率,效果良好,可供同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某汽车座椅焊接车间的通风系统效果和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检测,该电焊车间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合格率为100%,电焊烟尘的合格率为17%。电焊车间局部通风系统存在罩口与焊接点距离较远、控制点风速偏低及部分焊接岗位未设置局部排风设施等问题。建议该企业应综合治理电焊车间的通风系统,有效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11-413
收集2016-2018年武汉市55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计算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标率,了解电焊工电焊烟尘暴露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8年电焊烟尘浓度呈逐年降低,2018年电焊烟尘浓度为(0.8±0.8)mg/m~3明显低于2016年(1.0±1.8)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弧焊和手工气保焊的电焊烟尘浓度、C_(TWA)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焊接,采用自然通风的电焊烟尘浓度、C_(TWA)均明显高于局部抽风和局部送排,电焊烟尘超标率受焊接类型、行业类型和接触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电阻焊和机器人气保焊的超标概率低于手工电焊、汽车制造业的超标概率低于金属制品业,减少接触时间可降低超标概率。提示,电焊烟尘超标率的控制更要着眼于改变生产工艺和工人操作方式,控制工人的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汽车改装厂CO2气体保护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在焊接作业场所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防护效果。通过对汽车改装厂车桥焊装车间移动式烟尘净化器安装前后及使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的CO2气体保护焊作业过程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浓度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5~6.10倍。安装净化装置后,焊接岗位烟尘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4个焊接岗位中有3个岗位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超标,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11.7倍。安装净化装置后,4个焊接岗位有2个岗位的浓度超标,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6~1.9倍。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在净化装置运行第2天达到0.149mg/m3,接近国家职业接触限值0.15mg/m3,第3天的浓度为0.184mg/m3,超出了职业接触限值。提示,采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能有效控制汽车改装厂CO2气体保护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值得推广应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使用2d后,净化效果明显下降,需要及时对滤料进行清洗和更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2 年上海市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总尘的暴露水平,分析影响暴露的主要因素。 [方法]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运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178 家各类企业204 个车间的534 名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个体采样器呼吸带采样,重量法测定现场空气电焊烟尘总尘的浓度。应用调查问卷现场调查、收集可能影响暴露的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混合效应模型及过量暴露概率对电焊烟尘总尘进行定量暴露评估。 [结果] 共获得534 份电焊烟尘样品,浓度检测值呈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均数为(1.6±3.9)mg/m3,超标率23.2%。算术均数估算值为4.0 mg/m3,过量暴露概率为0.273。混合效应模型显示,造船行业和金属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和室内施焊电焊烟尘暴露水平明显增高(P 〈0.05);而氩弧焊和良好通风处电焊烟尘暴露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良好的通风可使同等焊接工艺的电焊烟尘浓度降低34%。 [结论] 上海市整体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暴露水平高,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健康风险,应优先制定和开展电焊烟尘防控措施。行业、企业规模、焊接工艺种类、通风效果、作业点特征是影响电焊烟尘总尘浓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也证实良好的通风可有效减少电焊烟尘总尘暴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2—2014年电焊作业哨点企业工作场所电焊烟尘的暴露水平,分析影响暴露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加强电焊作业监管,预防和控制电焊工尘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电焊烟尘主动监测,个体采样器呼吸带采样,重量法测定现场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浓度。开展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可能影响暴露的因素,运用描述统计分析辖区电焊烟尘暴露水平及影响暴露的因素。结果共获得204份电焊烟尘样品,浓度检测值中位数为2.6(P_(25)为1.3;P_(75)为4.7)mg/m~3,算术均数为4.5 mg/m~3,超标率为30.9%。3年中,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率2013年(38.9%)最高,2014年(17.5%)最低。其中中型企业为40.9%、国外投资企业为33.9%、内资企业为32.6%、金属制品业为46.4%、CO2电弧焊为38.2%。结论松江区电焊作业哨点企业电焊烟尘超标率较高,会引起较大的健康风险,通风效果、作业环境特征、作业特点、作业点特征均对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率和接触水平有影响。