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6篇
临床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并软骨封闭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7月对123例(123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上鼓室盾板切除及面神经隐窝向上鼓室开放,清除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及乳突腔填塞术,术后随访6~38个月,观察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分析其疗效。结果123例中,2例中耳腔胆脂瘤复发,6例术后耳后切口感染,3例鼓膜边缘穿孔延迟愈合,2例人工听骨脱出,4例术后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其余病例术后换药2~3次后鼓膜、外耳道形态恢复,痊愈时间1个月。听力资料完整的83例(67.5%,83/123)中,0.5、1、2 kHz气骨导差术前平均32.2±11.25 dB ,术后平均20.69±12.41 dB ,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1.59±10.1 dB(P<0.001)。结论乳突切开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切除上鼓室外侧壁能够更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上鼓室外侧壁软骨封闭重建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 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 dB HL缩短到19.6dB HL.结论 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损伤定位检查用于单侧声带麻痹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半年未能明确病因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因声音嘶哑半年就诊,在当地多家医院行相关医技检查均诊断为左侧特发性声带麻痹,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来我院拟行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闭合声门。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仔细查体及电子喉镜下吞咽功能检查发现左侧梨状窝有食物残留,考虑迷走神经节以上部位病变所致声带麻痹,经颅底增强MRI检查诊断为颈静脉孔区良性肿瘤。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患者拒绝手术遂行伽马刀治疗,随访1年,肿瘤无变化。结论对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切勿轻易诊断为单纯声带麻痹。电子喉镜下吞咽功能检查有助于确定迷走神经损伤部位,根据损伤部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对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诊断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胆脂瘤中耳炎手术用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重建听力后感染和胆脂瘤复发的病例,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脂瘤中耳炎手术用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重建听力后发生感染和胆脂瘤复发的4例病人的病史、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4例中有3例术后出现感染和上鼓室内陷袋,最终胆脂瘤复发,一例胆脂瘤侵及鼓窦、乳突,骨桥消失.1例因再次感染后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呈解体状态.结论 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的机制可能是感染和病变清理不彻底,中鼓室与上鼓室通气阻塞而形成负压,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改进手术技巧可预防中耳术后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形态.方法 采用普通支撑喉镜系统,观察因咽喉部疾病需做喉显微外科手术且无吞咽困难主诉的患者10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同时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喉镜由环后插入,将喉向前抬起,暴露环咽肌.图像采集系统记录环咽肌图像.结果 94例患者环咽肌得到良好暴露,6例因颈椎僵硬或肥胖未能暴露.观察发现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形态分为3型:即下咽后壁无明显隆起,可见整个食管腔的平坦型,下咽后壁黏膜槛突向前方,可见部分食管腔的半槛型,以及下咽后壁凸起接近食管入口前壁,食管窥不见的全槛型.各型例数分别是平坦型14例(14.9%),半槛型59例(62.8%),全槛型21例(22.3%).成年组90例和≥65岁老年组10例患者环咽肌类型差异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4,P=0.747).反流有关组和反流无关组间环咽肌类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5.252,P=0.072).结论 支撑喉镜能够很好地暴露大多数患者的环咽肌,为开展内镜下环咽肌切断术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