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予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有明显提高,而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刺外关、支沟穴治疗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手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Ⅰ级且≤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支沟穴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共观察3个月。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者治疗前后手痉挛程度的动态改变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手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关配伍支沟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手痉挛状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西兄 《西部中医药》2013,26(7):107-10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发病12~24小时内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发病2周以后开始康复训练。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MA与MBI明显提高(P<0.05),但改善幅度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3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同时常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醒脑开窍针刺为主的康复治疗。每日1~2次。结果: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2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使病人的残存机能恢复至最大,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的变化。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予以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1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和针刺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3组均每天治疗1次,6 d作为一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量表(手指部分,FMA)评估手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结果治疗后,3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2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2的FMA评分显示手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1(P 0. 05);但是对照组2的MBI评分相对于对照组1无明显优势(P 0. 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良肢体位下针刺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CNS、FMA、MB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40例,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刺疗法并辅以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评分、Rivermead运动指数(RMI)、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RMI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平衡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辅以综合康复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和上肢功能,提高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予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2)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深刺晕听区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深刺组)40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选取患者偏瘫肢体对侧焦氏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双侧平衡区;深刺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3寸毫针针刺双侧晕听区,头针均留针7~10 h,留针期间深刺组配合针刺运动,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于治疗前、治疗2 w后、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量表(FM-B)、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各时间段治疗后BBS、FM-B、MBI评分情况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BS、FM-B、MBI治疗4 w后评分均高于治疗2 w后的评分(P<0.05);深刺组治疗2 w后和4 w后的BBS、FM-B、MBI评分高于同期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深刺焦氏晕听区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组方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 1 Hz的rTMS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侧上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FMA-UE、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临床康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建生活为本"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重建生活为本"综合作业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BI等级和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重建生活为本"综合作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治疗组加用针刺肩髎、臂臑穴疗法。采用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评估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方法评定偏瘫肩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通过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表明,在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方面两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结论: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期动静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加强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均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采用分期动静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占77.03%,对照组61.33%,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治疗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分期动静针刺可明显促进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推拿对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拿对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用药和康复手法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推拿手法治疗,通过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进行评价.结果: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较前有明显提高(P<0.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