应开展电焊工尘肺病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应对超标的企业和作业点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并对影响电焊烟尘接触水平的主要因素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电焊作业环境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方法] 2011年抽取不同焊接行业16家(次)企业,对焊接作业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果]手工电焊作业环境中,噪声平均值85.6 dB(A),点超标率71.4%;锰及其化合物平均值0.13 mg/m3,点超标率40.0%;电焊烟尘平均值3.18 mg/m3,点超标率20.0%.气体保护焊环境中,锰及其化合物平均值0.03 mg/m3,点超标率60.0%;噪声平均值84.5 dB(A),点超标率45.5%;电焊烟尘平均值2.28 mg/m3,点超标率30.0%.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紫外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手工电焊和气体保护焊环境中均有检出,但均未超标.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焊作业环境中,超细粒子浓度与焊接点距离、焊工工作时间和风速有关. [结论]企业除加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外,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十分重要.对超细粒子的防护主要是佩戴安装有超细过滤棉的口罩.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杨艳  焦洁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4):272-274,277
目的比较某铅冶炼厂局部通风设施改造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铅冶炼厂电解车间生产工艺及通风排毒设施进行调查,对排风系统改造前后工作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对改造前后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风速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造前,除铜岗位控制风速为0.30 m/s,铅烟浓度为0.17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2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8 mg/m3;改造前,熔铅铸锭岗位控制风速为0.25 m/s,铅烟浓度为0.19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0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6 mg/m3。结论经改造,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控制工作场所铅烟浓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改善涂装车间喷漆作业过程中甲苯等有毒物质浓度超标的现状,为涂装车间吹吸式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12月以天津市某造船厂涂装车间喷漆作业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对涂装车间采用吹吸式通风时,不同排风口位置布置和不同送排风风量条件下的气流组织和甲苯的扩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数值模拟得出,采用吹吸式通风方式时,在送排风量相同的条件下,送排风口布置为上吹下吸时,有毒物质的控制效果优于上吹侧吸的送排风口布置形式。在排风量和送风量的比为1.5的条件下,送风风速为0.1 m/s和0.2 m/s时,待涂装工件两侧喷漆操作位甲苯质量分数在2.5×10~(-5)~4.0×10~(-5)之间;送风风速≥0.3 m/s时,甲苯的质量分数均2.0×10~(-5),平均值为1.25×10~(-5)。结论当涂装车间采用上吹下吸的吹吸式通风方式,且在排风量和送风量的比为1.5的条件下,送风风速为0.3 m/s时,最经济节能,同时有毒物质的控制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喷漆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浓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5,(1):146-148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 m/s、0.25 m/s;9 550.0 m3/h、11 230.0m3/h;0.49 m2、2.23 m2;5.24 m/s、1.40 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 m/s、2.00 m/s;44 327.6m3/h、441 427.0 m3/h;4.80 m2、4.80 m2;2.26 m/s、2.57 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  相似文献   

18.
喷漆作业时测量烤漆房内3个不同高度水平面的风速,采集和分析呼吸带空气样品中7种挥发性有毒物质的浓度。结果显示,送风口平均风速0.54 m/s,距地面1.5 m平均风速0.23 m/s,吸风口平均风速0.46 m/s,距地面1.5 m水平面的风速可以认为是均匀流。7种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提示烤漆房中采用均匀流送风比稀释通风具有更高的通风效率,能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2018—2020年对某企业焊接作业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确定危害接触等级。结果显示,3年间焊接工人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浓度为0.01~2.40 mg/m3,各年度间电焊烟尘、氧化镍、氮氧化物、臭氧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焊烟尘、臭氧的接触等级达行动水平。在确保检测准确度的前提下,按照接触等级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造船行业不同工段间的电焊烟尘浓度及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间浓度的差别,以探讨造船行业电焊烟尘的防护重点和合适的采样方法。[方法]在某造船厂部件装焊、分段装焊、总段装焊及船舶总装四个工段,以定点采样(分别采集10、10、12及10个样品)和个体采样(分别采集16、22、16、16个样品)的方法同时采集焊接作业中的电焊烟尘,并均按GBZ/T192.1—2007用同一电子天平检测。[结果]定点采样的电焊烟尘浓度,以船舶总装工段最高,为(6.53±1.65)mg/m3;总段装焊工段次之,为(1.92±0.56)mg/m3。船舶总装工段和总段装焊的电焊烟尘浓度明显高于部件装焊工段和分段装焊工段(P〈0.05)。部件装焊、分段装焊两工段间电焊烟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工段中,个体采样浓度明显高于定点采样检测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船舶总装工段的电焊烟尘浓度最高,是造船行业最应该加强防护的工段;个体采样更能真实反应电焊作业人员的电焊烟尘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