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 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ACOP患者66例设为ACOP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CK-MB及c Tn I水平。同时比较ACOP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3组患者血清上述3指标值。结果:ACOP组CK、CK-MB、c Tn 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毒组c Tn 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中毒组CK、CK-MB、c 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CK-MB、c Tn I水平高于中度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 Tn I对ACOP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K、CK-MB,为判断ACO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牛灵  刘甚红 《新疆医学》2015,(3):330-332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K、CK-MB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39例,检测血清中的CK、CK-MB水平,并与正常人血清CK、CK-MB水平进行比较,经过治疗后再次检测血清中的CK、CK-MB;结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CK、CK-MB水平及CK-MB/CK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CK-MB水平以及CK-MB/CK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K、CK-MB及CK-MB/CK较正常人偏高,提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心肌损伤,可以作为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和肌钙蛋白I定量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6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和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除CK-MB对照组与轻度中毒组无差异,其余各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比较中、重度组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TnI和CK-MB的水平可作为判断ACOP程度的指标,但是CK-MB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特异性不高,它不能排除微小的心肌坏死,而cTnI可作为诊断ACOP伴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正确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碳中毒(ACOP)在临床上甚为常见,ACOP性心肌损害也屡见不鲜.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钙蛋白T(cTnT)是一项灵敏度、特异性均非常高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02年11月-2004年2月期间ACOP患者cTnT及CK同工酶(CK-MB)的变化并作比较,探讨cTnT对早期诊断ACOP性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欧元香 《中外医疗》2014,(18):21-22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CK、CK-MB测定,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CK、CK-MB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CK、CK-M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细胞存在着一定的损伤,而且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同时,应重视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化钠对雄性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的影响.方法:给4组共32只Wistar大鼠饲喂正常饲料,分别饮用含0.0、125.0、250.0、500.0 mg/L氟化钠(NaF)去离子水溶液2个月,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饲喂2个月时取血,测定血清中CK及其CK-MB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大鼠血清CK及其CK-MB活力明显增加.结论:氟能引起雄性大鼠血清CK及CK-MB活力升高,可能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情况。方法检测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K及CK-MB水平,并统计CK-MB/CK异常情况。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CK、CK-MB水平及CK-MB/CK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表明测定血清CK、CK-MB水平对恶性肿瘤有一定预测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CK及CK-MB明显升高,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其异常变化,并做好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并比较肺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1)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以探讨其在MPP合并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抽取MPP合并心肌损伤组(55例)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静脉血,测定其血清中Mb、cTn-Ⅰ和CK-MB的含量并比较其变化,以55例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组.结果 MPP合并心肌损伤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中Mb、cTn-Ⅰ和CK-MB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MPP合并心肌损伤组患儿恢复期血清Mb、cTn-Ⅰ和CK-MB的含量与急性期相比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P患儿有部分患者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63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和cTn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水平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在心肌损伤组高于非心肌损伤组.结论 血清中CK、CK-MB水平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cTnI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40例,检测其入院时(0天),入院后1天、2天、3天和7天的cTnI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两项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天、2天的cTnI及CK-MB,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天后cTnI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K-MB.