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总结茹清静教授治疗浙江省登革热的中医经验,包括登革热的病名渊源、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等,以期为登革热的中医治疗提供区域性诊治经验。茹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目前可称为“登革热”或“登革热疫”以示区分。其病因病机包括湿邪挟热于内与疫毒侵于肌表。据发病时间及正邪盛衰可分两期四型辨证论治,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恢复期顾护正气的同时亦需清利余邪。  相似文献   

2.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热入”和“血室”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热入血室”是一种综合性的病机概括和证候名称。指出“热入”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侧重指“寒风郁热”,“寒风入里化热”,此处之“热入”当为“邪入”之义,即“诸种邪气入里化热”之义。“血室”为一范围较大较笼统的病所定位,按六经辨证当属血气不足邪入厥阴血分;若见男子有热入厥阴血分的临床表现时,效法治疗女子热入血室法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以后世的治法进一步反证以上观点的正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之伤寒热病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伤寒热病概念,大致在“伤寒则病热”宗旨下发展。病名以伤寒为总称,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湿温、热病、温病,以及风温、暑病(中暑)、中湿,病因为伤寒。《内经》强调留邪病机,部位不一,提到三套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皮肌骨热辨证及五脏热辨证。《难经》中提出“伤寒有五”。《伤寒杂病论》的论述重点放在中寒即发的"伤寒"方面,将其中的六经辨证法发展为灵活而相对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的“鼓胀”范畴,以大腹水肿,脉络暴张为其特征,是肝硬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病因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黄胆(疸)积聚日久不愈转来等。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积腹内而成。其分类前人虽有“气鼓”、“血鼓”、“水鼓”之称;但气、血、水三者常相互为患,仅有主次之分,而非独之为病,本病的病因及邪正关系比较复杂,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肝腹水依其病因病机,邪正盛衰关系,临床可分三期四型。现根据我院收治该病的情况,谈谈我们辨证施护的体会。1 气滞湿阻型(早期) 证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文献报告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湿热说、毒邪说、瘀血说、肝郁说、正虚说等,作者认为病因根本为“感染毒邪”。关于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作者认为“辨证治疗结合辨病治疗,宏观辨证结合微观检测”提法较妥。临床中,因检测方法不规范,治疗观察时间不一,疗效与药物运用、病原学组织学的关系不清,影响了疗效的评估。重视上述问题,将促进中医肝病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在辨证分型、治疗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特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固有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功能减弱。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其发病机理为脾胃虚弱,情志不和,饮食不节,湿热之邪导致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 ,文章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 ,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提出应深入探讨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 ,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 ,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受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情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湿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湿疹病因复杂,皮损表现也多种多样。其病因病机,各代医家认识不一,古代医家多认为,湿疹是由外邪引发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或内邪招致外邪相合致病;近代医家则认为湿疹发病归于内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脾胃因素是主要方面;现代医家颇倾向于"湿"为主因,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湿疹发病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三邪为主,且有内、外因之分。外邪是导致内邪生成的主要因素,内邪又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  相似文献   

10.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就是运用四诊将病人在病因作用下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综合起来,运用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等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归纳,确定病性,并进一步按病因辨证找出病因,用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方法确定病位,作出诊断的过程。“辨证”的“证”是证候的简称,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机体内部脏腑、经络、组织、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整体的反应特征,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斗争强弱等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  相似文献   

