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舒  陈非  郭黔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6):611-612,614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结合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术(PE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先行TACE术治疗,术后2~3周再在CT引导下PEI1~2次,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AFP变化和肿块缩小率以及1、2年生存率。结果 19例肿块明显缩小,其中5例肿块缩小率超过50%,所有病例术前显著增高的AFP值显著降低,其中6例降低至正常范围。本组病例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65%、40%。结论 联合应用TACE+PEI可以作为综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一种常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TACE治疗Child-Pugh分级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主要研究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二甲双胍治疗、服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接受肝癌手术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既往有无发生酮症或高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胰岛素治疗及有无动静脉瘘等相关数据。观察术前后Child-Pugh分级变化,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无发生酮症或高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胰岛素治疗及有无动静脉瘘手术前后Child-Pugh分级肝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治疗(P=0.006)、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P=0.037)及有无动静脉瘘(P=0.003)与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变化相关。结论胰岛素治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及有无动静脉瘘是影响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对CT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93例正常人(正常组)和9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肝癌组)CT数据,利用IPS软件三维重建,研究正常组与肝癌组肝动脉的差异以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肝癌组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左支、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肝中动脉起始处血管平均直径均比正常组相应部位血管管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固有动脉右支血管分支多于正常组动脉血管分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左叶者,与正常组对比有76.9%膈动脉分支包绕/嵌入肝癌肿瘤,可认为其为肝癌供血的新生血管;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右叶和肝中部者,新生血管呈球状包绕肝癌。结论: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变化规律可从血管直径、分支及新生血管位置研究,为临床精准介入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CT,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峰 《医学信息》2006,19(7):1252-1253
目的 观察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X线监护下采用股动脉入路,明确肝脏病变部位及范围后,应用碘化油及抗癌药物进行栓塞化疗,1月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结果 48例进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介入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后,直径〈3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和82%,直径3~10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50%和46%。结论 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更符合临床治疗学的综合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结合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术(PE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1例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先行TACE术治疗,术后2~3周再在CT引导下PEI 1~2次,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AFP变化和肿块缩小率以及1、2年生存率.结果19例肿块明显缩小,其中5例肿块缩小率超过50%,所有病例术前显著增高的AFP值显著降低,其中6例降低至正常范围.本组病例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65%、40%.结论联合应用TACE+PEI可以作为综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一种常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TACE)后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肝右叶块状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栓塞-化疗-再栓塞后再次行DSA造影检查。TACE术前、术后两次造影条件相同,观察肿瘤区和非肿瘤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1例中,肿瘤组织内动脉有增生或显著增生的血管网43例(84.3%),主瘤栓塞后DSA检出1~3个大小不等的次瘤34例(66.7%)。TACE后,肿瘤区血管密度减小、非肿瘤区血管密度增大,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管径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TACE后肝肿瘤区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存留。主瘤栓塞后次瘤的发现,对于手术治疗的取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36例,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6.1%(31/36),对照组为62.5%(20/32),1、2、3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6.1%,52.8%,22.2%,对照组分别为65.6%、46.9%、18.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碘化油/无水酒精瘤体多点注射治疗肝癌(PEI/PII)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肝癌TACE后两周,对残存肿瘤行PEI,4周后增强CT/MRI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5例20个残存活灶,12例15个病灶直径≤3cm,12个病灶完全坏死,3个病灶坏死大于75%;2例3个病灶5cm≥病灶直径〉3cm者,2个坏死范围≥75%,1个坏死范围i〉50%,1例病灶直径〉5cm,病灶坏死范围〈50%。结论TACE结合PEI/PII治疗肝癌,对于小于3cm的病灶,能更好提高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预测的作用.