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头孢拉定致药物性血尿的13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致血尿均为肉眼血尿,最早出现在首次静脉输入头孢拉定时,最晚出现在用药后72 h,用药剂量均小于100mg/(kg·d),停药后肉眼血尿均在24~72 h内消失,患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静脉滴注头孢拉定时,应严格控制其剂量,同时应注意药物配制时的浓度、输液速度,以避免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原因,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小儿药物性血尿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用药选择、方法、剂量、浓度以及输液速度,分析血尿产生的原因。结果 26例患者由于用药不当、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导致可逆性药物性血尿。结论针对儿科的用药,应严格选择药物,适当的用药剂量、浓度以及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拉定所致儿童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00~2007年国内医药学期刊相关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应用头抱拉定所致ADR多为血尿,且多发生在用药1h以上。血尿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剂量、浓度有关。结论临床对儿童应用头孢拉定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浓度及滴注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头孢唑林为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1999年至2002年收治的肾损害患儿中有7例是由于使用头孢唑林针剂引起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患儿有血尿等肾损害的表现;肾损害前有使用头孢唑林静滴治疗史;用药前无血尿、浮肿、高血压、尿频、少尿史;经停用头孢唑林针剂后肾脏损害表现好转。1.2一般资料:7例患儿中男3例、女4例,年龄9个月至3岁,平均22个月。7例患儿的原发病诊断、头孢唑林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见表1。表17例头孢唑林针剂治疗的疾病及给药方法本组7例患儿…  相似文献   

5.
177例注射用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拉定特别是注射用头孢拉定致患儿血尿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拉定"、"血尿"、"不良反应"、"儿童"等为检索词,检索1994~2007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收集到177例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177例,患儿均无血尿及肾脏病史,出现不良反应停用头孢拉定及对症处理后,血尿很快消失,故均诊断为"药物性血尿"。3岁以下患儿血尿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产生血尿的可能性更大,且用药浓度、剂量、滴注速度等因素也与血尿的产生有关。结论儿科临床用此药时应严格按适应证及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雁娜 《医药导报》2007,26(10):1245-1245
[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拉定所致血尿的原因,提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对应用头孢拉定致血尿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可致药物性血尿,其原因有滥用、剂量过大、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等.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拉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7.
头孢拉定致血尿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孢拉定与血尿关系。 方法  回顾 2 6例应用头孢拉定致血尿者 ,分析血尿与药物剂量 ,浓度 ,滴注速度 ,滴注次数的关系。 结果  血尿病例多有应用剂量偏大 ,个别达 12 0mg/ (kg·d) ,且全日剂量一次静滴 ,滴注速度过快 2~ 3滴 / (kg·min) ,药物浓度多 >10mg/ml。 结论  应用头孢拉定剂量以 5 0~ 10 0mg/ (kg·d)为宜 ,浓度应小于 10mg/ml,速度小于 2滴 / (kg·min) ,有条件情况下 ,一日剂量最好分 2~ 4次给予 ,可防止药物血尿发生  相似文献   

8.
焦灵利  倪孟祥  陈日  于锋 《中国药师》2000,3(5):266-267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和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抗菌活性,证实联合用药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感染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产酶和非产酶菌株),尾静脉给药各不同浓度药液进行治疗保护试验。结果:头孢唑林钠和舒巴坦钠联合用地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体内抗菌活性比头孢唑钠强,对非产酶菌株的抗菌活性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头孢唑林钠与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对产酶菌株体内抗菌活性强子和头孢唑林  相似文献   