11.
从“瘀热”理论探析青春期月经病中的病机变化及温清饮方义。“瘀热”是青春期月经病中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临证时,应以原发病治疗原则为基础,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辨明瘀、热程度及消长变化,灵活运用清热凉血化瘀治法,辨证加减温清饮,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探讨祛邪思想与络病治疗。中医学上是指一切致病因素为“邪”。“祛邪”原为驱除邪恶之意,作为中医学的治则之一,是指祛除一切致病的原因。祛邪思想在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别从络病病因,络病病机特点,络病的辨证,络病的证治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更多思考。[方法]从以“痈疡”论治UC角度出发,通过整理现代医家相关经验文章,总结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UC的病因病机、辨证特色及治疗策略。[结果]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UC,认为其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体虚劳倦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诸邪兼夹,在疾病的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脾肾亏虚为主,辨证重视局部辨证和阴阳辨证,在治疗中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痢痈同治,内外兼治。[结论]以“痈疡”论治U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思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湿热病的治疗,医家们多宗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湿热病之专著(湿热病篇)(下称《湿篇》),其对湿热病的辨证治疗,除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容外,更有依病邪侵犯的浅深层次而进行辨证施治的内容。探讨(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辨证规律,既能加深了解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在湿热病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又能开拓、启迪湿热病辨治的思路。1对湿热病邪馒犯的浅深层次的认识“湿热之邪,不自表入里,故无表里之分”,言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的途径不是由表入里,是与伤寒相比较而言的,但虽说湿热病邪侵犯人体“无表里之分”,却正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之融汇处、涵养地,在诊治疾病方面独具特色。雷氏医学认为时医应正确掌握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全新的以四时六气为纲目“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的时病辨治体系,立法处方提倡用法而不用方。内科广泛运用脏腑辨证,同时还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及病因辨证,临证依据病邪特点而治。儿科强调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临证当明辨体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小儿脾胃易伤,治疗时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女科注意圆机活法,通权达变,善于抓住妇人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辨证用药。老年病大多本虚标实,治疗首先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并且扶正多从先、后天之本着眼。杂病需提纲挈领,以常见病因病机为纲,又注意区分常证变证、兼证夹证,临证不忘多法并用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融合了新安针灸名家和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选穴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衢州雷氏医学在传承中医精华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今医家关于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论述颇多,其中以肾虚立论为主,从血瘀邪实论述的较少。秦国政教授根据现代男性不育症"肾虚夹湿热瘀毒"的发病特点,结合辨证、辨病对男性不育症从瘀论治,常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疲劳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身心俱疲,呈“压倒性”不适,休息后难以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临床关注度相对较低,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指导下,重视患者主观症状,在降低疾病活动度的同时,有效改善RA患者疲劳症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湿热瘀互结是RA相关性疲劳的病机要点,不同于从虚证辨治疲劳。本文通过阐释湿、热、瘀各自的内涵及在RA相关性疲劳中的发病机制,深入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和互结病机,总结湿、热、瘀相互胶结是RA相关性疲劳的核心病机。针对此病机要点,临床确立清热除湿,活血行气为治疗大法,同时结合病邪之特性、病情之轻重,随证加减,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RA相关性疲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有较好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属中医的温病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基本病机是毒盛血瘀、损肾伤阴。主张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参照三焦、脏腑等辨证法则,结合本病的五期经过进行辨证。治疗上主张急证急攻,尽早驱邪,运用“清解”“三通”之品,灵活选加温病“三宝”,始终以护养阴津为要务。在用药剂量及方法上不墨守陈规,以“预其护虚”、“先安未受邪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中暑”在祖国医学中属“暑湿”范畴。他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所发生的外感热病。对暑湿病的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乘虚侵袭所致。因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汗出过多,中暑病人极易出现“气伤津耗”的征象,致使正气不足无以抗邪,夜露宿贪凉,导致腠理时开时阖,元府则虚,亦为发生中暑病因之一。暑湿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主证,机制及护理要点如下。1暑热入气分主证及机制:暑热亢盛,燔灼于阳明气分,逼津外泄,故见壮热、气粗、烦躁不安。如室内气温过高、通风不良,可见大汗出或汗出不畅。若全身无汗,机体无法散热,…  相似文献   

20.
辨证施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辨证施治的学习和应用,有以下几点体会。辨证和施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祖国医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治,而辨证则不同于“对症”或“辨病”。对症治疗是因为对某些病因诊断不清,或已做诊而又无法进行病因治疗而采取的一种针对病人症状的暂时性的措施和表面的治疗。如见咳治咳、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治疗方法,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笔者过去下乡巡回医疗,正值流感流行,有医生就将流感的药物包了很多包,不加辨证,不按病程长短,不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感邪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