方法 收集28例行TACE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测定TACE治疗前后AFP和AFP-L3水平,比较血清AFP-L3%变化与TACE术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例AFP-L3%下降组中有8例患者疗效好,17例AFP-L3%未下降组中只有5例患者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8,P<0.05).结论 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对于TACE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T灌注参数(BF、BV、PS)的变化情况。方法 60例兔VX2肝癌模型均分为三组,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对照组。40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分为两组,单纯TACE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分析各组实验动物或病例在治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VEGF、MVD)和CT灌注扫描(BF、BV、PS)的改变。结果治疗前,三组兔VX2肝癌模型、两组HCC患者在BF、BV、PS和VEGF、MV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兔VX2肝癌模型、HCC患者)的VEGF、MVD均较单纯TACE组降低,BF、BV、PS均较单纯TACE组升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Endostar可以有效抑制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HCCTACE术后的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单药连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手术不能切除的非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As2O3治疗组26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20mg/d,每天1次,共7d,间隔4周重复,共5疗程。(2)对照组29例: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2次TACE15例,3次TACE14例。结果As2O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4.6%(9/26)、肿瘤复发率为15.4%(4/26)、1年生存率为80.7%(21/26);TACE组分别是31.0%(9/29)、37.9%(11/29)、51.7%(15/29)。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未见不可逆不良反应。结论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微小RNA-599(miR-599)评估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TACE治疗的80例PHC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54例和无效组26例,分别于TACE后第7天、14天、1月、2月时采用CEUS检查患者的肿瘤病灶灭活率,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14天、1月、2月时检查患者血清miR-599水平,以患者TACE术后2月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EUS评估疗效的价值,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miR-599与PHC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接受TACE治疗的PHC患者,在接受治疗2月后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5例、疾病稳定22例、疾病进展4例;有效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TACE次数、Childpugh分级、HBsAg结果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与无效组患者的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病灶数目、最大病灶直径、病理学分期、是否使用...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患者1年生存率34.3%。我们TAE基础上加用核素32P磷酸铬胶体溶液(核素组)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显著效果,患者1年生存率53.8%[1]。为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超声造影灌注参数预测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方法 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肿瘤直径≥5 cm单发肿瘤初诊肝癌69例,首次治疗为TACE.比较患者TACE术前、后肿瘤大小,按RECIST标准进行分组,部分缓解组(PR)21例,疾病稳定组(SD)17例,疾病进展组(PD)31例.采用SonoLiver软件分析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指数(PI)、达峰时间(TTp)及峰值强度(IMX),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肿瘤动脉期肿瘤灌注百分率.结果 AUC、mTT、PI、TTP及IMX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或SD组动脉期肿瘤灌注百分率比PD组大[(78.88±12.19)%,(72.93±15.68)%比(38.97±11.01)%,P<o.05].以动脉期肿瘤灌注百分率小于50%为预测指标,筛选PD组病例,诊断符合率为88.4%(61/69),敏感性83.9%( 26/31),特异性92.1%(35/38).结论 动脉期肿瘤灌注百分率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超声造影参数预测肝癌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法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治疗后的1、2、3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肿瘤体积的变化及患者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RR)为85.7%,临床总控制率(CR +PR +SD)为94.3%,对照组有效率(RR)为66.7%,临床总控制率(CR +PR +SD)为71.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FP阳性患者中,观察组AFP减小率(转阴率+降低率)显著高于TACE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抑制了肿瘤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率为19.3%~71.2%,HAIC治疗过程中近64.6%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目前,TACE和HAIC引起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局部肝组织肿胀、肝组织被膜压力增高或肿块包膜被牵拉、栓塞剂与抗肿瘤药物对肝动脉的化学刺激、邻近正常脏器的误栓及肠管缺血所致的内脏痛觉敏化有关。疼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另一种是腕踝针、中药汤剂等其他干预措施,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就肝癌TACE及HAIC治疗所致疼痛情况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疔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化疗栓塞;观察组25例,先行化疗栓塞后给予3D—CRT,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4%(21/25),对照组为64%(16/25),1、2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4%、51%,对照组分别为64%、45%。结论化疗栓塞联合3D—CRT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