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 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制剂对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制剂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前1 d开始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结束,术后第8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至术后第14天结束。对照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制剂可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作用,可能为丹参制剂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围手术期基本预防措施,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舒筋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观察术前及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降低,术后14 d观察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降低,PT、APTT明显升高(P 0. 05),且2组术后3~14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升高,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显著降低,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及良性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3 d、7 d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降低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周连续静滴0.9%NS250 m 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每天1次。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连续1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 m L,每天1次。两组均于术前1天、术后1、3、7天,清晨空腹抽血测定静脉血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2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2组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降低作用,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骨科手术患者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及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基础加物理预防,物理预防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日,第4日(手术后第1日),第1日(术后1周)测定血浆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围术期所有有血栓表现或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明显增高的患者立即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余病例均于第10日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两组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出现1例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未发现血栓患者。两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3个时间段的D-二聚体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其中治疗组术后第7日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对照组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术后第1日、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均P0.05);术后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0~1.0μg/m L)。两组术前TpP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三个时间段的TpP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Tp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术后第7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对照组TpP水平仍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第7日治疗组T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平均值低于阳性截断值6 mg/L;术后第1天两组TpP水平差别不大(P0.05)。结论 1)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呈显著增高后降低的规律;2)疏血通注射液能使胸腰椎骨折手术后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显著降低,可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在术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两组均于术后10~14天内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下肢DVT形成情况,并监测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对照组16.25%、观察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灵"防治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活血灵,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液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液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在术后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在术后3天内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血液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灵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比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止血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12 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5、7 d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后开始逐渐降低,至术后7 d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膝上15 cm及膝下10 cm处肢体周径及患肢肿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可明显降低THA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患肢周径,其在抗凝、减轻患肢肿胀方面与低分子肝素具有相同的效果,但其在减少术后出血风险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何勇  欧阳桂林  肖涟波 《陕西中医》2013,(11):1498-1499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评价疏血通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0)给予介入治疗常规用药;治疗组(n=51)在介入治疗常规用药基础上,从术前3天开始至术后第7天,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6ml/d。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2天(T2)、第5天(T3)、第7天(L)5个时点采血测定D-二聚体(DD),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作程序变量与DD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于T1、T2时较R时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于T1、T2、T3时较R时明显升高(P〈0.05),T2时达峰值在高限值2倍左右(P〈0.01),T3时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T1、T2、T3时对照组较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DD的含量升高可能对PCI术后继发性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可指导进行干预性治疗,静滴疏血通注射液有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TKA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次/d, 0.4 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络疏通丸(药物组成:黄芪、金银花、黄柏、薏苡仁、玄参、苍术、当归、白芍、甘草片、水蛭、蜈蚣、全蝎),12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4天对比两组不同时间(Hb)、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周径差,并观察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H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H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3、7、14天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腿周...  相似文献   

17.
张浩  钟浩  杨旋芳 《新中医》2016,48(10):110-112
目的:观察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以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10 h给予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肢伤一方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凝血功能、DVT发生率、切口引流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1天,2组BPC、D-二聚体水平、PT、APTT和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天,2组BPC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P0.05,P0.01)。术后14天,治疗组的BP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1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1天上升(P0.05)。术后14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PT、APTT均较术前1天延长(P0.01),FIB含量均较术前1天减少(P0.01);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含量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4天DVT发生率和术后1天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体水平,预防DVT,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柳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01-190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0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组50例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阻断肠黏膜微血栓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泼尼松的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1次静滴,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2组的24 h尿蛋白量、血脂、血清白蛋白、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质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质、血浆黏度、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血液呈高凝状态,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柳向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01-190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0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组50例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阻断肠黏膜微血栓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