结论:cTnI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nI与CK-MB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显著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 ,以指导 AMI的判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采用东芝TBA- 4 0 F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AMI患者心肌酶进行测定 ,结果 :1谷草转胺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 (CK- MB)、α-羟丁酸 (α- HBD)、乳酸脱氢酶 (L DH) ,这些酶指标在 AMI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 CK- MB/ CK大于5 %的阳性率为 78%显著高于非心脏病组的 2 5 % ,对 AMI的诊断很有价值。结论 :CK- MB/ CK大于 5 %可以作为AMI的诊断指标这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将8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的分值分为轻度窒息组(轻度组)、重度窒息组(重度组),各41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T,动态观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CK-MB和cTnT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T可作为心肌损害的监测指标,对了解其心肌损害程度、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它们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患者分为3组:1.心脏闭式手术组;2.经心室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3.经心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测定患者CK,AST和LDH及其同工酶CK-MB,ASTm,LDH21和LDH2。  相似文献   

14.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血清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清CK—MB的关系。方法 将66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时间分成两组,并设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K—MB测定。结果 窒息组66例中,有58例血清CK—MB明显增高,且重度窒息者CK—MB增高更为显著。结论 新生儿窒息常合并有心肌损害,CK—MB可作为心肌损害及其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cTnI和CK-MB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仪器公司Access型全自动免疫系统、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在不同时间定量测定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cTnI浓度和CK-MB质量。结果AMI组血浆cTnI浓度和CK-MB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cTnI出现时间(3-6h)早于CK-MB质量(3-8h),达峰时间(18-24h)晚且短于CK-MB质量(9-36h),恢复时间(7-18d)晚且长于CK-MB质量(2-4d)。结论cTnI和CK-MB质量对AMI的诊断时间和疗效评价时间存在差异,故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能更准确地诊断A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 I(cardiactroponin,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对心肌损伤状况判断的意义 .方法  6例接受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 (在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取患者静脉血标本 ,检测其血清中 c Tn I和 CK- MB的水平 .结果  6例患者中有 1例术前血清中 c Tn I和 CK- MB的浓度高于正常 ,6例患者 c Tn I和 CK- MB均在手术后当日达最高峰 ,5例患者 c Tn I在术后 (10~ 34) d下降至正常人水平 .CK- MB在术后 (11± 16 ) d下降至正常人水平 .结论  c Tn I与 CK-MB在心脏移植前后的变化规律相似 ,但 c Tn I高于正常的时间较 CK- MB长 ;术前 c Tn I与 CK- MB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 ;c Tn I与 CK- MB升高与手术损伤及移植排斥反应有关 ,心脏移植后受者血清中 c Tn I与 CK- MB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心脏移植效果有密切联系 ;c Tn I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 CK-MB.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心肌素(CT-1)C-末端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进行干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n=5)、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n=6)、MI/R后CT-1干预组(T,n=8)和MI/R前CT-1干预组(O,n=8)。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并取缺血区及其周围心脏组织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MI/R后,模型组SD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93.17±24.7)min,在MI/R前的CT-1干预组为(87.88±18.3)min,MI/R后的CT-1干预组为(155.5±80.13)min,明显长于模型组和MI/R前干预组(q值分别为3.171、3.716,P〈0.01);模型组SD大鼠的血清CK、MDA浓度升高,梗死区周围的AI也升高(N vs D,q值分别为14.391、11.015、21.668,P〈0.01);MI/R后CT-1干预组的大鼠,血清CK、MDA浓度及AI均有所降低(T vs D,q值分别为10.649、6.167、16.493,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q值分别为5.197、5.782、7.391,P〈0.01);CT-1前干预组的动物,血清CK、MDA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q值分别为6.147、10.551,P〈0.01),AI高于正常组(q=24.609,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q=1.683,P〉0.05);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与心肌的损伤及氧化损伤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245、0.8679,P〈0.01)。结论 CT-1 C-末端多肽再灌注早期短期使用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使动物存活时间延长;但腹腔注射CT-1 C-末端多肽较长时间后,大鼠对MI/R的耐受力降低,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明显加重,且梗死周边区有相当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动物的存活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流行性腹泻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程度。方法 对 5 8例临床确诊为轮状肠炎者 ,进行了心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  ( 1)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患儿心肌酶 (AST、HBDH、CK、CK MB)测定值高于对照组测定值 (P <0 .0 1)。 ( 2 )合并脱水酸中毒症状愈严重心肌酶活性升高愈显著 ,同时心电图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3 )随着病情好转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也随之改善 ,心电图也恢复正常。结论 对小儿流行性腹泻患者行心肌酶测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