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探测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重建,将薄层重建导入Syngo系统工作站行二维(MPR)三维(MIP、SVR)重建。结果二维(MPR)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骨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片情况;三维(MIP、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CT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骨关节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二维容积(VR)重建,并与轴位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骨表面和骨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的细节,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片移位、关节脱位及骨折的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可提供关节创伤有用的空间信息,为骨关节外伤的术前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显示有颌面部骨折,16层螺旋CT的二维、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72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形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凸出的骨骼,易发损伤骨折,由于下颌骨及颞颌关节解剖关系复杂,传统X线平片检查无法准确显示骨折片的移位、错位及颞颌关节的脱位情况等。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骨折形象直观,为临床治疗、手术整复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螺旋CT横断及三维重建技术证实的髋臼骨折 2 3例。三维重建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为基础 ,层厚 2~ 3mm ,螺距 3 ,重建层厚 1.5~ 2mm。结果 所有病例螺旋CT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 ,CT横断图像可以显示髋臼负重顶的骨折及移位 ,髋臼后壁骨折受累面积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像立体呈现骨折线走行方向、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 螺旋CT的横断和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5例二维CT诊断下颌骨骨折病人行三维重建,显示下颌骨结构,测量骨折移位距离及下颌骨厚度.结果:45例下颌骨折中颏部和体部骨折最多见,其次为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下颌升支骨折最少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下颌骨骨折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在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螺旋容积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骨折显示情况。结果:30例复杂部位骨创伤患者,CT横断面重建图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VR、SSD重建和MPR重组,均获明确诊断。16层螺旋CT横断面重建图可发现细小骨折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3D重建立体感强,通过旋转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清楚直观,MPR法可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线走行和骨片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能提供准确的细小信息和直观的立体信息,结合使用可简化思维,提高诊断准确性,是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CT检查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 ,常规层厚 4mm ,重建间隔 1.5mm ,颅底等结构较薄、范围较短处层厚 1~ 2mm ,重建间隔 1mm ,螺距 1.0~ 1.5 ,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MIP三维重建 ,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塌陷程度和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 ,SSD显示 42例 ,2 2例显示不全 ,16例未能显示 ;MIP显示 63例 ,17例显示不全 ;MPR结合轴位图像全部显示。SSD在显示碎骨片明显移位者的空间关系方面较MIP、MPR显示为佳 ,尤其在脊柱滑脱、旋转和关节脱位方面效果良好 ;而MIP在显示微小骨折和结构细节方面有优势 ,尤其在骨质密度高区域的骨折和中颅窝观察有关神经孔受累方面效果尤佳。结论 :螺旋CT的MIP、SSD和MPR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 ,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行二维及三维图像处理,并将两种图像处理结果与术后所见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处理结果的优缺点。结果 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处理均可以良好显示颧骨骨折、鼻骨骨折以及上、下颌骨骨折,在骨折移位和骨折线走行上螺旋CT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明显优于螺旋CT二维图像处理结果;螺旋CT二维横断位图像可以全部显示蝶骨、筛骨以及颚骨骨折,而螺旋CT三维图像则只可以显示部分骨折,效果差于二维图像。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采用螺旋CT二维图像仍是当前最基本的诊断方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颌面部骨折骨线和骨块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的爱伤部位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原始数据传输至ADW 4.1工作站进行二维(MPR)、三维(SSD、MIP、VR)重建。结果原始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二维图像对于显示骨关节损伤的结构细节及骨折内部情况方面有优势;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方面具有优势。结论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的综合运用对于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能为骨关节外伤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邦  夏芸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7):742-74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颈椎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临床、X线平片、MRI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3D技术观察骨折及脱位的情况和毗邻关系。结果40例的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资料均能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移位程度及相应的软组织损伤情况,其中4例线形骨折X线平片及MRI检查均未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具体部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骨与关节骨折的显示与x线平片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较容易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对临床医师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簿层双螺旋CT检查对鼻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鼻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检查,层厚1mm,螺距1:1,骨算法靶扫描,三维重建。结果 48例患者均经CT扫描显示了鼻骨骨折,其中,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鼻颌缝分离36例,鼻间隙分离14例,鼻中隔骨折16例,眼眶骨折16例。结论螺旋CT3D重建能清楚显示鼻部及相邻器官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鼻部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及并发改变能细致、全面、准确地显示,可鉴别鼻骨滋养孔与骨折线,因而它是鼻部外伤性骨折准确而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能为术前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2例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予以MPR、MIP、SSD及VR三维重建,观察并分析各显示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脱位、稳定性及椎管情况.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晰显示内固定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全面、直观、立体、多方位观察脊柱骨折全貌及术后改变,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X线平片显示为齿状突骨折或X线平片正常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分别行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和VR三维重建。结果根据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结果,排除诊断骨折者2例,明确诊断骨折者4例,修正齿状突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者10例;14例骨折病例中,II型骨折(Anderson和D’Alonzo分类)10例,III型骨折4例;齿状突向后移位者8例,无移位者4例,向前移位者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对明确齿状突骨折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 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MRI影像检查资料,比较分析MRI结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在诊断正确率及分型符合率上,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 RI均优于X线平片,并且M 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 T 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M 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两者结合,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X线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37例患者中共有61处骨折。X线片明确骨折40处,可疑骨折9处,另12处未发现骨折,准确率65.57%,MPR及SSD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准确率100.00%,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11.09,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MPR技术在骨盆骨折损伤中,可精确显示骨盆解剖结构,反映骨折部位、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MPR。结果:45例胫骨平台骨折或可疑骨折中,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后清晰显示骨折43例,其中5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3例确诊为微细骨折,2例正常。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图像,有利于诊断胫骨平台的细微骨折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在指导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X线、螺旋CT横断、3D及MPR技术证实的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依据螺旋CTMPR和3D的表现对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 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的程度。3D成像可清晰显示跟骨骨折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MPR和3D有助于判定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类型,准确测量其劈裂和塌陷程度以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6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3D成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和骨折移位距离等,多平面重建可显示骨质的内部损失情况.结论螺旋CT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