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年3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作为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最早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心脏病学在中国的发展.缩小了我国在此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训了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了我国心血管疾病专业队伍的素质。会议前夕,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卫生部广西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心内科主任李浪教授。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依托于昆明市延安医院超声医学科, 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制定本地区统一的质控指标; 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为目标,在辖区内开展超声诊断质量控制工作.本研究就2020年昆明市辖区内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超声诊断质量控制基本现状进行分析, 旨在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今日医疗诊断手段进步和医院信息化系统(HIS)的全面覆盖和飞速发展、患者临床数据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将我们真正带进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开展"大数据"相关研究工作,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进一步优化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在这一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将冠脉介入临床实践信息收集转化为临床研究可供  相似文献   

4.
刘坤 《黑龙江医药》2010,23(2):309-3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常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随着介入诊治病例的增加,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相应增加,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较股动脉途径穿刺优越性更为突出。现将我科通过对105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各项制度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几年来,我县各级医院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质控组织、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狠抓环节质量、制定整改措施、定期评价反馈等措施,加强诊疗全过程的管理和重点医疗环节的严密监控,规范了医疗质量管理程序,使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谭嘉 《健康管理》2013,(12):64-65
心血管疾病介入支架滥用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称心脏支架存在暴利,在利益的驱使下,患者被放置10多个支架的医疗"奇迹"屡屡出现。我国多支架介入治疗的现状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上报病例整体应用合理2012年11月26日~12月14日,原卫生部医政司曾组织对全国10个省、市27家医院进行了质控督导,内容包括核实卫生部网站直报病例的准确性、医生的介入资质、资料管理、内部质控制度及介入治疗的病例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且疗效日益提高,安全性已被广泛接受。但介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加强介入操作中的监测非常重要。我们自1992年3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Stent),直接支架置入(DirectStem),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等方面工作。本文就我科十余年来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平  王东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4):367-369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院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来抓,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健全了一系列医疗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学科水平,以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柏战  杨颖  陈满新  李俊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48-2249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现已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股动脉粗大,人路快,成功率较高,但不良反应较多。1989年Campeau首次以桡动脉为人路进行CAG以来,目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TRI)已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我院心内科在积累了多年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以来开展了58例经桡动脉途径和87例经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诊疗术。本研究就两种途径的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程月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425-1427
加强内涵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逐步建立起由策划、共识、落实、评估、反馈、纠正、和再实施七个环节构成的管理链条:进一步完善质控量化考核体系,推行全成本核算。这是新的医疗模式和新的医疗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医院管理水平与时俱进的象征,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理、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平均将64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6min步行试验距离、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诱发心绞痛的情况也有不同。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改良的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介入治疗成功病例78例和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冠心病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入院前及病人出院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结果 介入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在出院后6个月优于人院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介入治疗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变化幅度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变化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CI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吕磊  罗义  潘宜智  曾冲 《河北医药》2012,34(19):2890-2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以及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对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所有患者(包括258例冠心病患者及98例非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行PCI术者(235例)及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21例)术前及术后2h的CD41水平。结果冠心病者的CD4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CD41水平在PCI术后2h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在仅行CAG术的患者CD4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性高于非冠心病者,PCI术可促进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PCI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77),对照组于PCI后给予常规用药,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全血粘度高切、中切和低切方面明显降低(P<0.05),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在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此外,治疗组在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卡松曲服应力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在全血还原粘度和卡松曲服应力方面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PCI后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心绞痛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505名患者,观察资费来源、冠心病亚型及年龄阶段三个不同因素对住院期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冠状动脉介入的依从性逐步减低;军队医保组与自费组较社会医保组依从性较高;疾病类型对介入依从性影响则相对较小。结论在当前医疗保障体制下,心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明显受到包括医疗资源保障程度、年龄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rhBNP组( n =106)和对照组( n =104)。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rhBNP组于术前2 h应用rhBNP,首先以1贩.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0.01μg· kg-1· min-1持续静脉泵入72 h。分别于术前、术后8 h、24 h及3 d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肌钙蛋白I ( cT-NI)、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及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MB、cTNI、NT-proBNP和IL-8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血清CK-MB、cTNI、NT-proBNP、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 h2、4 h血清CK-MB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8 h、24 h及3 d血清cTNI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术前血清NT-proBNP、IL-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h、24h和3d NT-proBNP、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rhBNP治疗组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术前给予rhBNP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影响炎症因子对PCI术后心肌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7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UK组),60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PCI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临床结果。结果:住院期UCG检查室壁运动正常率及LVEF在PCI组高于UK组,矛盾运动发生率则PCI组低于UK组。住院期心衰及随访期累计心衰的发生率UK组高于PCI组。住院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累计病死率UK组明显高于PCI组。60岁以上年龄组累计的病死率仍然是UK组高于PCI组。在随访3、6、12及24个月时PCI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同时期UK组的计分。结论:直接PCI治疗AMI患者与UK治疗相比能改善左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和医院应提倡用直接PCI治疗A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的hs-CRP、IL-8、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手术前(T1),手术后第1天(T2),第3天(T3),第7天(T4)和1个月(T5)的hs-CRP、IL-8、Il-6水平。同时测定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任何时间点的hs-CRP、IL-8、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可导致hs-CRP、IL-8、Il-6水平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故hs-CRP、IL-8、Il-6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评估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某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1.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5~10 m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时监测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6 min步行实验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壁厚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2周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周及12周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长期效果优于单纯比索洛尔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TTM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AHSMSRS)及健康行为水平(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AHSMSRS评分和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协同护理模式可增强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