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激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为76.1%.结论:肝衰竭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需积极早期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不用或慎用激素,减少侵袭性操作,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84例老年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1986年以来84例老年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按病情转归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真菌感染菌属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8.33%)、烟曲霉菌(9.52%)、热带假丝酵母菌(8.33%);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43.88%)、口咽部(32.65%)、肠道(9.18%)、血液(5.10%)等;治疗转归:有效35例(41,67%),无效49例(58.33%);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曲霉菌属感染等;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判断此类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结论对于老年肝衰竭患者,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肝脏原发病的治疗,注意心、脑、肺、肾等脏器的监测和维护,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改善老年肝衰竭及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例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痰培养、胸片、CT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15例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均有发热(体温〉39℃),伴咳嗽(咳少量白痰),不同程度胸闷,其中10例肺部可闻及湿哕音;均送痰培养,连续2次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者3例,曲霉菌者3例;均胸片示双肺呈斑点、云絮状改变,6例CT有结节样改变,4例CT有光晕征或新月形空气征样改变;临床诊断6例,拟诊9例;所有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9例(60.00%)死亡,6例症状改善。提示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在感染早期应结合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和微生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伏立康唑组(31例)、两性霉素B组(31例)和氟康唑组(30例),对三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92例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单纯肺部72.83%(67/92)和胃肠道15.22%(14/92).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组和氟康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26/31)、87.10%(27/31)和66.67%(20/30),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生素使用超过7 d(x^2=18.342,P=0.000)、持续粒细胞缺乏5d以上(x2^=17.452,P=0.000)、治疗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x^2=16.537,P=0.000)、住院时间超过20 d(x^2=10.324,P=0.001)是导致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存在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伏立康唑是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各类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各类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各类肝硬化合并感染发生率53.06%(52/98),院内感染总发生例次率33.67%(33/98)。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6.92%(14/52),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1.96%(1/46)(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感染与肝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有关。肝硬化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感染组,将同期未发生真菌感染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细菌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侵入性操作例数分别为78.33%、93.33%、55例,对照组分别为18.33%、46.67%、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感染种类、总胆红素指数、住院天数、使用抗菌药物累积时间、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慢性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分别检索CBM、CNKI、VIP、Wanfang、Pubmed、ISI、Embase、Cochrane数据库文献,采用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肝衰竭1 284例,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64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死亡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9),感染组发生死亡比例更高;肝衰竭患者使用激素(OR=2.72)、广谱抗菌药物(OR=4.14)、应用侵入性操作(OR=3.80)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5);MELD评分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28)。结论医院内真菌感染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使用激素、抗菌药物、进行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减少及MELD评分升高为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邹小凡 《现代保健》2012,(6):134-13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侵袭性操作及合并症是其致病的高危因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为60%。结论尽早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是减少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危重病人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803例危重病人的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危重病人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为6.1%(110/180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8%),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大、各种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住院、接受侵袭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结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问题的关键。针对危险因子加强预防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型肝炎合并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重型肝炎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重型肝炎未出现医院真菌感染患者126例为未感染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重型肝炎合并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共发生感染例数为147次,以腹腔感染、胃肠道感染为主;共分离真菌151株,其中白假丝酵母占66.23%;感染组住院时长超过40 d、行诊疗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以及存在合并疾病患者均高于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住院、诊疗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以及合并疾病是重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重型肝炎患者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诊疗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工真菌感染41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迷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1993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的医院真菌感染41例进行调查。结果 41例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58.7%),其次为泌尿道感染(30.4%)。本组检出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4.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病情重、昏迷时间长、抵抗力低、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刘冰 《健康必读》2008,7(7):52-53
目的对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0岁)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进行查阅、统计。结果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28例,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6.6%。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根据菌种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794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4例患者中继发真菌感染140例,感染率17.63%;140例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6.43%,曲霉菌属占21.43%;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住ICU,长时间体内留置导管、有创机械通气以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为继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好转及痊愈117例占83.57%,无效10例占7.14%,死亡13例,病死率9.29%。结论 COPD继发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治疗、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减少侵入性操作、重视病原学标本的采集,做出早期诊断并及时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60株,念株菌是主要病原体,占86.7%;6例(11.1%)为两种真菌混合感染,22例(40.7%)伴随细菌血症;总病死率68.5%,真菌血症相关病死率治疗组28.9%,未治疗组88.9%,两组比较x^2=11.268,P<0.01;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8%和70.8%,两者联合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 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地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康唑及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曲霉病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肝衰竭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最常见为发热,发生率为66.7%,早期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结节或团块影为主,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生感染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白细胞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而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小板值明显下降,病情快速恶化;39例患者中,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肝功能好转后出院,其余31例均在发病后<2个月病死,病死率达79.5%;其中住院期间病死17例,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病死平均时间为(5.3±4.7)d;发生IPA前存活组人口学特征、肝衰竭分期、病因构成与病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LD评分好于病死组,存活组确诊时间及开始有效抗真菌治疗均早于病死组;8例存活患者接受棘白菌素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联用伏立康唑,平均疗程(70.9±26.4)d,未出现肝功能反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结论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后病情快速恶化,病死率极高,但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曲霉菌属感染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诱发因素、真菌类型、基础疾病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内科治疗时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由机体、真菌与环境综合作用生成,其中,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主要可能性诱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56.7%)、各种激素(81.7%)、侵人性操作(53.3%);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73.3%)。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提升,60岁以上患者占76.5%。经过综合治疗与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数为56,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无临床特异性,在治疗中要充分利用综合性治疗与高校抗真菌药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及时预防与治疗,可有效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使用伏立康唑单药治疗IFI的156例血液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94.9%)为单一部位感染,以肺部(77.7%)最为常见,另有8例患者为播散性真菌感染;76.9%的患者存在≥2个高危因素;确诊4例(2.6%),临床诊断45例(28.8%),拟诊107例(68.6%);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有效率为59.2%;拟诊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78.5%;开始治疗后6周生存率为85.9%,12周生存率为80.8%;停药率为3.2%.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5,自引:11,他引:44  
目的 探讨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PFIH)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99/例PFIH资料,结果 PFIH占本院医院感染的25.4%,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75.5%)。PFIH的发生除与基础疾病相关外,尚与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大型手术及侵和性检查操作的广泛开展等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早期发现PFIH,根据菌种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研究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32例深部真菌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0.51%,以老年患者居多,易感因素包括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恶性肿瘤化疗及放疗等。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强调预防为主;提高认识,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消除易感因素,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防治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