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人耳鼓膜像的影响。方法:在电耳镜下对移居高原汉民(高原组)210例(420耳)及居住平原汉民(平原组)30人(60耳)进行详细检查,并分别给予咽鼓管功能检查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藏年限与鼓膜像变化无相关性(P>0.05);高原组与平原组鼓膜像差异有显性(P<0.005)。结论:高原缺氧、低气压、干冷的气候环境可引起正常听力人耳鼓膜像的改变,这种变化是人耳适应高原环境的一种代偿机制,不应视为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西安出生(海拔397米)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原服药组,移居高原(海拔3900米)同时服用异叶青兰后,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算出动物肝细胞线粒体各密度参数。结果发现:高原服药组肝细胞线粒体数密度明显增加高于高原组,差异显著(P<0.01),线粒体体积密度明显下降低于高原组(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也小于高原组。因此,认为异叶青兰对低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暴露高原不同时间人体血清应激肽和心肌酶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平  胡娟  林世兴 《四川医学》2005,26(2):137-139
目的 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时间人体血清应激肽和心肌酶变化的规律与低氧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平原对照组 3 0例 ,驻成都某部汉族新兵 ,年龄 18~ 2 0岁 ,均未入过藏 ;进藏 3d组 3 0例 ,为从成都空运至拉萨 (海拔 3 65 8m )的汉族新兵 ,年龄 18~ 2 0岁 ,皆为首次入藏 ;移居高原组 3 0例 ,为驻拉萨某部老兵 (驻拉萨 1年左右 ) ,汉族 ,年龄 19~ 2 2岁 ;世居高原组 3 0例 ,拉萨市某中学高三学生 ,藏族 ,年龄 17~ 2 0岁 ;所有受检者均为健康男性。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低氧应激肽和心肌酶含量 ,并与平原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进藏第 3天血清低氧应激肽、CK、LDH、HBDH较平原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移居高原组与平原对照组比较 ,其血清应激肽水平和AST、CK、LDH、HBDH活性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移居高原组与进藏 3d组比较 ,其血清应激肽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而血清CK、LDH、HBDH活性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世居高原组血清CK、LDH、HBDH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世居高原组与平原对照组血清应激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藏族世居高原组血清应激肽水平显著低于汉族进藏 3d组 (P <0 .0 1)和汉族移居高原组 (P <0 .0 5 ) ,世居高原组血清CK、LDH、HBDH活性显著低于移居高原组 (  相似文献   

4.
异叶青兰对高原实验家兔血液若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用西安出生(海拔397米)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原给药组,移居高原(海拔3900米)及应用抗低氧药物后,检测了三组实验动物外用血几项指标。结果表明:高原给药组红细胞(RBC)计数明显低于高原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高原给药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积(HCt)均值都低于高原组。结果提示:抗低氧药物──异叶青兰对家兔造血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钙调蛋白激酶Ⅱδ( CaMKⅡδ)在高原低氧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HIF-1α含量,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HIF-1α和CaMKⅡδ表达水平,并对所得结果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原组大鼠血清HIF-1α表达明显升高,于第3天起与平原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于第3天起与平原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高原组大鼠肺组织中CaMKⅡδ表达明显高于平原组,也具有时间依赖性;高原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平原组,这与血清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高原低氧状态可使大鼠肺组织CaMKⅡδ表达显著升高.其与肺动脉压和HIF-1α升高在时间上基本一致,提示它们与低氧环境中肺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活动增强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有关.血清及肺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是CaMKⅡδ表达水平增加的初始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Fimbrilline(fimA)基因分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高原人群(海拔3700m,高原组)和平原人群(海拔400 m,平原组)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16S rRNA PCR法分别检测高原和平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应用fimA基因引物特异性的PCR方法对P.gingivalis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高原组检测出P.gingivalis 77例,平原组检测出70例,高原组检出率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牙周炎P.gingivalis各fimA基因型总检出率:Ⅰ型27例(35.1%),Ⅰb型24例(31.2%),Ⅱ型66例(85.7%),Ⅲ型10例(13.0%),Ⅳ型16例(20.8%),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样本中,Ⅰ型13例(18.6%),Ⅰb型21例(30.0%),Ⅱ型39例(55.7%),Ⅲ型8例(11.4%),Ⅳ型19例(27.1%),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组ⅡfimA型基因的检出率比较,高原组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高原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fim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且检出率高于平原组,但同时存在多态性,可能与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时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平原组(P1)、普萘洛尔急进高原组(H1)、美托洛尔平原组(P2)、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H2)。P1和P2组于平原地区(50 m)及H1和H2组急进高原后于高海拔地区(4010 m)禁食12 h后灌胃给药,普萘洛尔组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美托洛尔组采血时间点为0、0.083、0.25、0.5、0.75、1、1.5、2、4、6、8、12、24 h。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血浆超滤液药物浓度。结果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增高,美托洛尔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普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参数发生显著变化,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大,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z)延长,清除率(Clz)明显减小。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Tmax增大,t1/2z、MRT延长,房室模型参数及其他统计矩参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药代参数的变化除了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血气指标的变化有关外,可能与药物相关代谢酶活性的改变、机体血液粘度的增高、动物种类、动物的状态不同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CDFI)找出高原组和平原组肺心病病理变化的不同。方法:将肺心病患者根据海拔分高原组和平原组,采用CDFI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高原组肺动脉瓣a波消失、右室前壁增厚和左右肺动脉宽度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右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增宽率高原组高于平原组(P〈0.05)。平均肺动脉压也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高原肺心病右心病变较平原组严重,可能与其有更重的低氧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阻抗血流图方法,对11名从高原移居平原2月内的成年人(高原组)的脑、肺血管缺氧性反应进行了研究。以11名世居平原的健康人(平原组)为对照。基础状态下两组的脑、肺血流图波幅均无明显差异。吸入体积分数为10%O25min时,高原组脑血流图波幅显著性增加(P<0.01),其变化率为(42.4±27.8)%,平原组无明显变化,变化率为(-4.5±1.5)%。高原组及平原组的肺血流图波幅均显著降低[其变化率分别为(-24.6±9.2)%和(-41.6±14.3)%〕,且高原组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平原组(P<0.01)。