9.
药物致血尿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英 《医药导报》2001,20(7):457-457
1 头孢唑啉钠血尿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 10岁。头孢唑啉 10 0~ 2 0 0mg·kg 1·d 1,qd ,静脉滴注 ,治疗 5~ 15d。 5例患者出现全程均匀肉眼血尿 ,其中 1例夹有小量血块 ;另 7例为镜下血尿。患者除原发病外无尿频、尿急、尿痛病史。 7例两侧肾区叩击痛明显 ,5例血尿患儿伴有荨麻疹。停用此药 ,给予维生素C、氯苯那敏等处理 ,2d后肉眼血尿消失 ,4d后镜下血尿消失 ,全部治愈[1] 。原因可能与不合理用药 ,剂量过大 ,用药时间过长有关 ,造成了对肾脏的损害。2 吲哚美辛2例男患者 ,分别 5 2 ,13岁 ,因膝关节痛、左踝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药物性血尿的原因 ,对 2 1例患儿因药物选择不当、浓度过高、剂量过大或用药速度过快 ,造成可逆性血尿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药物性血尿患儿 2 1例。其中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 4岁 6例 ,~ 10岁 11例 ,~ 15岁 4例。 2 1例中呼吸道感染 17例 ,腹泻病 3例 ,皮肤感染 1例。引起血尿的药物为 :感冒通5例 ,头孢拉定 9例 ,阿米卡星 1例 ,小诺霉素 2例 ,妥布霉素1例 ,头孢拉定 +阿米卡星 2例 ,头孢拉定 +妥布霉素 1例。其中有 1例头孢拉定剂量为 12 5mg·kg-1·d-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头孢替唑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用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头孢替唑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头孢替唑钠浓度为1.25mg/ml的稀释液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头孢替唑钠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近年来药源性血尿反应的有关报道 ,对引起血尿的药物进行综合介绍 ,以期引起临床重视。1 头孢唑林患儿 ,男 ,4岁。因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唑林 2 .5g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10 0mL ,静脉滴注 ,滴速 3 5滴·min 1 ,约 2 5min ,患儿出现肉眼血尿 ,即停药。尿常规示 :红细胞 (+ + + )。换用青霉素钠 2 40万U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10 0mL ,静脉滴注。未再发生血尿[1 ] 。2 头孢拉定患儿 ,女 ,2 .5岁。因咳喘给予头孢拉定 1.0g ,静脉滴注 ,氨茶碱、地塞米松对症治疗。第 2天患儿出现肉眼血尿 ,尿常规镜检红细胞 (+ + + + ) ,立即停用头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静滴速度对头孢唑啉T>MI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地选择静脉滴注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以一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定头孢唑啉的MIC为8μg·mL-1,T>MIC达标值为45%,计算头孢唑啉在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速度时的T>MIC,分析剂量和给药速度对T>MIC达标的影响.结果每日单次给药在多数条件下T>MIC都不能达标,每日多次给药则T>MIC容易达标,单纯增加给药剂量对提高T>MIC的作用有限,而延长滴注时间是提高T>MIC的较好方法.结论 头孢唑啉应每日2至3次给药,若每日单次给药应将静滴给药时间延长至3h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使用情况,为头孢美唑钠的临床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该院2012年7月第三部普外科、介入治疗科、妇一科、肛肠外科、妇二科、胃肠外科6个科室使用头孢美唑钠的出院患者病历,并参考相关标准评价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92例,其中内科预防用药者10例;治疗用药者14例;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者168例。不符合给药剂量标准者177例;不符合治疗时间标准者130例;不符合适应证标准者139例。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临床使用合理性的综合判断结果为用药合理者2例;不合理用药者190例。结论:该院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临床使用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亟需加强管理、整顿改正。  相似文献   

15.
陈瑶  刘青青  肖雨婷 《中国药房》2012,(18):1679-168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与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依据临床用药剂量进行配伍,观察配伍液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配伍液中头孢美唑钠的含量变化。结果:室温下8h内,2种配伍液外观、pH值无显著变化,头孢美唑钠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不溶性微粒数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超过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与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黄翠丽  王子莹  朱曼 《中国药房》2011,(38):3573-3574
目的:筛选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204例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筛选出磺苄西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酯钠和头孢美唑钠4种抗菌药物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04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术前0.5~2h用药44例(21.57%),平均用药时间(6.03±2.51)d。磺苄西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酯钠和头孢美唑钠的成本分别为1987.20、892.56、3644.28、1241.28元,有效率分别为71.43%、87.50%、88.46%、97.5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782.02、1020.07、4119.69、1273.11,头孢孟多酯钠和头孢美唑钠相对于头孢呋辛钠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是286637.50和3487.20。结论:实施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需要优化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钠可作为较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17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21年12月1日—31日所有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228例出院患者资料,按要求纳入171例,依据相关法规和药品说明书,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的住院天数与头孢美唑钠使用疗程,患者的科室分布与出院主要诊断,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方案的分布,以及头孢美唑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171例患者中,男116例(占67.84%)、女55例(占32.16%),平均年龄为(56.98±18.07)岁;患者的均次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头孢美唑费用分别为(17 415±16 458)元(、4 786±4 302)元(、1 376±1 106)元和(1 065±960)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0.67±6.01)d,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的平均疗程为(6.15±3.54)d;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为治疗性用药的165例、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6例,使用头孢美唑钠最多的科室是普外科(占29.82%)、手外科(占26.90%)和呼吸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监测儿童血液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62例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根据伏立康唑剂量将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4.0 mg/kg组,4.0~6.0 mg/kg组,>6.0 mg/kg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总体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7.5%。伏立康唑剂量>6.0 mg/kg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身高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伏立康唑浓度,而合用美罗培南升高伏立康唑浓度。伏立康唑肝损伤发生率为12.3%,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正常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儿童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标率低。小龄儿更易出现伏立康唑浓度偏低,需更大的体质量剂量达到治疗浓度。临床中合并用药时会影响伏立康唑浓度,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指导血液病儿童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9.
选取从2012年8月~2015年8月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患者80例,根据有关评价标准评价其使用合理性。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69例(86.25%),治疗用药6例(7.50%),内科预防用药5例(6.25%)。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中,合理用药6例;内科预防用药中,合理用药1例;治疗用药中,无用药合理病例。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每天合理用药次数为2次,本组用药次数均合理。说明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管理与整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血尿的原因,阐述其发生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近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药源性血尿598例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和浓度、给药途径及不合理配伍有关。结论:充分认识药物性血尿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血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