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情况、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当天APACH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夏佳,但肠内营养不适于发病初期,因而临床应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马力  杨鸿梅 《淮海医药》2014,(5):462-464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消耗性疾病,存在以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为特征的超高代谢反应和严重应激,可迅速出现全身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减退和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是SAP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对SAP的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影响治疗结果和患者的生存[1]。营养治疗包括肠外营养( PN )和肠内营养(EN),尤其是早期EN(EEN)在SAP治疗中的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d后采血测定C一反应蛋白(CRP)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手术治疗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CRP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治疗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N治疗SAP相比,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眼内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SBS)是指大部分小肠被切除后,残存肠段功能难以维持患者营养需要,并表现为吸收不良症群等并发症。SBS的治疗至今仍以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某些营养物质支持治疗和小肠移植为主,方可维持SBS患者生命和康复。我院从2000年2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SBS患者4例,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系指小肠广泛切除后(保留的小肠长75cm以下)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营养需要所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我科于2000年6月至今收治5例因消化道疾病行肠切除术后剩余肠管约50cm(保留回盲瓣)的患儿,针对术后出现的短肠综合征,施行全肠外营养(TPN)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蔺军  刘丕 《江西医药》2011,46(4):308-310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EEN组。在第1、3、6、9d分别检测炎症介质(TNF-α、IL-1)和肠屏障通透性指标(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结果第6d和第9d E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第9d EEN组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SAP炎症因子生成,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达,以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永锋  韩冰  薛勋  乔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Ser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使用肠功能恢复汤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11例采用SAP常规治疗和肠外营养,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早、感染治疗效果好、花费低、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道功能恢复和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具有霞要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能早期进食,对恢复体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胃切除术后因手术创伤较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变化.术后并发症较多。传统的术后长期禁食管理导致肠粘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并发症增加。而今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成为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我们对2003年收治的37例胃癌全切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与肠外营养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许莹  胡建英 《海峡药学》2012,(11):238-239
目的比较成品匀浆膳与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的差异。方法选择48名SAP病人分成两组,采用部分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方式,分别使用PN+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PN+匀浆膳,观察SAP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两组病人在抗生素使用时间、肠内营养费用上有差别,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品匀浆膳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是维持SAP病人营养状况的保证,且具有独自的特点和优势,现代化综合意义应同时共存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以方便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下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S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研究组应用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APACHEII评分、CT评分、血清白蛋白以及前自蛋白改变情况,住院费用、免疫学指标对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较为有效的改善营养状况,调整免疫力、减少感染率和住院费用,防止并发症出现,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止血散加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疗效。方法 6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病例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生长抑素,抗菌素,质子泵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加肠外营养。治疗组在胃肠减压管注入止血散同时,在肠麻痹改善情况下行早期肠道内营养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腹胀痛缓解时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分别为96.6%和78.8%,死亡率分别为3.3%和26.9%,胰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和27.3%。住院时间分别为15d和21d,住院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血散加早期肠道内营养能提高SAP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王婷  尹超 《中国医药》2013,8(3):351-352
目的比较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数字将22例SAP患者分为全肠外营养组和全肠内营养组,各11例。比较2组入院10d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手术治疗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全肠外营养组和全肠内营养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30.7和30.2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11/11)]高于全肠内营养组[34.4%(4/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1例因胰腺坏死、多脏器功能衰竭行清创手术,1例行渗出液引流术,1例行胰腺脓肿引流术,外科手术率为27.3%(3/11);全肠内营养组无一例行外科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的病死率为18.2%(2/11),其中1例死于胰腺坏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由于术后误吸致感染死亡;全肠内营养组无死亡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的SAP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肠外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分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由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往往可导致腹腔与全身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视和加强合理的营养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80例SAP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完全肠外营养,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及营养状态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白蛋白(TRF)、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CD4^+、CD8^+等免疫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对患者机体综合状态的影响更加积极,有助于调整患者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对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有关对照临床试验.采用RevMan4.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值比(OR)为053.95%CI[0.35.079],P=0.002: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加权均数差值(WMD)为-2654,95%CI[-366,-16.48】.P〈0.00001:住院时间的加权均数差值(WMD)为-406,95%CI[-715,-097],P=0.01〈O05。结论:进行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天数较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时,肠内营养(EN)支持的应用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1例治愈,1例死亡。23例由肠外营养(PN)过渡到EN,20例应用EN时间超过3周。多数患者在应用EN达3周时,其血清蛋白、体质量增加,呈正氮平衡。血清转氨酶、胆红素下降,肝功能改善。结论SAP初期应以PN支持为主。SAP2~3周左右是应用EN的较好时机。由PN过渡到EN的时间应不少于1周。总之,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时,PN+EN是最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42-124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和禁食时间长。术后营养支持是治疗SAP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长期的静脉营养(PN)费用高,所致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达17%,已被临床所重视。肠内营养(EN)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降低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机会,适时实施EN对SAP治疗和康复有重要作用。我科从2002年2月-2006年6月。通过对29例SAP术后进行EN,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对25例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治疗组)15例,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照组)10例,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期为10天。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EN支持不但可以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早采用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