结果提示:高原移居平原者与世居平原者相比,脑血管缺氧性扩张反应较强,而肺血管缺氧性收缩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鼓室成形术后新鼓膜形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鼓室成形术患者50耳,48耳给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余2耳给予鼓室完璧式成形术,评价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新鼓膜变化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纯音测听检查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周移植鼓膜有新生血管表面存在较多渗出液,术后1-3个月,新鼓膜和新生血管生长修复,4-6个月,48耳新鼓膜耳形完整,色泽改善,6耳存在鼓膜内线、听力波动等类型,6个月至2年,5耳存在一定的萎缩,2耳鼓膜萎缩透明,1耳再次穿孔;在纯音测听检查方面,手术后患者气导听阀、骨气导差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并发症方面,术后4耳继发穿孔,3耳鼓膜表面出现珠光瘤,1耳鼓室再感染,7耳乳突腔存在较多痂皮必须要给予清除处理。结论早期鼓膜穿孔会出现有新鼓膜下边缘裂隙等表现,新鼓膜穿孔以及移植成活主要受到鼓室及咽鼓管谷口黏膜病变等影响,在鼓室通气改善以及增强听力方面咽鼓管导管吹张属于有效措施,术后3个月左右新鼓膜形态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鼓膜贴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48例(48耳)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鼓膜穿孔后,一周内使用百多邦药膏浸渍片贴补;对照组保守治疗.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 d,愈合率100%;对照组16.5 d,愈合率为9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未发生感染,对照组有两耳继发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鼓膜贴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提高听力,促进鼓膜早期愈合,避免继发性感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4年9月经鼓膜穿刺、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6例(168耳)。结果治愈129耳(76.8%),有效30耳(17.9%),无效9例(5.3%),总有效率94.7%。结论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疗法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鼓膜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患者 (80耳 )中男 48例 ,女30例 ,1 1~ 64岁 ,平均 32 .4岁 ,随机分为两组。鼓膜成形术组 50例 (52耳 ) ,鼓膜穿孔后 1周内使用素高捷疗眼膏浸渍棉片贴补 ,对照组保守治疗。结果 :鼓膜成形术组鼓膜平均愈合时间 1 1 .5d,愈合率为 1 0 0 % ,对照组 1 5.4d,愈合率 92 .8%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鼓膜成形术组未发生继发感染 ,对照组 6耳继发感染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鼓膜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缓解症状 ,提高听力 ,减轻患者痛苦 ,促使鼓膜早期愈合 ,避免继发感染 ,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鼓膜按摩联合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  将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49耳),行鼓膜按摩治疗;治疗组39例(49耳),行鼓膜按摩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7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鼓膜按摩联合鼻负压置换疗法应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可减少手术机率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宗瑾  朱明  程伟  刘强  陈广造  余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20-1720,1736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48耳)采用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2例(47耳)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另外两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7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疗程结束后的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48.9%;第2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59.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3.959,均P〈0.05)。治疗期间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鼓膜穿刺负压治疗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72例(76耳),分为对照组35例(36耳)及观察组37例(40耳),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肝素明胶海绵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愈合率为95.0%,对照组愈合率为55.6%,观察组的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鼓膜愈合时间为(14.6±2.2)d,对照组患者鼓膜愈合时间为(35.6±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语频区气导弹听阈为(20.4±5.6)、(21.7±5.5)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语频区气导弹听阈为(22.5±6.5)、(27.4±7.8)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显著,愈合较快,且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鼓室冲洗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鼓室冲洗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SOM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分为鼓室冲洗注药组及常规治疗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结果 :鼓室冲洗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结论 :鼓室冲洗注药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不同类型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耳)实施耳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观察组采用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穿孔。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2组鼓膜穿孔的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0%(30/30),高于对照组80.0%(24/30)(P < 0.05)。2组术前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且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术前(P < 0.01)。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穿孔的鼓膜是可行的,尤其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成活率高,可修补不同大小的鼓膜穿孔,且益于提高听力,术后听力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s ,bFGF)在修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乳突X线片或CT、MRI及纯音测听等临床检测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 5例、82耳的临床资料 ,4 0耳用bFGF配合治疗与 4 2耳未用bFGF治疗作为对照。结果 :bFGF治疗组4 0耳中鼓膜完全愈合 31耳 ,治愈率 77.5 0 % ,对照组 4 2耳中鼓膜完全愈合 2 4耳 ,治愈率 5 7.14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 31耳完全愈合平均所需时间为 31.9d ,对照组 2 4耳完全愈合平均所需时间为4 5 .5d(P <0 .0 5 )。结论 :bFGF有助于修复炎症性鼓膜穿孔 ,能提高治愈率 ,并可加速愈合 ,缩短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林智强  姚清文 《医学综述》2012,18(7):1111-1112
目的探讨在耳内镜下外伤性鼓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我科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9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均用耳内镜进行大蒜皮贴补修补术或鼓膜内植修补术,回顾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6个月,其中62例采用大蒜皮贴补术患者中59例一次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5.2%;38例内植法鼓膜修补术患者中36例一次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4.7%。3个月后复查纯音听阈检查,提高(20±5)dB者55耳,提高(15±5)dB者26耳,提高(10±5)dB者9耳。结论耳内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