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和类型听骨赝复物应用于胆脂瘤中耳炎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142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分别用钛合金(64例)和羟基磷灰石(78例)作为听骨赝复物行开放式鼓室成形及听力重建术,两组再分别分为部分听骨赝复物亚组和全听骨赝复物亚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0.5、1、2、4 kHz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钛合金组和羟基磷灰石组气导平均昕阈分别降低11.88、11.41 dB,气骨导差分别缩小7.80、6.98 dB,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4.69%、44.87%,前者较后者效果略优,但无统计学差异.从4 kHz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看,钛合金组的部分和全听骨赝复物亚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3.33%和61.76%)高于总体.部分听骨赝复物亚组术后听力学结果优于全听骨赝复物亚组.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力重建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应用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听骨雁复物对术后听力康复均有效,前者对于4kHz听力的提高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 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局限于上鼓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86例(186耳)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上鼓室开放术,据胆脂瘤侵蚀范围和听骨链受累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胆脂瘤未累及锤、砧关节,单纯去除胆脂瘤,保留听骨链完整性共89例。胆脂瘤侵蚀锤、砧关节共97例,清除胆脂瘤后,还要切除病变的锤骨头或砧骨,用人工听小骨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97例患者均用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颞筋膜修复鼓膜松弛部穿孔。结果 186例患者随诊1~3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气骨导差<10 dB者32例,<20 dB者108例,<30 dB者39例,30 dB以上5例。该组病例声音传导功能基本保留或恢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胆脂瘤复发。结论上鼓室胆脂瘤在早期治疗的同时,据听骨链的受损情况进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钛质听骨行Ⅰ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型中耳炎 32例采用单纯鼓室成形、联合进路鼓室成形及开放性鼓室成形三种术式 ,以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 , 期完成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随诊 2年内听力提高 >15 d BHL 者 12例 ,听力达应用水平者 2 0例 ,鼓膜愈合良好 ,未发现胆脂瘤复发及移植听骨排异现象。结论 :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术式 期完成手术 ,以钛质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能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在凿开上鼓室,清除胆脂瘤组织后重建上鼓室壁并一期听骨链恢复传音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上鼓室胆脂瘤23例行上鼓室凿开术,清除胆脂瘤上皮组织;酌情剪除锤骨头,取出砧骨体,然后行镫骨头上加高或锤骨长柄、镫骨头连接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23例4~12年,20例鼓膜愈合良好,2例鼓膜后上方外移,1例鼓膜发生2mm穿孔并且胆脂瘤复发.术后气骨导差值<10dB 8例,<20dB 6例,<30dB 6例,30dB以上3例.以镫骨头上加高听力恢复最好.结论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应以清除胆脂瘤上皮为前提,清除病变后根据情况重建上鼓室壁和听骨链,有助于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6.
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传统的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式做了部分改进,并采用钛质听骨行骨链重建,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86例,随访18-50个月,未见胆脂瘤复发及耳蜗性听力损伤,鼓膜全部愈合。表明改进的术式对彻底切除病变,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扩大手术适应证,方便听力重建和改善鼓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放式与完壁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探讨中耳胆脂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90耳中耳胆脂瘤分别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术与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伴听骨链重建术。术后均随诊24个月,以术后干耳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骨链重建成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干耳率100%,未出现胆脂瘤复发;听力重建成功率62.8%。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后干耳率81.8%,胆脂瘤复发4耳(10.50%);听力重建成功率68.4%。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干耳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钛质听骨行Ⅰ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援春  王希军 《耳鼻咽喉》2000,7(4):195-198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型中耳炎32例采用单纯鼓室成形、联合进路鼓室成形及开放性鼓室成形三种术式,以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Ⅰ期完成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诊2年内听力提高〉15dBHL者12例,听力达应用水平者20例,鼓膜愈合良好,未发现胆脂瘤复发及移植听骨排异现象。结论: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术水平者20例,鼓膜愈合良好,未发现胆脂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并软骨封闭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7月对123例(123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上鼓室盾板切除及面神经隐窝向上鼓室开放,清除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及乳突腔填塞术,术后随访6~38个月,观察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分析其疗效。结果123例中,2例中耳腔胆脂瘤复发,6例术后耳后切口感染,3例鼓膜边缘穿孔延迟愈合,2例人工听骨脱出,4例术后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其余病例术后换药2~3次后鼓膜、外耳道形态恢复,痊愈时间1个月。听力资料完整的83例(67.5%,83/123)中,0.5、1、2 kHz气骨导差术前平均32.2±11.25 dB ,术后平均20.69±12.41 dB ,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1.59±10.1 dB(P<0.001)。结论乳突切开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切除上鼓室外侧壁能够更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上鼓室外侧壁软骨封闭重建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耳后带蒂肌筋膜骨瓣修复听骨链在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7例(47耳)胆脂瘤中耳炎病人。在清除病变的同时一期行鼓室成形术。用耳后带蒂肌筋膜骨瓣修复听骨链进行听力重建。结果随访0.5~3年,全部病例均干耳。无一例胆脂瘤复发。术前临床测试平均气导51.93dB,平均骨导23.17dB;术后平均气导36.59dB。平均骨导24.23dB,术前、术后骨气导差距分别为28.76dB和12.36dB,骨气导差距改善了16.40dB。68%的病人骨气导差距缩小到20dB以内,无听力下降者。结论鼓室成形术中用耳后带蒂肌筋膜骨瓣修复听骨链行听力重建,能有效改善听力,降低胆脂瘤复发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